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正法由佛说出,藉弟子们向四方传播,向后世传承,他们以自己的身、口、意为示范,续佛陀慧焰于他人,令佛法有了生命,令正法能够长存人间。

而在佛陀无数的弟子中,有“十位第一弟子”,他们是:

一、舍利弗,智慧第一。

二、目犍连,神通第一。

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四、阿那律,天眼第一。

五、须菩提,解空第一。

六、富楼那,说法第一。

七、迦旃延,论义第一。

八、优波离,持律第一。

九、罗睺罗,密行第一。

十、阿难,多闻第一。

让我们一起走近“智慧第一”——舍利弗。

诸法因缘生

距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不远处,有一个名为“那罗”的村落,一天,村落中的一位婆罗门女,产下了一个男婴,并用自己“留帕舍利”的名字,给孩子取名为“舍利弗”,也即“舍利之子”。(注:《心经》中的“舍利子”,即指“舍利弗”)

舍利弗自幼聪颖,然而当某日他与友人目犍连,一同来到王舍城观赏庆典时,看着欢笑、舞蹈的人群,死亡的幻想却悄然而至——百年过后,一切灰飞烟灭。届时欢笑与歌舞何在?他们决定在这生死轮回中,寻求一个答案——“解脱”。

于是他们便皈依了一位游方沙门“删阇耶”。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老师的教法并不能解答,“生死轮回”的疑惑,于是毅然离开,云游参访。

一场雨季过后,在王舍城的街旁,舍利弗看到了一位乞食的比丘,他安详徐步、庄严肃穆。舍利弗被他的威仪深深摄受,想要上前询问,又恐打扰,便执弟子礼,安静跟随。

乞食结束后,这位马胜比丘为舍利弗宣说了佛陀说过的因缘之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知道,知晓“解脱”的老师已经出现,在告知目犍连后,他们一同前往竹林精舍,在那里皈依了佛陀。

智者的开示

作为僧团中,“智慧第一”的比丘,舍利弗尊者也经常为僧众开示,他告诉比丘们,世间的人可以分为四种:

01有烦恼而不知  

第一种人,以为自己身心清净,能够不惧色、声、香等等诱惑,所以面对诱惑就有了贪求,不知反省、也不勤求方便法门,甚至还合理化欲望,所以烦恼越积越重。就好比买了口满是污垢的锅,但他却不觉得脏,还觉得非常干净,所以也不清洗,污垢越积越多。

02有烦恼能觉知 

第二种人,能以正知、正见,时时反省自身,勤求法门,贪、瞋、痴随之断除,就好像虽然买来不干净的锅,但他为了去除已有的污垢,防止将来可能存在的污垢,随时清理,使污垢逐渐减少,恢复本来清净的面貌。

03无烦恼而不知  

第三种人,以为不需精进修行,就能得到解脱,不知反省,不求对治欲望的法门,于是烦恼与日俱增,就好比买回一口干净的锅,但平时却不加以清洗,导致污垢越来越多。

04无烦恼能觉知  

第四种人,即使现在没有烦恼,遇到各种情形也能,不放任欲望生起,精进修行,就好比即使买到干净的锅,也能时时清洗,所以日益明净。

舍利弗尊者举例的用意,便在于告诫比丘们,能否解脱烦恼,在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只要随时觉察反省,精进修行,烦恼再重也能灭尽,正如此偈: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

诸法因缘灭

一日,尊者在出定后,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忆及母亲虽育有7位子女,且7人都已证得阿罗汉,母亲却至今仍不信三宝,于是尊者回到故乡,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度化了母亲,安入涅槃。舍利弗尊者涅槃后,他的侍者纯陀比丘,便将尊者的舍利及衣钵,带至阿难尊者的住所,并一同去告知佛陀。

当阿难见到佛陀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他说听闻舍利弗尊者涅槃的消息,全身就好像被肢解一般,酸软无力,不辨方向,思维凝滞。(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

佛陀因此开示:阿难,不要忧愁苦恼,无常是万物的本质,就好像大树虽然花繁果茂,但它的枝条也会折断,一切我们所喜爱、所忆念的人事物,都是不能常存于世的,阿难你应当知道,就算是我,也将在不久后涅槃。所以你应当,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皈依处,不要向外寻求皈依,以法为岛屿,以法为皈依,不要寻求其它的皈依处。(当作自洲而自依,当作法洲而法依,当作不异洲不异依)

佛陀的开示,告诉我们一切人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包括佛陀、包括我们依止的老师。正如舍利弗尊者,多年以前听闻的偈诵——“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而在这无常生灭之间,唯有真理(佛法)恒久不变,是故我辈佛弟子当,“依法不依人”

启 示

佛陀的十大弟子不仅个人修为好,也对佛法传承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在他们的修行过程中,也曾出过错、懈怠过,但修行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有反复、走弯路,只要信心不失,总会向着目标靠近。

文:整理于网络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