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你自己沟通,你必须跟你深层的自我意识沟通。说:你不要这样子,不要老是喜欢攀缘,你看你攀缘的结果,你得到什么?无量劫来你攀缘也该够了吧!每一生都攀缘,你看你现在得到什么?什么都没得到,除了生老病死,得到什么?对不对!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新的生命?回光返照,听佛陀的开示改变自己。


修行不能强迫,说:诶,你不可以怎么样,没有用,反弹更厉害!不能用压抑式的修行,要用道理来说服自己。所以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你用佛陀的教理跟自己沟通,跟过去的你沟通。


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你开始修《楞严经》你会发觉,你遇到事情会出现两个声音,一个是过去的声音:诶!要怎么做…要怎么做…;不可以!会有两个声音在你内心当中同时出现,那你就必须要选择正确的声音,你每一次都选择正确,你那真实的力量就慢慢扩大。


我们不是说听了《楞严经》就马上把妄想抛掉,不容易的!因为它跟着我们太久、太熟悉了,这一条路闭着眼睛都可以走了,太熟悉了!


但是你先明白道理,你先有一个目标,你每一次的失败当中就呵责自己!让你自己从失败当中,累积一种改变的力量,至少你就有希望。你好过一个人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人就没有希望了,你连什么是真、什么是妄都不知道。你说:我知道了,我改变不了!至少你知道了,你已经开始改变了,你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看到你的未来、看到你的希望。

以前我们的教务主任慧天长老说:修行啊,不怕慢,只怕站。站着不动那就完了!说我走得很慢,走得很慢也在走嘛。所以忏公师父常说:修行是点点滴滴的功夫。其实这种暴起暴落的修行,我们不是很赞同。今天修怎么样…,明天拜三千拜,我们也不赞成,这种人一般容易退转。


(问:一念心识跟这个“我”其实是分不开的?)答:怎么会分不开呢?就是说,这个心识本来就没有一个“我”,是你自己认为有一个“我”。就是说心识它是恒常相续又不断变化,对不对?这叫心识,它是个明了的作用,它能够思惟,它能够想象,它有感受,它是几种功能而已,它怎么会有个“我”呢?


我问你,你控制得了你的感受吗?你控制得了你的思想吗?没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它,就是说,我们不能主导我们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它。我们多读经典,用净法熏习它,让它变化,但是这不能讲主宰,那叫作引导。生命只有引导权,没有主导权。主宰就是你说了(不)算,但是引导它是潜移默化的。
你要是有“我”的话,那问题就简单了。这个身心世界都完全在你的掌控当中的话,那问题就变简单了。它要打妄想,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只能够用佛法来引导它、调伏它,但是你不能主宰它。你只能够透过佛法的熏习,创造一种引导的功能,不见得马上有效果,但至少它会在那个地方产生一种潜在的力量。
就好像说水,你不能主宰它,但是你可以在这个地方挖低一点,让水过来。你可以引导它,但是你不能主宰它,我们是叫作调伏内心,引导内心,但是可没有说能够主宰内心,你没那个本事。

~净界法师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