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下狱,差点丧命。后来经多方营救才得以重见天日。
第二年,劫后余生的苏轼感叹生命的宝贵,写下了《书南史卢度传》一文。
苏轼说:“我小时候就不喜欢杀生,但当时并没有戒过。近年来才开始不杀猪羊。但是我生性喜欢吃螃蟹、蛤蜊,因此还免不了杀生。
自从去年因罪下狱,开始以为难逃一死,后来又被释放,从此我不再杀任何活物。有人送我螃蟹、蛤蜊时,我投入江中放生,虽然可能难以存活,但或许还有希望。
即使不能存活,也比遭受煎、烹强些。这样做不是图什么,是因为我亲身经历患难,与鸡鸭在厨房里等待宰杀没什么两样。
所以,我不再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让有生命的物类遭受无量恐怖痛苦!但是很遗憾的是,我暂时还忘不了口味,所以只吃些已经丧生了的物类。”
这是苏轼《书南史卢度传》一文中,讲述自己劫后余生、从此不再杀生的经历。
那么苏轼为什么要选《南史·卢度传》呢?他从卢度身上究竟学到了什么,受到了怎样的“刺激”呢?
南北朝刘宋时人卢度,年轻时随军和北魏作战,战败被魏军追杀。卢度逃到淮水边走投无路。
生死关头,他默默发誓说:“若得免死,从今不复杀生。”即如果我逃过一难,从此不再杀生。
卢度刚发完誓,一会儿就有两根木头从上游漂了下来!卢度因此顺利脱险。
从此他隐居在江西庐陵三顾山,修心养性,慈心爱物,兑现了自己的誓言。南朝齐武帝永明末年,卢度预知时至,提前与亲友一一告别,自在而逝。
回到苏轼身上。
苏轼因写诗讽刺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新政而被投入大牢,几乎丧命。“乌台诗案”也是苏轼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而苏轼被营救出来后,感叹人生无常、生命可贵,这是一重刺激。
同时《南史·卢度传》中记载了卢度“发誓永不杀生,立刻绝处逢生”的故事,这想必对苏轼也是另一重“刺激”,经此“双重刺激”后,苏轼从此不再杀生。
所以,你从苏轼和卢度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原文节选——
余少时,不喜杀生,时未断也。近年始能不杀猪羊,然性嗜蟹蛤,故不免杀。自去年得罪下狱,始意不免,即而得脱,遂自此不复杀一物。
有饷蟹蛤者放之江中,虽无活理,遮几万一,便不活,愈于煎烹也。非有所觊,但已亲历患难,不异鸡鸭之在庖厨,不复以口腹之故,使有生之类,受无量怖苦耳,犹恨未能忘味,食自死物也。
——苏轼《书南史卢度传》
又始兴人庐度字孝章,亦有道术。少随张永北侵魏。永败,魏人追急,阻淮水不得过。
度心誓曰:“若得免死,从今不复杀生。”须臾见两楯流来,接之得过。
后隐居庐陵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夜有鹿触其壁,度曰:“汝勿坏我壁。”鹿应声去。
屋前有池养鱼,皆名呼之,次第来取食乃去。逆知死年月,与亲友别。永明末,以寿终。
——《南史·隐逸·顾欢传·附卢度传》
注:公众号文字摘自网络只为方便修学,如有侵权请速告知删除。
客堂电话:02139533389 转 121、122、123
寺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徐潘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