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中医角度看,颈椎问题就是经络气血不通所致。
深秋季节,气温骤降,冷风飕飕,不少人外出遭遇寒风侵袭后,往往首先感到脖子难受不舒服,出现僵硬、胀痛,活动不利。这种现象对于中老年和经常处于低头状态的电脑族、手机族来讲更为明显,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让颈椎病“趁虚而入”。
颈椎病为何与天冷有关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项痹”“颈痛”等范畴。什么是痹证?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灵枢·贼风》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其开而遇风寒,则气血凝结……则为寒痹。”《素问·痹论》中有“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的记载。阳虚则寒,寒则气血瘀滞,故颈椎病多为遇寒则复发或加重。
从中医角度看,颈椎问题就是经络气血不通所致。当风、寒、湿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经络受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颈部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特别是痛痹、着痹所致的症状,包括了大部分根性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风、寒、湿三种病邪中某一种病邪偏盛,则身体某一方面的症状就表现得突出。如寒邪偏胜则为痛痹,表现在颈椎则肌肉及椎小关节疼痛,颈部僵硬明显,屈伸旋转不利,治疗应以散寒止痛为主。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颈部血管神经富集,而肌肉薄弱且都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并发生保护性收缩,以避免过分散热,这会使颈部张力增高,容易因局部力量失衡造成肌肉紧张痉挛。久之,颈部肌肉稳定性削弱,加速颈椎曲度改变,椎间盘退化,进而压迫刺激到神经、血管,引起颈椎病。另外,天气变冷以后,因为暴露在外的颈部血管也会发生痉挛,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减弱,代谢紊乱,产生软组织炎症、水肿、粘连等病理变化。所以寒冷会导致颈椎病高发甚至症状加重。
温暖护颈六小招
秋冬季寒邪入侵正是颈椎病的高发季,如何保护颈椎不受侵害?除了经常抬头并做抱头后伸抗阻锻炼、户外运动舒展筋骨、避免长时间看手机、选择高低适中的枕头以保持颈椎的正常弯曲外,这里还推荐以下六个方面的养护小招。
护颈用品
随着天气转冷,应及时添加高领衣服,减少颈部裸露。外出时戴上丝巾、围巾保暖护颈。避免或少用冷水洗脸及颈部,尽量使用热水。尤其中老年,还可选择防寒保暖护颈用品,如加磁石护颈、自发热护颈、电热护颈、保健(艾叶)护颈等,具有镇痛祛寒、扩张血管、保护颈部功效。
拔罐疗法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产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居家拔罐,推荐抽真空气罐,相对更安全且便于操作。
在大椎穴(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和两侧肩井穴(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拔罐,能起到较好的振奋阳气、祛除寒邪的作用。同时,还能达到解除疲劳,放松肌肉作用。一般每周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
热敷颈部
居家用热水袋热敷简单易行,尤其在秋冬季寒邪容易入侵的情况下,热水袋热敷颈部可以每天做起来。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热敷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很好地放松颈部肌肉。
热水泡脚
足部穴位较多,有颈椎反射区(足部内侧),还是足三阳经络起始处,且走形经过颈部。睡前用温水(不超过45℃)泡脚并按摩,能起到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扶正祛邪作用。此外还可适当加入桂枝、艾叶、木香、川芎之类的活血行气、祛风散寒的中药,泡脚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穴位按摩
风池穴(头后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和风府穴(后正中线上,枕外隆突的下缘两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当中)是人体内寒气最容易贮藏的地方,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祛风散寒,保护颈部不受寒邪侵害。
大椎穴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穴位,人体的手足经络的阳热之气都是在大椎穴汇入督脉并上行到头颈的。大椎穴具有解表通阳、益气补虚作用。
此外还可选择外关穴(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能活血止痛、通经活络。每穴按揉20~30次,每日2~3次。
文: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