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先从改变自己的一心一念做起,一个人的行为最开始是由一个念头来的,只有心念转变了,才会有行为上的改变,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修的是自己的一颗心。

昔日,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老比丘,长老比丘有一个妹妹,婚后生下一个儿子,妹妹以长老比丘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取名。男孩长大以后也选择了出家修行,一次外出游化时,路过一个村子的精舍,有人供养给年轻比丘两件袈裟,于是他决定将其中的一件供养给长者比丘,也就是自己的舅舅。

游化结束年轻比丘去找长老比丘,并且将袈裟供养给长老比丘。见此,长老比丘对年轻的比丘说道:“我的袈裟已经足够了,还是你自己留着吧。”长老比丘拒绝了这件袈裟,年轻比丘再三地劝说,可是长老比丘就是不肯收下。因此,年轻的比丘非常的伤心,他觉得自己的舅舅不肯收下袈裟,是因为不喜欢他。

年轻比丘甚至觉得自己的舅舅既然不肯与他共享必需品,那自己出家也没有意思,还不如就这样还俗算了,回去过世俗的生活。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年轻比丘的心念乱了,开始胡思乱想,年轻比丘心中暗想:“等到还俗,就将袈裟卖掉,然后再买两只羊,等他生了小羊自己就会有足够的收入,到时再娶妻生子,等候带着他们一同来看舅舅。

他甚至还想到,在路上他要帮忙照顾孩子,可是妻子不让,只让他专心的驾车,可是他固执地想要帮忙照顾孩子,于是就去抢孩子,结果掉到了车下,被车轮给碾压,自己非常的愤怒,于是拿起棍棒想要殴打妻子。”就在年轻比丘想着这些的时候,其实自己正在拿着扇子给长老比丘扇风,只是由于胡思乱想,手上每次扇头,刚好打在长老比丘的头上。

长老比丘也明白他动了心念,于是告诉他:“你无法打自己的妻子,就来打你的舅舅吗?”听到这些,年轻比丘非常的惊讶,不安地想要离开长老比丘的精舍。但是长老比丘却带着他去拜见佛陀。佛陀知道事情的原委,慈悲地对年轻的比丘说道:“心性难定,就会胡思乱想。所以人应努力使自己从贪、瞋、痴三毒中解脱出来。”

佛教言:“一切唯心造。”一念可以为善,一念可以为恶,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狱,一念就有因果,善念就是种善因,恶念就是种恶因,一个人的心念转变了,就会有行为的转变,就会有因果的不同。

把人做好了,才有了修行的基础,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就看能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人生处处皆有逆境、违缘,我们也能正好借此逆境、违缘锻炼自身,改变自己的心念,修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纯净,升华自己的人格,这样修行能得到实际的成果。

佛教把贪嗔痴慢疑,五种习气,称为“五毒”,这五种习气,不是毒药,胜似毒药,而我们修行就是要转化这五种习气,能够把“贪嗔痴慢疑”这五种习气化掉,就是修行的成功。

文:网络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