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法语 |  劝真念佛 

净业修持篇91之净业心行17

若学佛之人,不以躬行实践为事,则与世之伶人无异。在当场苦乐悲欢,做得酷肖,实则一毫也与己无干。如此,便是好名而恶实之痴汉,心欲欺人欺佛,实只成就其欺人欺佛之过。人尚不能欺,何况于佛乎。务须从脚跟下做去,方好。至于修持,当专主净土。以汝年已将至古稀,来日无多。若欲广读大乘经论,则无此精神,无此智识,又复无此光阴。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一法,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当死尽偷心,一肩担荷,决定可于现生,俯谢五浊,高登九品。又当发大慈悲心,为一切相识者,说此法门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习,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然外面之人,尚应如是,况自己之夫人,与子媳,孙媳,忍令彼不蒙法利乎。一则可以慰汝夫人之老景,一则可以慰彼姑媳之凄凉。令彼亦由此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则实为利人之功效。

又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与说,到自己临终,彼等即是助道之人。岂但与己有益,实亦与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绝不与彼说其利害,则汝临终时,彼等决定是破坏正念之人,决不助汝净心,令得往生也。汝既信光,光不得不为汝计。光以五十二年之阅历,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与汝说,便为不尽己分。汝弟燮卿,亦已六十,亦当以此书示之。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然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愍一切,爱惜物命,戒杀吃素,广行方便,俾此心常与佛合则可矣。倘外现修持之象,内无真实之心,则是假善人。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乎。(文钞续编·复许熙唐居士书)

如果学佛的人,不把亲身实践作为主要的事,那就与世间演戏的人没有区别。在当场演出时苦乐悲欢,演得酷似逼真,实际上与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这样的人,便是喜好名声而厌恶实干的愚痴汉子,心里想欺骗人欺骗佛,实际上只是成就了他欺骗人欺骗佛的罪过,人尚且不能欺骗,何况对佛呢?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去做,才好。至于修持,应当专修净土法门。因为你年纪已经将近古稀(七十),后来的日子不多,如果想广泛的阅读大乘佛法经论,但没有这个精神,没有这个智识,又没有这么多光阴。只有对西方净土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往生西方净土一法,是无上第一胜妙法门。应当完全去掉侥幸心,敢于承担,决定可以在今生,告别五浊恶世,高登九品莲花。另外应当发起大慈悲心,对一切相识的人,解说这个净土法门的利益,希望他们共同修习,那么自己的功德,更加广大啊。既然外面的人,还应该劝修净土法门,何况自己的夫人,与子媳、孙媳,忍心让他们不得佛法利益吗?一则可以慰藉你夫人的晚年景况,二则可以慰藉他们姑媳的凄凉。使他们也因此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那实在是利人的功效。


再说念佛的人,如果已经证悟道果了,那么临命终时,任随它刀割或香涂身体,都没有喜怒动念的事,那无所谓什么损失受益啊。如果只有修持的力,没有达到业力尽情识空的地位,那么临终有人助念,就可以决定往生西方净土。如果遇到无知的眷属,预先在没死以前,为他洗澡换衣服,让他受搬动的痛苦,纵然不受苦,一经别人搬动,心就不能归一到佛念上(因为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如果再向他哭泣,那么他本人也心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了,想要往生,没有可能了。所以平素,就要让他们知道其中利害,要常常对他们解说,到了自己临终,他们就是助道的人,岂止是对自己有益,实际上也是对他们都有大利益。如果只知道自己修持,绝不对别人解说其中利害,那你临终时,他们决定是破坏你心中正念的人,决不会助你净心,让你得往生啊。你既然相信我,我不得不为你谋划,我以五十二年的阅历,深知其中利害是什么,如果不与你说,就是不尽我的本分责任。你兄弟燮卿,也已经六十岁了,也应当把这封信给他看。你须要知道佛法,法门是无量的,如果想以满身都是业力的凡夫,在这一生就能了生脱死,除了这个信愿念佛求往生西方净土的法门外,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都必须修到业力尽情识空,才有了脱生死的份,倘若有丝毫业力不尽,那生死依旧不能了脱。说到业尽情空,现今恐怕举世也难找到一二个,如果以信愿念佛求往生净土,那是有一万个也不会漏掉一个。但既然念佛求往生西方净土,就必须要尽责任尽本分,去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悲怜愍一切众生,爱惜动物生命,戒杀吃素,广行方便,希望此心常与佛相契合就好了。倘若外面表现修持的样子,内在没有真实的心,就是假善人。假善人,怎么能得真利益呢?(文钞续编·复许熙唐居士书)

如诚法师译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