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大师
生平:(公元638年一公元713年),俗姓卢,原籍范阳(河北省涿县),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
惠能大师的禅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倡导的修心养性,与人为善,忠孝忍让伦理道德,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六祖家境贫寒,三岁丧父,与母亲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一次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于是辞别母亲,决心学佛出家。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

惠能初见五祖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来此山中礼拜,所求何物?”
惠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今故远来礼拜。不求别物,惟求作佛之法。”
弘忍听了便略作指责说:“岭南人无佛性,为何还要求作佛!”
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岭南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不同?”
五祖弘忍微微吃惊,还想要与他共议,但见左右有人,就不再多言,于是发遣惠能,令他随着众人做杂务,终日舂米。

在惠能入寺八个月之后,一天,弘忍召集门人,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在廊上写下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见到说:“汝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入。”随后仅赞叹一番,令大家念诵。
惠能见此偈后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
于是他请人在神秀的偈边写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到是惠能此偈,心中震动不已,然而不露声色,用鞋子将偈擦去,对众人说:“此亦未得了。”就叫他退下。
五祖弘忍悄悄的来到碓房,问惠能:“米熟了没有?”
惠能回答:“米熟久矣,犹欠筛哉。”
五祖便以杖三击碓石而去。惠能会意,于三更来到五祖的房中,五祖为他说《金刚经》,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彻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本不生灭,本无动摇,本来清净能生万法。”
于是,五祖就为惠能付衣法,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念偈语: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
五祖劝他最好深藏不露,避免其他僧人来争夺。等到时机成熟再公开宣扬佛法,并教他“衣止不传”。于是六祖携带衣钵,得法而去。


六祖来到岭南,在广东四会一带的猎人队间渡过了15年的隐居生活。在唐高宗年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
这年的正月初八,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在那里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当时因“风吹幡动”,引起两个僧人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一语道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知道遇见五祖传人,请为上座,合掌道:“在下讲经,犹如瓦砾,听您讲经,却如真金一般。”
又对众僧人说“我只是凡夫,今日遇得肉身菩萨。”
正月十七日,由印宗出面汇集当地高僧为六祖剃度。二月八日,又由智光法师主持授了具足戒。


次年春,六祖离开法性寺,北上到韶州宝林寺(今韶关南华禅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
在宝林寺,六祖传教说法长达37年。他的言行后被其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法宝坛经》。
在佛教中,只有佛陀释迦牟尼的说法行为记录能被称做“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被称做“经”的,在中国六祖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六祖座下嗣法弟子四十三人,在各地弘法,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禅风。形成了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下又分为杨歧、黄龙两派,合称“五家七宗”,正印证了达磨祖师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

图文 |《拈花笑处》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