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

早在太子初生之时,阿私陀仙人就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随着太子日渐成长,父亲净饭王也在观察,发现悉达多是一位不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太子,心中十分忧虑。

悉达多太子在十七岁的时候,净饭王就为他选择了一个德貌双全的女子耶输陀罗与他结婚,但是太子多生多世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虽身处尘劳之中,心常清净无染。到了十九岁时候,悉达多太子由于久居深宫之中,心里很想到外面花园去游玩游玩。父王就派了许多大臣和宫娥彩女,陪同太子出游花园。另外命令一位有大智慧的大臣,跟随太子,亲侍陪伴,以便顾问酬答;同时派人严加整治街道,不让出游的太子看见世间种种不如意事,以免太子生起出离之心。

太子首先来到东门花园,正巧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发白面皱,骨瘦如柴,驼了背,弯着腰,手里拿着一根拐棒,步履极其艰难,实在令人十分感叹。太子就问,这是什么人呀?侍臣答曰:太子,这是老人呀。当时太子触景生心,心里就闷闷不乐。他感觉到世界上的人一个个都有老苦,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老苦呢?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解决老苦的办法,由此就不去游玩,回宫去了。

过了几天,悉达多太子第二次又请求出去游玩,就到了南门,又碰到一个病人睡在路旁,翻来覆去的呻吟叫苦,神魂颠倒,十分痛苦,形状极为可怜。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呀?答曰:这是病人呀。我们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四大不调则百病丛生,不但大病是苦,就是头痛、牙齿痛等小病也是痛苦难熬。世界上人,哪一个人能够不生病呢?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解决病苦的办法,十分烦恼,无心去游览,就回宫去了。

第三次太子又向父王请求出去游玩,在大臣和许多宫娥彩女的陪同下,到了西门。刚巧又看到一簇人抬着一具死尸,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睹者心酸。悉达多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呀?答曰,这是死人。太子想了一想,人生在世,生必有死,最后一死,无论何人都是无法幸免,不禁悲从中来,返程回宫。

最后到了第四次,太子出游到北门的时候,突然间对面来了一位威仪济济、道貌堂堂的沙门。他身穿法服,一手持钵,一手拿了锡杖,安详地走来。悉达多太子一见,心里生大欢喜,就对这位沙门合掌恭敬地请问:你是什么人呀?答曰:我是沙门。太子又问,沙门是做什么的呢?答曰:是出家修行求道之人。我们出家人一心修道,可以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四种最大的痛苦。太子正想再进一步向他求教,但是抬头一看,这位沙门忽然不见了。这时太子心中悲喜交集:悲的就是要想再问修道的方法,可是沙门已不知去向;喜的就是要解决人们的老病死苦,有了榜样,太子非常高兴地回宫去了。

经上说太子在游四门时候,路上所看到的老病死苦,和一个出家修道沙门种种情景,这都是净居天人作瓶天子为了要帮助太子出家成佛,化现出来的,作为助道因缘。

这一天,悉达多太子就到净饭王皇宫里,去向父王要求准许他去出家修道。净饭王一听到这句话,当下泪如泉涌。太子的妻子,耶输陀罗也在旁边,净饭王以沉痛心情,就拉着太子的手说:“悉达多!如果你能有儿子的话,我就同意你去出家。”太子马上用手对耶输陀罗的腹部一指,说:“父王,她有娠了。”此时,耶输陀罗吃了一惊,但发觉自己确实已经有孕,这便是指腹成胎的故事。

在太子出家的前七天,有一位仙人特来皇宫求见净饭王。他说:“据我观察天文所知,在七天之内,悉达多太子如果不出家修道,就做转轮圣王,又名金轮王,有七种宝物随身带,能够统治一四天下。”净饭王听了仙人的话后,希望太子能够做转轮圣王。不愿他出家修道。就在七天之内,特别派遣侍臣和宫娥彩女,轮流值班,加意守护,不令太子离开皇宫。

到了二月初八的深夜里,正是宫女熟睡时,太子忽然听见空中净居天人在叫太子的名字说:“悉达多!悉达多!您的夙愿忘记了吗?”太子说:“我并没有忘记夙愿,因为我在深宫之中,父王守卫严密,所以没有办法走出皇宫。”天人说:“您真是要出家修行吗?现在正是时候了。”太子听到这里,感到万分高兴,就叫马夫车匿,驾上骏马健陟,就由四大天王捧着四个马蹄,在净居天人的神力护持下,半夜里飞出王宫。出了北门,回顾巍峨的宫城,发誓说:我若不能求得正觉,度众生离生死海,誓不再回迦毗罗城!

太子到了雪山之后,达到了出家的目的。回想了游四门的时候,遇见那位剃除须发的比丘,就用随身佩带的刀把头上的绀青发剃了下来。他说:“愿断我及众生一切烦恼,以及夙世的业障。”就把剃下的头发掷于空中,此时三十三天的帝释天王,把佛剃下的头发,恭恭敬敬捧到忉利天宫去起塔供养。事前太子摘除发中明珠以奉还父王,脱去身上的璎珞以奉还姨母,同时又脱下身上华美的服饰赠与耶输陀罗留作纪念。太子又托咐车匿带个口信,对父王说:“世上生死离别无有定期,我今出家是为众生寻求解脱之道。”又带信对耶输陀罗说:“人生在世,恩爱一定是要分离,我今已断除这种苦恼,希望你不要妄生贪恋,悲哀忧愁。”

悉达多太子在雪山,又见到一位身穿袈裟打猎的猎人。当时在印度山林中有很多狮子百兽,一见到身披袈裟便认为是慈悲修道的出家人,不必远而避之,狡猾的猎人就利用这件袈裟来伪装自己,方便捕猎。太子一看到袈裟,就非常欢喜,把自己穿的宝贵衣服脱了下来,与猎人调换。太子穿上袈裟以后,他的容貌顿时改变了,俨然是一个威仪有度,严肃安祥的出家人了。从此,太子身披袈裟,安详徐步地开始了自己寻师访道的路程……
     后在菩提树下,由观缘起而悟道,成等正觉。证道后,佛陀建立僧团,说法49年,度化无量众生,八十岁涅槃。
     释迦牟尼佛经过六年多的修行,在静坐了相当于人间的四十九昼夜之后,仔细地观察宇宙生命的缘起,细看一切法如何生,如何灭,众生如何生死轮回,如何能得到解脱。
  在他完全明白了这一切以后,他见父王派来侍侯他的比丘憍陈如等五人根器堪受佛法,便对他们说:”世间所有的人,都不能免除生老病死之苦,为什么这些苦恼会出现呢?
    这都是因为有了‘我’想,而有所贪欲、瞋恚、愚痴,都是从‘我’生,如果灭掉了‘我’想和贪、瞋、痴,那么,苦根就断了,而这就是通过勤奋的修行,才是求得解脱的唯一的办法,也是成道的真谛。”
  憍陈如五位比丘听了佛陀的话后,都顶礼佛足道:”我们都深深敬服您的教义,愿意跟随世尊,学习无上之法,求世尊慈悲,收我五人作为弟子。”世尊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于是,世间才有了佛、法、僧。
  佛陀处于禅定之处,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道,宁可碎是身,亦终不起于此座。”他参透了世间欲乐的虚幻。虽然人性的贪、瞋、痴、种种欲念与执着,都化作幻境,但他却无动于衷。他的智慧的定力,彻底摧毁了对世间爱、欲、苦、恼的执着,他感到与万法合一,与宇宙浑然一体。
    释迦牟尼佛从选择出家,到证得无上正果绝不是偶然。在他还是悉达多王子时就已经有了超乎寻常的洞察和思考。而这些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学习的。
    生老病死,世间多苦。不要漠视、忽略内心真实的痛苦,好好认识它、了解它。当遭遇到人生的无常变幻倍觉烦恼时,观照自己的内心,去看看到底是外界纷繁的事物让你痛苦,还是自己内心的执念在作祟。
    世间万象皆有不同,人们往往对眼前的人和物会有美丑、善恶、是非的分别心,更因这种分别心对万事万物做出自我的评价,难以产生真实的、智慧的认知,而无法长养慈悲心。不起分别心就是对万物保持平等、尊重,这才是真正的慈悲。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注:公众号文字摘自网络只为方便修学,如有侵权请速告知删除。

客堂电话:02139533389 转 121、122、123   

寺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徐潘路198号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