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故事 · 感通篇
夏广兴著
目录
第一辑.礼拜菩萨 善报多多 …………………………………………………… 1
鬼屋独居 ( 1 )/ 高荀起塔 ( 2 )/ 军中异事 ( 3 )/ 木笼骤失 ( 4 )/ 官复原职 ( 5 )/ 推宅为寺 ( 6 )/ 白狼越河 ( 7 )/ 期不得会 ( 8 )/ 天人诲示 ( 9 )/ 李清还魂 ( 10 )/ 仲戚归家 ( 12 )/ 王懿得助 ( 13 )/ 华严法界 ( 14 )/ 普贤显圣 ( 15 )/ 观音救难 ( 16 )/ 惠达弘法 ( 17 )
第一辑 写经诵经 福报无边…………………………………………………… 19
前善后恶 ( 19 )/ 冥路发愿 ( 20 )/ 素玉诵经 ( 22 )/ 诵经降灾 ( 23 )/ 地狱之行 ( 24 )/ 杨媛征验 ( 26 )/ 书生写经 ( 28 )/ 豆卢夫人 ( 29 )/ 龙兴寺主 ( 30 )/ 念经治病 ( 30 )/ 四虎护僧 ( 31 )/ 石壁寺僧 ( 32 )/ 姚待写经 ( 33 )/ 田氏复生 ( 34 )/ 信佛托生 ( 35 )/ 心向西方 ( 36 )/ 坐化而逝 ( 37 )/ 地涌异花 ( 38 )/ 诵经降瑞 ( 38 )/ 唐晏受恩 ( 39 )/ 母子团圆 ( 41 )/ 佛经延寿 ( 43 )/ 李琚写经 ( 45 )/ 道悦轶事 ( 46 )/ 僧彻育人 ( 48 )/ 般若报恩 ( 50 )/ 念经有功 ( 51 )/ 云散雨停( 52 )
第三辑.观音灵验 有求必应…………………………………………………… 54
鉴空照镜 ( 54 )/ 现世得愿 ( 56 )/ 白刃不伤 ( 57 )/ 冰河红光( 58 )/ 梦中读经 ( 58 )/ 父子重逢 ( 59 )/ 虎口逃生 ( 61 )/ 狱中白鹤 ( 62 )/ 指点迷津 ( 63 )/ 大虎救人 ( 66 )/ 子乔念经 ( 67 )/ 窦傅越狱( 68 )/ 神灵相助( 69 )/ 观音给力 ( 71 )/ 无钥开锁 ( 73 )/ 贪食白龟 ( 74 )/ 安生变虎 ( 75 )/ 血书祭母 ( 76 )/ 信妇称佛 ( 77 )/ 法衡出家 ( 79 )/ 行船不沉 ( 80 )/ 三刀之师( 81 )
第四辑.供养佛像 诸瑞示现…………………………………………………… 82
夜梦高僧 ( 82 )/ 燃灯奉佛 ( 83 )/ 元寿救亲 ( 85 )/ 安良造像 ( 86 )/ 画像救亲 ( 87 )/ 再生完像 ( 89 )/ 造塔放还 ( 90 )/ 三愿成就 ( 91 )/ 五大金刚 ( 92 )/ 铜像托梦 ( 93 )/ 供像往生 ( 94 )/ 孙皓敬佛 ( 96 )/ 造像善报 ( 97 )/ 瑞像有应 ( 97 )/ 发愿造像 ( 98 )/ 圣僧示现 ( 99 )/ 佛调灵异 ( 100 )/ 儿女如意 ( 101 )/ 佛塔放光 ( 103 )/ 普贤施救 ( 105 )/ 文殊灵验 ( 107 )/ 失而复得 ( 109 )/ 舍利显灵 ( 110 )/ 地藏冥王 ( 112 )/ 四大金刚 ( 113 )
第五辑.持戒免刑 善恶有报…………………………………………………… 114
济舟戒酒 ( 114 )/ 毁寺受报 ( 116 )/ 左慈有术 ( 117 )/ 还魂诉冤 ( 118 )/ 托猪偿债 ( 119 )/ 转经善报 ( 120 )/ 弃仙求佛 ( 121 )/ 人鬼道殊 ( 122 )/ 冥界游行 ( 123 )/ 转经复生 ( 124 )/ 国师智顗 ( 125 )/ 法安伏虎 ( 126 )/ 道仙祈雨 ( 127 )/ 智严驭鬼 ( 128 )/ 白足和尚 ( 129 )/ 鸣钟解脱 ( 130 )/ 鬼魅救难 (131 )/ 清虚求泉 ( 132 )/ 夜光遭报 ( 134 )/ 义鼋报恩 ( 136 )/ 神僧显圣 ( 138 )/ 佛祖劝善 ( 140 )/ 未卜先知 ( 141 )/ 母子连心 ( 142 )/ 心想事成 ( 143 )/ 鬼妇预言 ( 145 )/ 法网难逃( 146 )
感应一方兴庙宇 威灵千里佑黎民(代序)
佛教感应灵异观是重要的宗教心理表现之一。感应思想早在佛教传入前已深入人心。《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两汉时期,民间鬼神信仰甚厚,淫祀之风风靡一时。世风如此,必然导致鬼神怪异之谈大畅其时,也必然促进各种鬼神精怪故事在民间的蔓延。从社会环境看,一方面,鬼神怪异之谈在社会上层或下层从未中断过,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底下,导致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虽然孔子强调“不语怪、力、乱、神”,后儒应之和之,然而真正能做到“不语”者,寥寥无几,更何况孔子“不语”之,并非不信之,他也说“祭神如神在”。汉世大儒董仲舒则已从“敬鬼神而远之”的立场,仰望苍穹,走向天人交通的神学立场,用所谓的阴阳五行、灾异天象等异相,来附会人世间的治乱兴衰。而两汉盛极一时的谶纬神学,则创造出一个史无前例的精神世界。两汉神学的盛行,也直接摧生出大量灵异故事,这些灵异故事大部分成为后来志怪小说的内容。历史悠久的天神信仰与政治教化、人际伦理融汇一体,这种天人感应的思想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佛教自两汉之际渐入中土,至东晋南北朝时大行于世,朝野上下,侈谈因果。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纷纷皈依佛教。佛教已成为朝野世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影响久远。僧俗二界以各种文艺样式弘宣佛法,诸如写经造像、转经唱导、佛乐壁画等不一而足,使得三世因果、地狱轮回等佛教思想融入普通中国人的信念之中。同时,佛教信徒为了布教之需,也自神其术,极力倡导感应思想。如“信乎志诚必感,有感必应。”(段成式《酉阳杂俎》), “至诚发心,必有诚应。”(牛肃《纪闻》) “所谓至感冥通,有祈斯应矣。” “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 (《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七)佛教感应之名,源于《正法华经》,经云:“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界所为感应如是。”感应,也作应感。感即感召,应即应现,众生有求,心诚所感,便可感召佛、菩萨应之而来,满众生之所愿,即为感应。“惟诚所至,通神至灵”,这些思想的根还是扎在儒学的“天人感应”的基础上的。随着佛教的广宣流布,一个完全人格化了的,主宰万事万物的无所不能的佛应运而生。佛陀既然被神化了,灵验事迹便如影随形,接踵而至。
既有佛教信仰之流传,便有佛教感应事迹随之产生。汉地僧俗信众非常看重佛教在汉地的感应事迹,在宣传感应思想的同时,亦纷纷借助文学艺术,尤其是以志怪小说的形式,创作实践,演绎佛理,“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大量编纂此类以感通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有时甚至直截了当地明言编书宗旨:“感见之来诚有由矣,辩欣斯瑞迹,合集前后见闻之事,为《感应传》一部十卷。”把佛教中最肤浅的经教理念及感通事迹,用志怪书的故事体裁展示出来。王晓平在其《佛典·志怪·物语》中所言:
中国的僧侣文士,曾将佛经消化,转化为本国的、身边的故事,造成一种报应‘近在眼前’的逼真感觉。
故当时志怪小说中受此影响,衍生大量鲜活生动的感应故事。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有王延秀《感应传》八卷;王炎《冥祥记》十卷;王曼颖《补续冥祥记》一卷;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一卷;隋唐时有王劭《舍利感应记》三卷(《广弘明集》卷一七佛德篇引有三十数条);王方庆《王氏神通记》一卷;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三卷;皇隋《灵感志》十卷;慧英、胡幽贞纂《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宋元时有非浊集《三宝感通要略录》三卷;明清时有陆圻《冥报录》、释戒显《现果随录》、杨式传《果报闻见录》、弘赞《观音慈林集》之“感应篇”,周克复《观音经持验记》等,不一而足。不仅如此,对佛教灵感事迹之记载,在历代的佛教史传之中,亦俯拾皆是。如《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弘明集》、《广弘明集》、《佛祖统纪》、《法苑珠林》、《弘赞法华传》、《往生集》、《见闻录》、《现果随录》等。亦见于外书,如《太平广记》、《夷坚志》、《容斋随笔》、《太平御览》等。此类小说鲁迅称之为“释氏辅教之书”,并于《中国小说史略》中专门论述之:
释氏辅教之书,《隋志》著录九家,在子部及史部,今唯颜之推《冤魂志》存,引经史以征报应,已开混合儒释之端矣。而余则俱佚。遗文之考见者,有宋刘义庆《宣验记》,齐王琰《冥祥记》,隋颜之推《集灵记》,侯白《旌异记》四种,大抵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以震耸世俗,使生敬信之心,顾后世则或视为小说.
作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先驱,这一见解,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太宗曾对傅奕说过这样几句话:
佛教玄妙,圣迹可师。且报应显然,屡有征验,卿独不悟其理何也?
唐太宗对佛教能有“报应显然,屡有征验”的印象,可能是受了僧人们宣传感应事迹的影响。这类作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感应故事(如舍利感应故事,各类佛经感应故事,集中表现在当时极为流行的佛经,如《金刚经》、《法华经》、《金光明经》、《华严经》等,及与观音菩萨相关的感应故事、各类报应故事以及神异传说等)。
关于感应类小说的专门述作,最初有谢敷的《光世音应验传》,已亡佚。后有刘宋傅亮根据西晋竺法护所译之《正法华经》中“光世音普门品”及谢敷所著之《光世音应验传》,而别撰有《光世音应验记》,此书是观世音灵验记之初作,也为我国历史上最古之观世音信仰之珍贵史料。另有刘宋张演应之而撰《续光世音应验记》;萧齐之陆杲撰《系观世音应验记》(上述三种观世音应验记在我国早已失传,日本京都青莲院尚存有镰仓中期古写本,后经孙昌武点校已由中华书局出版)。“自晋末谢敷撰《观世音应验记》以来,释氏信徒竞相造作,诸如《感应传》、《征应传》、《宣验记》、《冥验记》、《冥祥记》、《祥异记》、《旌异记》、《舍利感应记》等皆夸饰经像塔寺佛法之验,成式谓‘晋宋以来时人著传记彰明其事’,诚是也。”由此可知晋末至南北朝时代,佛教信仰在社会上极盛之实态。
唐代初期,佛教感应小说之创作承南北朝之势,仍然盛行不衰,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临的《冥报记》及郎馀令《冥报拾遗》,记录大量因果报应及崇经像等之灵验事迹。另外,僧人道世编撰的《法苑珠林》一百篇,其中专设“感应缘”,收附有不少魏晋隋唐间的感应故事。此时亦出现了其它几种佛经应验记,如专载《金刚经》应验者,有唐初萧瑀《般若经灵验》、段成式《金刚经鸠异》、唐无名氏《金刚经灵验记》、唐卢求《金刚经报应记》。《金刚经》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简称,亦简称《般若经》一卷,由后秦鸠摩罗什译,其后又多次重译,以唐玄奘、义净重译最为著名。此经唐时流传较广,影响深远,盛传于僧侣、居士及文人士大夫之中,妇孺皆知。李剑国先生于其《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中言:
《金刚经》又称《般若经》,唐时广传于僧俗,崇法者多持之,禅宗南宗奉为经典,是故唐之释氏志怪书独举此经,而不及他经焉。
《太平广记》报应类中载有关佛经灵验十卷,《金刚经》独占七卷,足见其盛。它如《华严经感应传》、《阿弥陀经灵验记》、《金光明经灵验记》等,此乃敦煌写本。此类灵验记一般是针对某种佛经而编写,用具体事例说明修持该经的善报,它们往往被附抄于该经前后,与该经共同流传,借此为该经招徕更多的抄写诵持者。唐代释氏辅教之书亦涉及《金光明经》、《华严经》、《阿弥陀经》等经典。这些作品创作的根本利益在于佛教对广大民众的影响,在于以佛教的精神和义理征服人心。因此,注重义解和传经是佛教鼎盛的一个重要特征,大量的应验类小说就是应传经的需要出现的。
另外,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佛教感应故事写本,总数亦有六、七十件。据台湾郑阿财氏统计,其中属于“灵应故事的集录”的有:1、《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残存两个写卷,15则故事;2、《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存5个写卷,有20则故事;3、《佛顶心观世音菩萨救难神验记》,存2个写卷,有4则故事;4、《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经感应记》,存一个写卷,有数则灵验故事;5、《阿弥陀经感应记》,存一个写卷,有数则灵验故事;6、《侵损常住僧物恶报感应记》,存一个写卷,有4则故事。属于“单则感应故事”有:1、《黄仕强传》,存9个写卷;2、《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存27个写卷;3、《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存一个写卷;4、《刘萨诃和尚因缘记》,存有3个写卷;5、《道明和尚入冥故事》(拟题),存一个写卷;6、《唐京师大庄严寺僧释智兴鸣鐘感应记》,存两个写卷;7、《法华寺感应记》,存一个写卷;8、《羯谛真言感应记》,存一个写卷;9、《忏悔设斋感应记》,存一个写卷;10、《普劝事佛文感应记》,存一个写卷。据笔者翻检,敦煌文献中尚见有《落番盆女忏悔感应记》、《观音大圣灵验记》、《冥报故事》、《寺塔灵异录》、《白龙庙灵异记》、《金光明经冥报验传记》等作品。此类小说的创作,不仅有僧徒之作,而且有大量文士之作,前者如慧英《华严经感应传》、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少康与文谂合撰《净土往生瑞应传》;后者如王毂《报应记》、唐临《冥报记》、郎馀令《冥报拾遗》等等。
佛教感应小说是志怪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源大约始于晋时佛教脱离道教方术而独立发展的时期。陈寅恪虽然认为感应小说为“滥俗文学”而对之评价不高,但他又明确指出:“尝谓吾国小说,大抵为佛教化。”汤用彤于其《隋唐佛教史稿》中亦特立“感应因缘”一节,予以专门说明。此类小说,又称灵验记、感应记、感通记、验传记、灵异记、冥报记、灵验功德记等,指向佛、菩萨祈祷诉求、忏悔反省、念佛诵经、写经造像之后,所出现感应、灵验等神异经验的记录。这正是在佛教东传并渐次为世人所接受的历史背景下,由僧俗信众借助小说的叙事形式,通过这种文学艺术样式作为宣教手段,旨在弘扬佛教法理、吸引世人入教。这类小说,唐前不称“感通”,多称“灵验”。隋唐以后,始称“感通”,僧人用感通事迹,帮助弘扬佛教,可能收到了某些效果,故在当时影响颇大。作为主要针对一般民众弘法素材的传闻,其中有不少记录塔像灵异的,宣扬造像功德,如《洛阳伽蓝记》卷四所录之侯庆铜像事,即属此类。由于灵应故事较之义理深奥、思想抽象的经论,更易为一般庶民所接受。这此故事有的极具文学色彩,文句繁富,情节曲折,内容丰富有趣,且能清楚地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原委,结构完整,已具有小说的要素,尤深具感染力与说服力。抄写形式上,有些独立成篇,特意抄录;有些则附抄于佛经之前,宣扬抄诵该经的种种益处,连同此经本文一道流传。从思想内容看,它是采用了小说的艺术表现方法,以宗教宣传为终极目的,表现内容比较单一。随着佛教的广宣流布,当时文人多栖心佛典,礼敬僧人,他们写作志怪小说自然会记载那些经文佛缘的灵异。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强烈的宗教意识,是佛教中国化、通俗化历程的具体表现。
为了加强宣传,争取信徒,僧俗信众利用小说叙事形式,创作了大量感应小说,这些应验类小说以独特的题材内容,为古代小说史增添了新的品种和色彩,其中有些作品既富于奇异的宗教幻想的色彩,又充满现实批判精神,成为出色的宗教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广泛流传民间,对于将佛教善恶果报、地狱轮回的教义渗透到当时广大民众的意识中,对于吸引广大民众信仰佛教,造成佛教在民间的普及,起了相当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鉴空照镜
唐朝洛阳香山寺有个僧人名叫鉴空,他本姓齐,是吴郡(今江苏省境内)人人。壮盛之年,生活困苦,在吴越一带游走。
元和初年(806),杭州发生饥荒,流民四散。鉴空前往天竺寺求食,一路困顿。当他走到孤山寺西侧的时候,饥饿难当,无力前行。就近有一条河,他无奈坐在水边伤心流涕,借悲吟排遣苦闷。
一会儿,有个僧人也来到水边,坐在了鉴空旁边。僧人对鉴空微微一笑,向他问到:“法师秀才,困顿游走的滋味尝够了吗?”鉴空并不记得认识他,哀叹到:“早已备尝其中艰辛,你为何称呼我法师?”僧人说:“难道你不记得过去在洛阳同德寺讲《法华经》的事吗?”鉴空说:“我四十五年来,一直盘桓在吴越一带,又怎么会在洛阳说法呢?”僧人说:“你肯定是饿昏了头,一时想不起来了。”他从随身包裹中拿出一颗枣,大如拳头。递给鉴空说:“这是我国生产的,吃了可以让人得到大智慧,知晓前世今生。”鉴空正饿得厉害,接过枣子就着河水吃掉了。吃过后,便觉神情清爽,舒懒欠身后便枕着旁边的石头睡着了。
很快,鉴空便醒来,他记起了同德寺说法的事,还想起了过去一起云游的四个朋友,眼前的这个僧人就是其中一位友人。一切都好像是昨天的事,鉴空不禁长叹落泪。他向僧人打听其他友人近况:“震和尚现在何处?”僧人说:“他修行不够专精,仍在四川为僧。”鉴空问:“神上人现在何处?”僧人说:“他之前的愿望还没有达成,去参军了。”鉴空问:“悟法师现在何处?”僧人说:“你不记得过去在香山石像前,他当着大家的面,开玩笑发大愿,说如果不能证得无上菩提,就去当一位威武的武将,他已经成为一员大将军。当初一起云游的五个人,如今只有我一人证得佛果,得到解脱。也只有你一人沦落到饥饿与寒冷的境地。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鉴空不解。僧人说:“因为你座上说法,经常讲一些邪端异说,使诚心修佛的人,对佛法产生疑惑。自身戒行不精,自己有什么样的业行就会有什么果报,这就像身体不正,影子就会歪曲一样。”鉴空问:“那我怎么做才能消除过去的罪行?”僧人说:“今生的际遇已有定数,希望来生的修为,你能有所警惕。”
说完,僧人又从包裹中拿出一面镜子,交给鉴空,并告知他,这面镜子可以让他看到贵贱的缘分、寿命的长短、佛法的兴衰。鉴空朝镜中看了很久,似有所悟,十分感激地对僧人说:“果报的证验,兴衰的道理,我都已经明白了。”两人随后一同前行,刚走了几步,僧人就忽然不见了。鉴空当晚就投身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专诵《法华经》。摒弃过去修行的一切恶习,佛法有大精进。
后来,鉴空又来到洛阳,遇见河东柳珵,向他讲起了这段往事,并告诉他:“我会在七十七岁去世,我在人间持钵乞食的时间还有九年。我死之后,佛法大概就要衰败了。” 柳珵问他原因。鉴空要了一支笔,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兴一沙,衰恒沙,兔而罝,犬而拏,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后来的一切果然如他所说的一样,他死后就发生了唐武宗灭佛的事。(出《法华经持验记》唐释鉴空)
济舟戒酒
明朝北京刑部街有座寺院,名叫鹫峰寺,寺中供养的都是古代旃檀佛像。万历末年,寺中住持名叫济舟。此人为人质朴,奉佛严肃认真,唯一的缺憾就是他不能严格遵守酒戒。
一天,寺中来了一个人,身着两截衣服。对济舟讲:“我是地府无常,现在地狱有一个老妇,她生前从未行善,如今坠入地狱,不能超脱。生前,每逢初一、十五,她就会到本寺礼佛,并携带果品对你加以供养。鉴于这一因缘,如果你为她诵念《法华经》一部,她就可以托生,她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帮助。
济舟对无常的话,不太相信,就对他讲:“你既然是鬼,难得有机会来到佛地,何不到佛像前礼拜?”无常说:“都城隍正在寺内,不敢擅入。”济舟记得今天五更,有人想做佛事,确实在佛殿旁边立了一块城隍牌位。因此自忖他说的话应该不假,便决定为那妇人诵经。
七月十五日那天,济舟到佛前跪诵《法华经》。当天天气炎热,当他读到第五卷的时候,觉得十分口渴,想找杯茶来喝,但是没有找到。这时,他见桌上有一酒壶,里面还有些酒,他就喝了一口冷酒解渴。喝完后,他仍回到佛前,把剩下的经文读完了。
第二天,无常又来到了寺中,对济舟说:“昨天,你为老妇诵经,当你读完第四卷的时候,地狱中金光普照,老妇也正要脱离地狱托生。忽然,有一股酒气冲入冥府,在你读第五卷到第七卷的时候都夹杂着酒气。所以,老妇仍不能解脱。”济舟听后,毛骨耸立,发愿为老妇至诚补诵《法华经》。自此,他也严格遵守酒戒,再也没有重犯。这件事,被唐公刻在了本寺严净道场碑的背面。
从前,还有一位高僧,跪诵《法华经》达三十年。有一天,忽然有一位青衣童子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诵念《法华经》已经很久了。但是你每次洗手,都只是蘸水而已,没有按照规定净洗。每次读经,都用没有洗净的手秽污法宝。这样,你不仅没有功德,反而还要受到惩罚。”高僧听后,甚为惊恐,忙问道:“我会得到什么罪报?”童子说:“死后,会堕三恶道,变成粪蛆。”说完,童子就消失了。
高僧大恐,后来他每次清洗都严格遵照佛法,先用土灰搓洗,再用肥皂擦洗。洗手的时候读洗手咒,洗身的时候有洗身咒,每次念咒要念七遍。如果只是清洗,不念咒,即使吸尽四大海水,也依然不能洗净。净手咒是:唵,主迦剌耶莎诃;洗身咒是:唵,贺曩密栗帝莎诃。
现世得愿
在中山(今河北省境内),有个僧人名叫帛法桥。此人素有志向,坚持操行,做事专心勤奋。他经常诵读佛经,但是声音不够洪亮,缺乏气势。帛法桥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每当想到自己的这一缺点,内心就愤懑不已。
终于有一天他对自己的同学说:“光世音菩萨能实现现世人的心愿,我今天要虔心向菩萨祈求,希望菩萨能帮我改正气势不足的缺陷。如果我的诚意得不到感应,肯定是因为我今生宿罪难以消除,不如趁早结束此生,早日投身来世。”说完,便断念绝食,专心至诚向光世音菩萨祷告。转眼三四天过去了,帛法桥也日渐消瘦、困顿。众人见此情景都劝他:“声音秉受自有定数,不该把改变自己的声音作为一生的追求。僧人最应该做的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践行大道,有什么比伤害自己的身体更厉害呢?”帛法桥生性刚毅,修炼内心更加精勤,对众人说:“我意志坚决,请大家不要打扰。”又过了两天,帛法桥已变得越发羸弱,只剩下微弱的呼吸。师徒都为他感到忧心惋惜,都认为他这样迟早会死去。即使这样,帛法桥仍然闭目叉手,坚持诚心向光世音菩萨乞愿。
到了第七天的早上,他突然睁开了眼睛,人也变得清醒了,脸上还带有悦色。众僧都跑来观看,他对弟子说:“我已经得到了光世音菩萨的回应。” 随后要了些水洗脸,高声做了三首佛偈,音气激昂高亢,二三里之外都能听到。远近村落中的男男女女都感到很惊讶,不知道是哪里传来的声音,都好奇地赶来观看,走近才知原来是帛法桥的声音。帛法桥便当即在众人面前诵读佛经达五十余万言,声音始终如钟声般洪亮,丝毫没有衰竭的迹象。当时人都怀疑他是得道高人。
帛法桥一直活到九十多岁。当时僧人都十分敬重他。竺僧扶,就是他的弟子。
白刃不伤
后赵天王石虎死后,他的养孙冉闵开始大肆屠杀胡人。无论老少长幼,全部屠杀坑埋。晋人中有长的像胡人的,也有很多被无辜滥杀。
当时鄴西寺有三个胡人和尚,共同商议谋划道:“冉家法律严酷,即使我们能够逃走,也终将被其杀害。光世音菩萨能够救人脱离苦难,今天我们唯一的逃脱死亡的办法,就是至诚归心光世音菩萨。”于是三人便共同诵经,请光世音菩萨保佑,日夜不停。几天之后,收捕的官兵来到了鄴西寺,把鄴西寺包围。三个官兵拔刀进入鄴西寺,想分别将三个胡僧杀掉。这时,其中一个胡僧正站在寺院讲堂的墙壁下,旁边是堆积的木柴。一个官兵赶上前来,拔刀向他砍去,却砍中了柴堆,刀也被折弯了,卡在柴堆中,不能拔出。随后又有一个官兵持刀向其砍去,刀随即落在胡僧身上,但是刀却变成了两段,一段飞到了空中,一半回过头来坎向了自己。剩下的最后一位官兵,见情景如此怪异,早已惊吓不已,不敢向前,扔了刀向胡僧谢罪:“不知各位高僧,有何神功法术,如今竟能做到刀不伤身?”胡僧回答道:“我确实没有什么法术。只是听说官府要杀胡人,害怕自己不能保全性命,便归心了光世音菩萨。应当是神灵在哀怜保佑我吧。”
这位官兵迅速策马回去报告冉闵,详细地向他叙说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冉闵听后立即特赦了三位胡僧。
鬼屋独居
在荆州官署的厅堂旁有三间小屋,向来多鬼,这些鬼经常出来骚扰人。一直到东晋王建武任荆州刺史时,都没有人敢在这三间房里住。
王刺史有个朋友名叫惠简,此人信奉佛法,向来有胆识远见。他和大多人不同,对房中的鬼不以为然,独自一人移居到鬼屋内。他在其中两间房里放置了光世音经像,自己在剩余的一间房居住。
惠简每天虔诚修炼,如此七天,都安然无恙。但是,就在七天后的一个夜晚,惠简正在房内静坐修行,忽见一无目黑衣人,从墙壁中跳出,直向惠简扑来,把满口污秽喷了惠简一身。惠简眼睛看得很清楚,心里也很明白,唯独嘴巴不能讲话。惠简凝神静息、不动声色,只专心默念光世音名号。无目黑衣鬼见惠简如此,对他无计可施。这样过了很久,那鬼突然开口对惠简说道:“我今晚前来,是因为之前听说您修行精进,所以前来相试。现见您自始至终神色不变,岂有久久相逼的道理?”说完那鬼便回到了墙壁中。黑衣鬼走后,惠简才起身洗去身上的污垢,对光世音礼拜讽诵,随后安然入睡。
梦中又见那鬼跳出来对他说:“我从汉末开始住在这里,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年了。因为我生性刚烈耿直,大多人难以忍受。直到遇到你,你有清净的戒行,所以特别容纳你。”自此以后,这鬼再没出来。惠简在房内居住了多年,都安然无恙,但其他人还是不能居住。(《续光世音应验记》三)
冰河红光
宋朝时,在扶风郡好畤县(今陕西省境内),有一个道囧和尚,他原来姓马。此人神异,他年少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同寻常的举动和行为。
元嘉七年(430),有一天,他跟另外四个同学,一起涉冰度过孟津河。谁知才刚走到河中央时候,河冰突然破裂,有一人便顺势掉入冰水中淹死了。冰层裂痕继续扩散,顷刻之间,另外三人也落入水中。此时只剩下道囧和尚一人尚还颤颤巍巍站在破碎的冰块上,目睹四位同伴眨眼间都已被冰冷的河水吞没,他感到害怕极了。自身情势也十分危急,不管是进是退,眼看也即将沉入冰冷的河水中。
道囧本来就笃信佛法,于是当此危机之时,他立马在心中诵念《观世音经》。很快,他脚下就好像有一个什么东西拖住一样,使他不再下沉。道囧知是佛祖灵验,内心稍稍安定,对观世音菩萨信奉之愿也更加坚定,便又发誓说:“如果我能逃过此劫,安全渡河的话,我将召集五十个高僧来开法会。”说时迟,那时快,如此立誓后,一束红光,便突然降到他的眼前。道囧知是佛祖引路,于是他便沿着红光前行,安全过河。回去后,他马上召集五十个高僧开法会,兑现了他的承诺。(《繫观世音应验记》六)
高荀起塔
高荀,荥阳(今河南荥阳一带)人,在北方蛮荒之地居住。他性格自来暴躁,在五十岁那年,愤恨官府政令不平,一气之下就把官府长官杀了,还射杀了郡守。他因此被拘捕。
官府在他脖子上套上枷锁,把他关押在地牢中。同他一样被关在地牢中的还有几个人,于是他们便聚在一起商议:“怎样才能免于一死?”有人说:“你们没有听过西方无量佛国吗?那里有个观世音菩萨专门救人急难,只要诚心归依,任何束缚困苦都能得到解脱。”高荀当即便对观世音菩萨心生敬畏,决心至诚归念观世音名号,信奉至极,日夜不停。并立下誓言:“如果这次观世音菩萨能助我脱险,出狱后我一定起造五层佛塔供养众僧。”三四天之后,高荀脖子上的枷锁就自行脱落了。
又过了一天,高荀按期当被拉到刑场斩杀,众人见套在高荀脖子上的枷锁不见了,都感到事情蹊跷。监斩官便问高荀缘故,高荀便如实把情况报告给监斩官。监斩官听后认为高荀一派胡言,破口大骂道:“如果真有神力救助你,你的脖子砍不断我就相信。”等到斩杀高荀时,刀落在他脖子上便折断了。刑场上所有人都大为震惊,都跑过来围观。监斩官仍不相信,又下令将高荀绞杀,绳子又逐节断掉。监斩官这时才相信高荀确实受到神力救护,并把高荀的事禀告给上司,将高荀免罪释放。高荀出狱后果然建了五层佛塔供养众僧,践行了他的誓言。
军中异事
宋泰始初年(265),四方兵乱。沈文秀任青州(今山东益都一带)刺史,被青州本地一个名叫明僧骏的人攻打。沈文秀有健将名叫杜贺敕,杜贺敕每次率军出战,都能攻破明僧骏的进攻。
杜贺敕妻子姓司马,不料竟被明僧骏的人捉去。明僧骏打算乘杜贺敕前来迎战时,把他妻子送到城楼上斩杀。等到了这一天的时候,一队明军押着杜贺敕妻子登上城楼,下刀将其砍杀,不料刀落在她的脖颈上,竟毫无所伤。队伍的首领凶狠残忍,盛怒之下,命人人都来砍杀杜贺敕的妻子,心想就算不能砍出伤痕,乱刀之下,也一定能把她的脖子砍断。但是杜贺敕妻子却始终不动,面不改色。这一群人都感到十分惊骇,认为这个妇人的头颈坚韧至此,十分怪异。明家部下都以为她是神人,便把她放了。
事情过后,彭城一位叫游敬安的僧人去向他的师傅询问原因,他得到如下回答:“杜贺敕妻子被掳后,直到她被明军砍杀,期间一直存念观世音菩萨,念念不断,得以不死,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游敬安听后,对观世音菩萨顿生敬畏,勤加修炼,他的佛法也得到了精进。
陆杲在齐永明十年(492)做临汝公辅国将军海陵王昭文的功曹时,在姑孰(今安徽省境内)结识了游敬安,曾问他为什么会信奉佛法?回答说:“年少时做将领,本来是不信佛的。直到泰始初年(265),在黄县(今山东省黄县东南)任职。曾随明僧骏攻打沈文秀,在明军中,亲眼目睹了司马氏的事,才知道圣神就在我们身边,离自己不远。一个普通妇女诚心归依,都能得到感应。从此以后再不敢为恶造罪,我信奉佛法,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他说这些话时,仍然禁不住感叹佛法的广大灵验,不能自已。
夜梦高僧
晋义熙年间(405—418),司马休之任会稽内史,任职期间从官库中借了二十万两官银,他后来转任荆州刺史,之前借的钱财便没有归还。会稽郡没有账簿文书记载这笔借款,掌管官库的官吏姓夏,按律要被判处死刑。在处决前,他被关押在狱中。就在他即将被行刑的前一天夜里,梦到了一位高僧,直接走到他跟前,对他说:“赶快离开这里!”于是他便从梦中醒来,见囚禁自己的牢房北面开了四尺左右的裂口,随后又听见那僧人说:“赶快离开这里!”库吏说:“这个枷锁沉重不堪,怎么能够逃得出去?”高僧说:“你已经解脱了,只要尽快离开这里,我是观世音。”库吏立刻便觉得全身轻松,锁械全都不见了,便立即从裂口处逃出囚房。囚房外墙壁上有芳判,那高僧正在芳判上行走。库吏也随之登上。两人便同乘芳判前行,直到离开牢狱。那时天已经亮了,那高僧也不见了。
库吏为躲避追捕,到处藏匿。天黑后到下架山投宿,看见有几位僧人一块坐在水边。库吏记得救自己出狱的高僧名叫观世音,便走上前去问道:“观世音是什么地方的僧人?”有位僧人笑着回答他说:“观世音是佛,不是世间人。”库吏逃脱之后,看守人员因渎职被抓捕,库吏为了不使他牵连获罪,便主动到官府自首,官府对此事也不再追究,让库吏出任秘书令吏。他后来回到家中,便做了观世音金像,放在头发中,坚持吃斋,入剡山中学道。(《繫观世音应验记》二十一)
梦中读经
宋朝时,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有个人名叫王球,字叔衔。
元嘉九年(432),王球任涪陵郡(今重庆市彭水县)太守。他勤政爱民,笃信佛法。有一天,却因为所辖城池遭到乱贼攻击失守,而犯重罪,被囚在江陵(今湖北省境内)监狱。在狱中,他被套上一副大枷锁,枷锁被订得极为牢固。
王球在狱中,坚持吃素,并坚持用心诵读《观世音经》。有一天晚上,他奇怪地梦到自己坐到高椅之上,并且还有一个高僧送给他一部经书,叫做《光明安乐行品并诸菩萨名》。得到这部经书之后,他立马打开,开始认真地阅读。读过后,他忘记了第一位菩萨的名字,但记得第二位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第三位是大势至菩萨;并且各位菩萨都有自己的国土和名号。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枷锁已经被打开了。他明白那是由于梦中读经,菩萨感应的缘故,所以也不像以前那样担惊受怕。为了不惹人猜疑,他又自己把枷锁重新锁上,像往前一样戴着它。
又过了三天,那件让他入狱的事情,竟然出乎意料地解决了,他也被释放了。
元嘉十九年(442),王球来到广陵任职,做卫府行参军。自那以后,王球更加笃信佛法,广为善事。(《繫观世音应验记》二十三)
木笼骤失
有个渤海(今山东省境内)人,名叫高度,信奉佛法,立志要建造塔寺。但是他生活贫苦,没有财力,一直未能如愿。平日,他受人雇佣,靠出卖劳力维持生计,感到十分劳苦。虽然如此,但是他建造塔寺的愿望从未想过放弃。后来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就是受赵郡人之命,运送官绢到北魏。没想到就是此次官差,让他遭受了牢狱之灾,起因就是他立誓建塔的宿愿。
原来,他为了筹钱建塔寺,竟打算偷取官绢。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就偷了官绢三四匹。不禁让人为他惋惜,虽然宿有发愿功德,但是知识缺乏,对什么是犯罪什么是积善都没有明确的概念。当官绢送达验收时,他的罪行便被发现了。之后高度被官府逮捕,被关押在一个大大的木笼中,只把他的头颈露在木笼外,晚上还抓取他的头发悬挂起来,让他饱受了牢狱之苦。这样一直过了三个晚上。身陷囹圄的高度,相信佛法的伟力,一直在竭诚呼唤观世音的名号,从未停止。
这天夜里,高度还像往常一样,又在整夜呼唤观世音的名号。就在天刚刚亮的时候,观世音菩萨的救护得到应验,关押他的木笼子忽然间就不见了,整个人毫无束缚的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高度异常惊喜,起身环视四周,原来已身处昨夜关押他的地方五里之外。高度便缓缓地独自离开了,平安地得以逃脱。(《繫观世音应验记》二十八)
官复原职
朱龄石,沛郡(今江苏省境内)人,是南朝宋高祖时功臣。
晋义熙年间(405—418),出任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县令。时年武康县内出现了一伙凶狠狡诈的人,经常横行非法、祸乱百姓,朱龄石便将其中很多人拘捕斩杀了,不料此事为他惹来一些人的非议。后来朝廷命张崇之调查此事,张崇之认为朱龄石诛杀过滥,把他拘捕起来,并判处朱龄石死罪。朱龄石的家人对这个判决不服,向官府提起诉讼,整个案件变得是非难辨。
当时朱龄石有个故交,是一位高僧,名叫释惠难。无奈之下,朱龄石的家人便去向释惠难求救。释惠难了解朱龄石情况后,便到狱中去看望他。告诉他虔心诵念观世音菩萨便可得救,并留给他一尊佛像让他供养。
朱龄石本来就信奉佛法,并且越是在穷厄困顿时,念奉观世音名号越是虔诚,于是便一心存念。如此过了七天,套在身上的锁械便自行脱落了。狱吏认为此事十分怪异,把事情原委一一报告给了张崇之。张崇之怀疑是因为朱龄石内心愁苦,形体消瘦,所以锁械才会脱落。试着命人重新做了一副锁械,但却始终不能套在朱龄石身上。即使这样,张崇之仍然认为这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执意命人把锁械钉在朱龄石身上。又过了不多日,锁械又像上次一样自行脱落了。如此反复三次,张崇之才开始相信此事确有怪异,并立即写下文书向朝廷报告。
当时有关部门对朱龄石一案也重新做了审理评判,否认了之前给朱龄石拟定的罪名,张崇之的文书也正好在此时送达。所以当即朝廷就下令恢复了朱龄石武康县令一职。朱龄石出狱后继续至诚事佛,其兄弟也都建功扬名。(《繫观世音应验记》三十二)
推宅为寺
南朝宋孝武年间(373—396),有个人名叫唐永祖,是建康(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担任大市令,主管市场交易和宫廷采购的事务,后来因为偷盗财物被朝廷拘捕。
在他被收押的前一天,遇到了之前相识的一位僧人,僧人教他遇事只要敬心诵念观世音,便可获救。唐永祖本来并不相信,被关在狱中后,情急之下,无奈才这样做,一心存念观世音,日夜不断。六天后,脚上的锁链突然自行脱落了。唐永祖捡起脱落的锁链,又重新套在双脚上,但是不管怎样都套不上。唐永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狱中的官吏,狱官转告给了健康令,建康令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宋孝武帝,孝武帝说这可能是因为唐永祖入狱时比较胖,如今消瘦的缘故,命人重新做了一副更紧的锁链。唐永祖已经亲身感受了观世音菩萨的灵验,所以存念观世音更加虔诚。
三天后的夜晚,有佛光透过房屋,从外照入,唐永祖脚上的锁链也顿时逐寸折断,狱中所有人都为此大惊。建康吏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孝武帝,孝武帝感叹道:“我只不过是想要杀掉一个犯有偷盗罪的犯人,不知道佛祖为什么怜悯他,我若执意杀他,就违背了佛祖的意愿。”于是就把唐永祖赦免释放了。
唐永祖出狱后,随即就把家宅推翻,建成了寺院,并请了很多僧人,在寺中举办斋会。郢州僧统释僧显,当时也受到了唐永祖的邀请,他们亲身经历了此事。(《繫观世音应验记》三十八)
白狼越河
裴安起,河东(今山西境内)人。从北方境内逃跑回来,跑到一条小河边, 没有舟楫,无法渡河。后面无数追兵紧随其后,等追兵赶到,裴安起将必死无疑。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这危急时刻,裴安起放声大呼观世音名号。喊了数声之后,有一匹白狼在草丛中出现,这匹白狼先是仰头望着裴安起,后又在他身边循环往复转了好几圈。那匹白狼,行动起来,速度之快,如风吹过。裴安起还没来得及看仔细,白狼便又回到了草丛中。正在裴安起对这只白狼有诸多疑惑之时,后面追兵片刻间要就赶到了,危急之下,裴安起突然心有所悟,刚才那白狼一定是观世音菩萨显灵。于是他当即冲着草丛中白狼大喊:“你若是观世音,就请出来救我!”话还没有说完,那白狼便应声从草丛中冲出。裴安起朝白狼跑去,一把抱住白狼,白狼载着裴安起腾空一跃,便到了河的南岸。在裴安起刚刚落地站稳的那一刹那,白狼便突然消失了。所有追兵都被留在了北岸,看到刚才那一幕,都惊叹不已。
宋孝建年初(454),刘瑀任益州刺史。当时,裴安起在成都县界建了一座塔,因为之前受过观世音菩萨神力的救助,裴安起修习佛法无比虔诚。蒋山上有座寺,名叫定林寺,寺内阿练道人释道仙,在蜀国结识了裴安起。他经常听裴安起讲述这件事,释道仙又把这件事详细讲给了陆杲。裴安起就是齐州刺史裴叔业的父亲。(《繫观世音应验记》四十七)
期不得会
释道汪法师本姓潘,是冀州长乐(今河北境内)人。他在益州(今成都一带)龙渊寺有很多信徒。
陆杲的祖父陆徽在益州担任长官时,对道汪十分敬重。有一次,道汪从梁州(今陕西境内)返回到蜀国,途中正好遇到羌人反叛,临近一带的道路都无法通行,羌人对村民肆意杀害,无数人因此丧生,在乱军中行进随时都有被杀害的危险。那时跟随道汪的弟子有十余人,另还有三百多人同行。既然已经碰上了这场祸乱,道汪一行人,想要经过也没有什么好的计策,便希望能够借助观世音菩萨神力救护。道汪便一心存念观世音名号,让弟子和旅伴也都尊称观世音名号。就这样在乱军中行进二三百里,竟安然渡过。
当时道汪还有十几个同伴在祸乱中分散,走另外一条路,彼此约好在前方某个地点相会,但是当道汪赶到时,却并没有看见走散的十几个同伴。道汪再次见到那些失散同伴时,才听到他们说:“当时我们到达了相约地点,正好看见道汪带领弟子和旅伴经过。但是有数百名羌贼拦在路口,使我们不能走过去和你们相会。”那时赶过来的羌贼越来越多,道汪一行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他们竟然看不见。而道汪一行三百多人,竟然也看不到羌贼。这一定是受到了菩萨神力的保佑。
众人听了以后,回想当时都感到无比惊叹。上定林的道仟道人就是道汪的弟子,他正亲身经历了此事。(《繫观世音应验记》五十三)
父子重逢
韩睦之,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泰始年初(265),彭城被北虏攻陷,韩睦之四处流亡。他有一个儿子,在战乱中被人掳去,不知身在何处。韩睦之本来信奉佛法,修行勤奋,便至心诵念《观世音经》。想要诵经万遍,得到观世音菩萨救护,让自己的儿子平安归来。每念到一千遍的时候,就设斋邀请一些僧人。反复念了六七千遍,仍然没有得到菩萨感应。韩睦之不禁叹道:“圣人哪有不应众生的道理?一定是我的心意还不够真诚。”于是韩睦之便日夜不停地诵念《观世音经》,不再刻意标记诵经遍数,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诚心诵念不惙,直到得到菩萨感应为止。
期间韩睦之的儿子,被人掳去之后,在祸乱中几经辗转,最后被卖给益州(今四川省境内)人为奴,供人驱使。有一天,他正一个人躺在草堆中,忽然见一个僧人走过来问他:“你是韩睦之的儿子吗?”韩睦之儿子听到问话之后又惊又喜,急忙回答:“是。”僧人又问:“你想见你的父亲吗?”回答说:“如果要见我父亲,怎样才能办到呢?”僧人回答:“你的父亲曾郑重的将你托付于我,希望我能救你回去,今天我就带你回去见你父亲。”韩睦之儿子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僧人是菩萨化身,拒绝了僧人不敢答应。僧人又对他说:“不用担心,你只需拉着我袈裟一角即可。”韩睦之儿子便试着这样做,刚刚抓起菩萨袈裟,就觉得恍惚被人拉去。
一会就停了下了,再定眼看时,韩睦之儿子见自己正站在一户人家门外,这正是韩睦之流亡迁徙后的新居。韩睦之儿子不知道父亲就住在屋内。那僧人没有推门进入,让韩睦之儿子自己进屋去看。他便走了进去,看见一人正在屋内静坐读经,这人正是自己的父亲。父子重逢,来不及诉说悲喜之情,儿子急忙对父亲说:“有圣人正站在门外。”父亲立即光着脚跑到门外,等他出来时,僧人早已不见了。
村里邻人及路过此地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感到十分惊怪,感慨不已。有个僧人名叫释道宝,是建安太守王叔的儿子,本名王搢。他本在仕途为官,卓有政绩,也有妻子儿女,听说此事后毅然出家,并且修行勤苦,能够坚持操守。他把这件事告诉了陆杲,还有很多僧人都曾对陆杲说起此事。(《繫观世音应验记》六十二)
燃灯奉佛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有位老妇人,家里世代信奉佛法,其中这位老妇人修行佛法最为勤奋虔诚。家里的亲人都去世了,只有一个儿子,老妇人一向对他加以教导训诫。儿子对母亲也很孝敬,母慈子爱。母子二人在彭城一带口碑极好,无与伦比。
宋元嘉七年(428),儿子跟随到彦之讨伐北虏。临别之前,母亲流涕送行,特别嘱咐儿子要诚心归依观世音菩萨。老妇人家里贫困,没有物资拿来设福,老妇人便常常在佛像前燃灯供养,希望菩萨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想,老妇人儿子在军中被北人抓获,北人怕他反叛逃跑,就把他送到了边远的北方边界。后来到彦之军队在北人的反攻中失败,兵败而返,老妇人的儿子却没有随军回来。老妇人便一心归依佛像,希望自己的至诚之心能够得到菩萨感应,保佑儿子平安归来。
儿子在北方也一直存念观世音名号,日夜用心之至。有一天夜里,他忽然看见一盏灯,出现在距离他百步远的地方。他试着走上前去观看,但一走进,那灯便消失了。不久那灯就又出现在眼前,和第一次显现一样,老妇人儿子起初甚是疑惑,后转念一想,明白这定是菩萨神力所致,来为我指引道路,于是便竭力追随灯光前进。等到天亮的时候,已经跑出了一百多里。他害怕白天会有人发现,前来追赶,就藏身在草莽中。等太阳西落,天黑之时,那灯便又重新出现。他就这样白天停留在村中乞食,晚上就随着灯光前行。在灯光的指引下,即使途径重重山险,也像在坦途上行走一样。辗转数千里,后终于回到了家乡。
儿子刚刚到家的时候,见母亲正燃灯伏跪在观世音佛像前。于是明白,之前给自己引路的灯,正是佛像前的这盏灯。远近的人听说老妇人儿子归来的事,都为他们母子团圆感到又悲又喜。母子二人得到菩萨神力佑助,修行佛法更加努力精进。儿子尽心侍奉母亲归天之后,便独自一人出家学道,后又寻师远遁,就再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妇人当初不见儿子归来,便坚持在观世音佛像前燃灯供养,并日夜诵念《观世音经》,希望能够感化菩萨显灵,和儿子见上一面。又害怕儿子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又四季为儿子祭祀。而此时北人正把老妇人儿子当做奴隶,让他在草泽间放牧。每当母亲为儿子祭祀的时候,儿子就梦到自己返回家乡享用祭品。母亲向佛像诚心发愿整整一年,日夜不停,殷切诚恳到极点。后来,儿子在山中,忽然看见一道亮光,呈柱形,有一丈长,离他有十步远。他觉得此事蹊跷,就朝柱光走去。但是无论怎样追赶,那道柱光总是在离他有十步远的地方。老妇人儿子跟随柱光奔走不停,十日之后,便回到了家乡。到家以后,见那柱光径直归到佛像前,母亲正在佛像前虔诚跪拜。
以上是关于这个故事的两个版本,陆杲在抄写《宣验记》的时候,读到了这个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转告给了南豫州别驾何意。何意专心好学,为人踏实厚道。他对陆杲说:“这个老妇人,正是他外祖父母家的人。所以我小时候就多次听见家里人说起这件事。老妇人在丢失了儿子之后,经常流泪,泪水落在灯上溅起热蜡,砰在她的脸颊上,经年累月,她的双颊都被烫烂了,她信奉佛法就是虔诚到这个地步。(《繫观世音应验记》六十三)
虎口逃生
在京兆郡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有个人,名叫王桃。他生来就喜欢杀生捕猎,年轻的时候还曾经是个猎手,这样一直到了三十岁。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丛林中,铺网捕鹿。自他捕猎以来,从来没有遇到大的危险,不料这一次却差点丧命虎口。
王桃这次成功地捕到了一只鹿,谁知半路竟杀出两只老虎,把自己的猎物吃掉了。王桃大怒,于是拉弓射箭,将其中一只老虎射伤,那只受伤的老虎带着伤痛逃跑了。另外一只老虎却直奔王桃,向他袭来。王桃敌不过,被那只老虎咬住两个大腿,双腿皮肉绽裂,筋骨尽断,他疼痛难忍,动弹不得,生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一位僧人曾经说过,遇到困难的时候,心中诵念观世音,即可化险为夷。于是他开始在心中呼唤观世音名号。果然,没过一会儿,那老虎,就松开口,把王桃放了。王桃得以艰难的挪动身体,和那老虎对峙。那老虎,正睁大双眼,仍愤怒不止,怒目瞪着王桃,并围着王桃大叫,不肯离去。王桃意志更加坚决,心中继续诵念观世音名号,迫切希望菩萨能救助自己脱离险境。又过了一会,老虎终于走开了,王桃得救了。
王桃拖着受伤的身体回家后,发誓说:“如果我能战胜重伤不死,以后我一定虔诚谆信佛法,出家受戒。”不久他的伤就痊愈了,并真的成为潜心修佛之人。(《繫观世音应验记》六十八)
元寿救亲
有个并州人,名叫张元寿,生性善良,但全家从事的却是杀牲的行业。虽然父母生前也做些佛事,但却不曾抛弃旧业。父母双亡后,张元寿就不再继续以杀牲为业了,发愿皈依佛门,虔诚受戒,持念阿弥陀佛。希望能够以此减轻父母的罪孽,解救双亲。他造了一尊阿弥陀佛像,身长三尺,安放在家中的一间老屋内。用香花明灯供养,诚心礼拜。
一天夜里,张元寿做梦,梦到那间老屋里有亮光出现,亮光中有二十多人端坐在莲台内。其中两个人,走上前来呼唤元寿的名字,元寿问道:“你们是谁?” 那二人回答说:“我们是你的父母,虽然生前也曾念佛三昧。但是因为好食酒肉,杀生鱼鸟等诸多缘故,罪孽深重,死后还是堕入叫唤地狱。虽然死后堕入地狱,但基于生前念佛功德,地狱中的热铁融铜对于我们来说竟如同凉水一般,不曾使我们受伤。昨天有一沙门,身长三尺,到地狱中为我们说法。地狱中,和我们有同样恶业的人还有二十余人,听闻佛法以后,都得以从地狱中解脱,如今功德圆满,将要共同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前来相告,空中的这些人就是地狱中同业的诸人。”说完此事,就朝西方而去了。
醒来后,张元寿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僧人,众人都说到狱中为他父母说法,将其双亲救离苦海的三尺沙门,就是张元寿所造的三尺阿弥陀佛像。【《三宝感应要略录》第十四并州张元寿为亡亲造阿弥陀像感应(出并州记)】
安良造像
唐幽州渔阳县有个屠户,叫虞安良。他整个家族以杀生为业,死在虞安良手下的生灵,早已尸骨累累、不计其数。但他并不以此为患,对别人积善修德的劝告还常常不以为然,他总是以不屑的口吻对别人说:“修善有什么用,这只会使我家道衰落。”
在他三十七岁那年,虞安良外出打猎,不幸落马,当即气绝身亡。奇怪的是,半天后竟又死而复活。而且行为十分异常,哭天抢地,悲泣不止,口中还连声大呼:“我错了!我错了!” 众人见他如此,不知缘故,便有一奴婢走上前去问他:“为什么这样?”过了很久,虞安良才说:“我落马气绝之后,刚到阴间,就遭受了重罚。有两个人,一个牛头,一个马头,把我关进了熊熊烈火的地狱之车,烈火烧身,苦痛难忍。这时,一个身穿彩服的僧人向我走来,他帮我以水洒车,并且用手帮我抵挡火势,全力救我。之后,那僧人又前往阎魔法王的处所为我求情。阎魔法王见沙门前来,忙到阶下迎接,合掌恭敬地向他问道:‘今天怎么会来到这里?’僧人答道:‘这个罪人是我的施主,还请暂且饶他性命。’ 阎魔法王说:‘这是一个恶人,本不该放他回去。但今天大师亲自前来,就姑且饶他’ 那僧人便把我带了回来,我心里疑惑,就问他为什么救我。他说:‘当初你的兄长安通有奉佛之心,造了一尊彩服释迦像。你也投了三十文钱,资助于他。我就是释迦佛,正因为你之前投的三十文钱,所以今天前来相救。你若不信,可以彩服为验。’说完那僧人就不见了。所以现在幡然悔悟,为自己过去的罪行悔过自责。
后来虞安良到安通家,见到的佛像果然和那僧人一样,深有感悟,自己也造了一尊,勤加礼供。【《三宝感应要略录》第九唐幽州渔阳县虞安良助他人造释迦像免苦感应】
画像救亲
荆州有个人,名叫赵文侍,信奉观世音菩萨。但是他的父母却怀有邪见,不信世间因果,也不信奉三宝。
父母去世以后,赵文侍觉得父母生前邪见不信,死后一定会受到惩罚,但是父母具体会落到六道何处,他就不得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觉得要解救双亲,就需要同时解救轮回六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决定绘制六幅观音像。随后,他便雇请善绘巧匠画了六幅并未涂彩的观音素像,并不断向尊像祈愿,希望能够救双亲脱离苦难。
一天夜里,他梦到六观音现身降临,赵文侍忙合掌礼敬,并向菩萨请求告知父母去处。大悲观世音说:“你的父亲正身处大焦热地狱,承受烧煮之苦。因你之前为我绘像福业,我可以前往,为他放光说法,就他脱离地狱之苦。” 大慈观世音说:“如果他们移入饿鬼道,我可以前往相助。如今你的母亲正处饿鬼道,我将前往,用双手为她降下甘露,使她腹中饱满,并为之说法。” 师子无畏观音说:“如果他们移入畜生道,我自会相救。”大光明普照观音说:“如果移入阿修罗道,我可以相救。”天人丈夫观音说:“如果投生人道,我将为他们指引通往西方净土的道路。”大梵深远观音说:“如果升入天道,我能救他们脱离退没无常之苦,助他们出离三界。”梦醒后,回想六观音的回答,赵文侍有忽然觉悟之感。随后,他又请画匠,对六观音像施以彩绘。刚涂彩完毕,画像即放光普照。远远望去,亮如灯光,走近再看,光亮就熄灭了。
有一天,空中有二人乘紫云而来,告诉赵文侍说:“我们蒙受观音救济,已经往生西方净土。”别人都说,那二人正是赵文侍父母。【《三宝感应要略录》第二十九荆州赵文侍为亡亲画六观音感应(出司命志)】
前善后恶
唐朝散大夫孙宣德,是雍州永安县人。他原本信奉佛法,相信世间因果、善恶报应,发愿要写《华严经》。但是后来只因遇到些不顺心的事,之前的信仰就全部放弃了,《华严经》也罢手不写。变得性情恶劣,无恶不作,屠害生灵无数。
有一天,他骑马去打猎,不幸坠马气绝。还没来得及下葬,一天后,竟然又活过来了,醒后即痛哭顿地,不断忏悔自责。他还跟大家讲了他死后在冥府的经历。他说:“我刚刚死去的时候,被冥官带到阎王殿,五道大臣依次位列,阎王安坐在殿上。阎王见了我,就对我怒呵,说我是愚痴恶人,罪孽深重。被我杀掉的飞禽走兽都跑到阎王面前控诉我的罪行。我还在庭中看到了那些被我杀害的千万生灵,它们都争相在阎王面前诉说无辜丧命的冤情。阎王也变得更加震怒,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坏了。这时,一位自称善财的童子,忽然来到阎王殿。阎王忙从座上走下来,合掌向童子礼敬。童子说:‘你可以把孙宣德放掉,他曾发愿写《华严经》,虽然信念不坚,没有坚持到底。但他发愿之时,信心充实,意善心诚。怎么能因为他后来的罪过就抹杀之前的善行。’阎王俯首应允,把我放了回来。经此一劫,我终于明白,写《华严经》功德无量,对过去的愚痴恶性十分悔恨,今后,我愿倾尽所有来书写《华严经》。”
孙宣德八十六岁去世,临终时他对亲友说:“因我写经功德,将要往生兜率天,奉事慈氏菩萨。”【《三宝感应要略录》第四唐朝散大夫孙宣德发写花严愿感应(新录)】
冥路发愿
从前,温州有一位担任治中的官员,名叫张居道。他从不信奉因果报应,也从不考虑积善修德,经常肆意荼毒生灵。
他很宠爱自己的女儿,有一次为女儿举办喜宴,宰杀了猪、羊、鹅、鸭等禽畜。不料,喜宴过后连十天都不到,他就得重病死了。但是没有人想到,张居道此时还命不该绝,过了三夜,他就又活过来了。醒后,他为众人讲述了死后的经历,以及其中的缘由。他说:“我刚刚死去的时候,阴间有四人前来迎接我。他们从怀中拿出一张文书给我看,我打开后,发现那竟是之前被我杀害的猪羊等禽畜对我言辞一致的控诉。它们写到:‘我们今世之所以托生为禽畜,是因为前世造罪积恶。今世禽畜,正是对我们前世罪行的惩罚,也是我们必还的孽债,自有一定的期限。谁知中途却无辜遭到张居道的屠害,恳请判官严查张居道罪行,为我们主持公道。’看完那笔文书,我才突然意识自己之前杀害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罪恶,顿时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随后,那四人就将我绑缚,押我上路,他们带着我一直向北走,半路上有个人对我说:‘生死薄上你的寿命原本还没到期,只因那些被你杀害生灵的诉状,所以带你来到这里。’我向那人问道:‘我已认识到自己的恶行,如何才能赎罪,让我重新活命?’那人回答:‘现在三十多头被你怨杀的生灵,正在阎王面前怒目厉色的等着你,恳请阎王为它们做主,你定会造受严重的惩罚,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他的这些话,让我害怕极了,觉得脊背发凉,不敢继续前行。我便向那人恳求道:‘对于过去的罪行,我现在十分悔恨。料想,这一苦难我肯定是不能解脱了。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才能最大减轻我的罪过,尽早渡过这一劫。’那人说:‘你发愿为你所屠害的生灵抄写《金光明经》四卷,即可脱险。’我听后,对《金光明经》顿生无比的虔诚信奉之念,当即立誓:‘我发愿抄写《金光明经》。’说罢,四人押着我继续前行。
不一会,远远望见城门,四人带我进了城门,来到阎王殿。只见阎王端坐殿上,数以亿计的恶鬼,压压成片,哀哭悲嚎,不忍耳闻。眼前这一幕看得令我心惊胆颤。我被押到阎王面前,阎王严声厉色的对我述说猪、羊、鹅等生灵对我的诉状。我向阎王重述了抄写《金光明经》的誓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那些被我杀害的生灵,已经因为我发愿抄经的功德,从畜生道中解脱,转生人世。阎王十分欢喜,放我重回人间。
其他恶鬼见我如此,当即就有一百多人发愿抄经,立誓断肉止杀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三宝感应要略录》第二十九温州治中张居道冥路中发造金光明四卷愿感应(出灭罪传)】
再生完像
开皇三年(583),凝观寺有个僧人名叫法庆,他用高夹麻布造了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释迦立像。可惜像还没有造完,法庆就死了。就在法庆去世当天,宝昌寺有个名叫大智的僧人,也去世了。三天后,二人都还没有下葬,奇迹就在这一天发生了。
三天后,大智已经冰冷的身体竟逐渐有了体温,之后他便慢慢苏醒活过来了,寺中人都惊讶不已,都跑来观看,大智看着周围一张张充满疑惑的脸,便向寺中众僧讲述了他在阴间所看到的一切。大智说,他刚被押到阎王殿时,在阎罗王前,见到了法庆,他看起来满怀忧愁,正在接受审问。不一会儿,又见到了法庆所造的释迦像,他走到阎罗王前,阎罗王急忙走到阶下,对着佛像合掌礼拜。释迦像向阎罗王问道:“法庆为我造像,如今还没有完成,为什么就让他死。” 阎罗王忙回头向身边人问道:“再去核查,生死簿法庆寿命到期了吗?”回答说:“他的寿命未尽,但他的饭食已经没有了。”阎罗王说:“原来如此,既然寿命未尽,可给他吃荷叶,让他回到人间完成福业。”之后我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听完大智的讲述,众人都跑到凝观寺观看,不一会,法庆果然醒过来了,所说的和大智一样。自此,法庆便只吃荷叶,认为它味道鲜美,而其他饭食再也吃不下了。又过了好多年,法庆才去世,他造的像仪相圆满,屡放光明。如今凝观寺虽然已经废弃,但法庆所在释迦像依然存在。【《三宝感应要略录》第五造释迦像死从阎罗王宫被还感应(出传)】
信妇称佛
古印度阿输沙国有一个人,姓婆罗门。他愚痴不信佛,而且恶业缠身。但他的妻子是信佛的,有清净的信心,抛开杂念,一心向佛。她希望自己的丈夫也能够信奉佛法,常常奉劝他说:“你也可以念阿弥陀佛!”她的丈夫并不听从。对丈夫的愚昧冥顽,妻子很是头疼,数次劝说都没有用,觉得一定要想个办法才行,于是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
原来这位婆罗门,情欲很重,对妻子的欲望要求没有满足,十分执着不能自拔。妻子就对他说:“夫妻二人就像是鸟的一对翅膀,要比翼双飞才对,你为何不像我一样持念阿弥陀佛。既然你不愿意像我一样,诚心向佛,我也不听从你的要求,以后你的话我再也不听了。”丈夫说:“我生性愚钝,不能念你说的阿弥陀佛,这怎么办呢?”妻子便把已经想好的,和丈夫一起持念阿弥陀佛,一起从苦海中解脱的办法说了出来:“你自己定个时间,当我修念佛法功课结束的时候,我会击打金鼓,鼓声响起,要唱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时你要和我一起唱,唱完后才可入睡房安寝。”婆罗门只能依照妻子的要求行事,令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每天的金鼓声日后救他脱离了地狱之苦。
三年后,婆罗门染病不幸死去,死后胁下一直留有余温,妻子对此感到疑惑,就没有下葬。果然,五天之后,丈夫又活过来了。醒来后,他悲泣不止。妻子看着眼前痛苦流涕的丈夫,知道定是死后有异常遭遇,便问他其中缘由,他难抑悲伤地对妻子讲到:“我死后被带到镬汤地狱,那里的罗刹婆用铁杖棒打罪人,每当铁杖打到锅镬边缘的时候,就会发出响声,那声音就如同你每日击打的金鼓声。听到这声音,我就像往常一样,不自觉地唱起了‘南无阿弥陀佛’。顿时,地狱变得如同清凉的水池,到处开满了莲花,凡是声音所达之处的罪人,都往生净土。罗刹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阎罗王,阎罗王听后,决定把我放回人间。临行之前,阎罗王还嘱咐我把这件奇事在世间传说,让更多的人能够因为信佛的功德得到解脱。阎罗王还即时作词唱了一首歌:“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闻弥陀名,猛火为清冷。”自此,婆罗门便不断地把自己在地狱的经过向世人传说,听到的人都十分欢喜。
造塔放还
有个人名叫唐阿得,死后三天又逐渐苏醒。众人惊奇,他便给众人讲述了死后三天所经历的一切。
他说:“我刚刚死去的时候,有两个小鬼前来接应,他们分别挟着我的双腋押我前行,后面还有一个骑白马的官吏驱使。不知走了几里,他们带我进了一扇朝北的黑门,之后有拐进一扇朝东的黑门,又从北拐进一扇朝南的门。走到这里,他们才停下来,我四处打量,只见房屋一片,大概有七十多间。屋内一人皂服龙冠,旁边都依次位列二十多个小吏,西南还有四五十个小吏,都称呼他为府君。我便走上前去拜见。府君问我:‘你在世间都做过什么事?’我回答:‘曾在家里建造浮图寺塔,供养僧人。’府君说:‘建造塔寺有大功德,那你肯定会有大福气。’府君见我年纪尚轻,就向都录使问到:‘此人生前积德行善,确定寿命到期了吗?’都录使便拿来书卷伏案查看,书卷上字迹细小、密密麻麻,他找了半天才找到,向府君报告说:‘唐阿得还有三十五年寿命。’府君听后大怒,呵斥小吏枉夺人命,命人把白马吏绑在柱上,鞭打一百,打得他浑身是血。府君问我:‘是否愿意重回人间。’我回答:‘愿意。’府君说:‘今日一定把你送回。不过,既然已经来到冥间,就顺便在此游玩一番,也算是不虚此行。’府君随即分派给我一匹马和一个人。我骑上马,那人引我从东北门出,我们不知前行了多远,远远望见一座城,方圆数十里,城中全是房屋。那人带我进城观看,看到的都是些生前不事佛的人,其中还有我已经死去的伯父、伯母、叔父、叔母。他们穿着神域衣,破烂不堪,身上到处都是血迹,惨不忍睹。这令我十分伤心,没想到他们在地狱是这般境遇。
那人带我继续前行,又到了另外一座城,进城后,看见一张被烧得通红的铁床,很多罪人就在铁床上,被烧得全身焦烂。如此惊悚的一幕,让我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前面又依次经过了十处地狱,每处都有极尽摧残的酷刑。狱名叫赤沙、黄沙、白沙等,一共有七沙,还有刀剑树、抱赤铜树。
出了地狱之城,我骑马继续前行,路上又看见七十多间房屋,道路两旁种满了槐树。引路的人告诉我,这些房屋叫做“福舍”,是给佛家弟子居住的,而且住的都是福少的僧人,福多的都已经到天上去了。随后,又远远看见二十多间宫殿,另有一个男子和两位妇人从殿中向我走来,走近发现,他们正是我去世的伯父、伯母、叔母。细问才知道,原来因为他们在狱中发愿事佛,所以被接引到宫殿居住。这让我愈加相信佛法的伟力。
不一会,又有一人走来问我:‘你认识我吗?’那人我并不记得见过,就回答说:‘不认识。’他说:‘你怎么不认识我了呢?我曾经在你建造的塔寺住过。’听他这样一说,我才想起。没想到会在冥间遇见故人,这令人十分欢喜。之后,引路人带我返回了府君所,府君派接引我到冥间的两小鬼,把我送了回来。”
三愿成就
释灵运,本是襄阳人,他发愿到西天追寻佛祖圣迹。于是远渡重洋来到西国。起初他留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的那烂陀寺,画弥勒真容菩提树像,加以供养。
后来,他转到伊烂拏钵代多国。那里有一座孤山,是当地胜地。那里灵庙繁多,盛传各种感应故事。在山的中间位置有一间精舍,里面供奉的是一尊檀木刻的观自在菩萨像。前去请愿的人,祈求一个“七日”或者两个“七日”,菩萨妙身就会从像中显现,对敬拜者的心灵加以抚慰,并满足他们的愿望。在精舍旁边,还有一座铁塔,塔中收《大般若经》二十万偈,全印度的人都到这里来供养观音像和般若经。
灵运用“七日”绝食向菩萨祈求了三个愿望。一是,死后不要坠入三恶道;二是,能够安全返回大唐,使佛法广弘中土;三是,修习佛法速度加快,能够尽早修成佛果。观世音菩萨在光明的檀像中现出妙身,法相庄严。抚慰灵运说:“你的三个愿望都能实现。只是需要你进入铁塔读《大般若经》。只要你踏进般若经所在之地,就一定能够脱离三恶道。任何一个发心读经,踏进此地的人,每走一步,都会消除罪业,增进佛道。我就是当初修行般若的缘故,才进到如今不退转的境地。修持般若,书写经卷的人,他的祈求一定能够满足。”说完,菩萨化身便消失了。之后,灵运便把自己关在铁塔中,礼拜般若经,研读其中文义,前后三个“七日”。
半年后,他返回了唐国,在中土大力弘扬佛法,并翻译众多佛教典籍,为佛教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正是观音灵验和修习《大般若经》威德的体现。
铜像托梦
有个僧人名叫僧洪,住在京师瓦官寺。他着手做了一个六丈长的铜像,铜像模具刚刚浇铸完毕,当时正值晋义熙十二年。
不料,正是在这一年,朝廷竟下令禁止铸造金铜佛像,违令者将被抓捕判罪。僧洪刚刚浇铸的铜像,还没来得及开模见像,他就被官府拘捕,关押在相国官衙中,被判处违法作奸罪,按律当斩。僧洪便在狱中诵念《观世音经》,一个月后,忽然梦见自己先前铸造的佛像来到狱中,佛像用手摸着他的头问他:“你害怕吗?”僧洪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铜像。铜像告诉他:“不要担心。”僧洪看见佛像胸前有一尺见方大小,还没有完全凝固,还处于灼热状态。
僧洪被拉到法场行刑当天,相府参军奉命前去监斩。相府参军前去法场前,命人把牛拉来套车,可是牛竟变得异常倔强,坚决不肯就范;即使拼命把牛车套上,也难以掌控,刚刚把车架上,牛便疯了一样发狂奔跑,车子立即被撞得粉碎。所以一直到天黑,相府参军都没能赶到法场监斩,于是只能另择日期行刑。期间有判官从彭城回来,传令道:“如果僧洪还没有被杀,可以免罪释放。”僧洪出狱后,打开之前浇铸的模具看像,铜像胸前的样子正如他梦中见到的一样。这个铜像如今就在瓦官寺中,经常有人前去像前礼拜。
供像往生
悟真寺有个僧人名叫惠镜,他本是淄州人。生性灵巧,能做一些工巧细致的活。出家后便坚持蔬食苦行,一心希望能够往生西方净土。惠镜自造了释迦、弥勒两尊像,日夜供养礼拜,毫不懈怠。这样几十年如一日。
转眼,这年,惠镜已经六十七岁,正月十五的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通身金黄的沙门,问他:“你想看看向往中的净土吗?”惠镜回答说:“当然希望看到。”沙门又问:“那你想见到佛祖吗?”惠镜回答:“当然想看到。” 随后沙门将一钵盂授予惠镜,并对他说:“你只管朝钵内看。” 果然,惠镜在钵内看到的,正是广袤辽阔、庄严无比的净土佛国。只见此国中,各种建筑富丽堂皇、气象尊严,地用黄金铺就,道路以金绳为界,宫殿楼阁无数,许多天童子,正游走其中。众菩萨正围绕着世尊而坐,听其说法,惠镜还能听到世尊说法的声音。尔后,惠镜还在佛国中,看到了自己。只见沙门正走在前面,自己在后,两人逐渐走进世尊。刚走到世尊面前,忽然沙门不见了,惠镜便合掌而立。世尊问他:“你知道前面引导你的沙门吗?”回答说:“不知道。”世尊说:“他正是你所造的释迦像。”世尊又问:“那你认识我吗?”回答说:“不认识。”世尊说:“我正是你所造的阿弥陀像。” 释迦就像父亲,我像母亲,众生就像孩子。这就如同孩子幼小无识,掉到泥潭里,父亲跳入泥潭相救,把他交给在岸边等待的母亲。母亲对其加以教诲,不要再次误入污泥。我和释迦也是一样,释迦对身陷污浊世界的愚痴众生加以教化,为他们指引通往西天净土的道路。我则在净土,等待摄取念佛众生,使其不再退转。惠镜听了阿弥陀的话,欢喜踊跃,正想问是否能够见到释迦佛,谁知正要开口,忽然什么都看不到了。
梦醒后,惠镜觉得身心安乐,如入禅定。更加坚定地信奉供养二佛像。后来他又梦到了之前那位沙门,告诉他说:“二十年后,你就可以往生净土。” 七十九岁那年,惠镜去世,相邻僧房有人梦到无数圣众从西方前来迎接惠镜,空中音乐微妙灵静,当时有很多人都听到了。
夜间日出
释僧朗,凉州(今甘肃境内)人。宋元嘉年间(424—453),北魏攻打凉州,凉州兵力不足,就用僧人充兵。后来魏人攻破了凉州,虏主说:“僧人本应坐禅修道,如今竟然参与叛乱?”于是下令,第二天中午将所有僧人一并斩杀。
第二天三千僧人全部被拉到法场,包围起来,只等时辰一到,便统统杀掉。僧朗当时也在三千僧人之列,身上散发着层层紫气,光芒数丈,直到云霄。这一现象引起了寇谦之的注意,认为此象异常,便立即向魏主汇报:“这是诛杀僧人定要生变的迹象,是上天在向我们昭示这些僧人不可杀啊。”魏主相信了寇谦之的话,魏主的弟弟赤坚王也赞同寇谦之的看法。于是便听从了寇谦之的建议,保全僧人性命,把僧人全部崇充作奴隶。把三千僧人分配到各处从事苦役,僧朗数人被留在了军帐中。
后魏军北逃,行至半路,僧朗和一位同师伴侣想趁机逃走。无奈魏军防护森严,根本无路可走,只有东面临着悬崖峭壁,深浅莫测,悬崖边上有一棵大树,向下倾斜。僧朗便与同伴把鼓旗竿绳系在树上,在夜里顺沿而下。但是崖下全是荆棘,晚上崖下黑暗,什么也看不见,难以下脚,想要返回到崖上,又害怕被魏军发现。就这样依靠绳索悬在树下,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一旦坚持不住,掉到崖底,后果不堪设想。僧朗便对同伴说:“今天我们两个一定是难以活命,现在我们只能求助于观世音菩萨,只有借助菩萨神力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二人便以头叩石,都一心归念观世音名号。不一会儿,就看见有光亮出现,渐渐太阳出来,照彻大地,崖下荆棘全部得见。二人这才顺下绳索安全落下。他们刚刚落到崖底,刚刚出现的太阳便突然间消失了,四周黑暗如初。僧朗和同伴又惊又喜,知道一定是得到了菩萨感应,信心大增,既已脱离魏军掌控,便在崖下就地休息,一宿无事。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魏军传令的号角声,僧朗二人也在号角声中醒来,打算走出谷底。但是四周看去,只见山谷重重,不知哪里才是出路。僧朗二人欲返回江南,于是便循着太阳方向前进,刚走了十几步,忽然一只老虎出现在眼前,同伴不禁叹道:“刚刚脱离了魏军魔掌,不料又将人入虎口。”僧朗说:“不是你想的那样,如果我们昨天的虔心归念没有得到感应,昨晚就不会有神光出现,今天又遇到这只老虎,一定是圣人所化,来为你我指路的。”于是,僧朗二人便径直向老虎走去,老虎继续前行,僧朗二人跟在老虎后面。他们稍稍慢了一点,老虎就停下来等待。这样一直走到天黑,才走出山谷,而那只老虎也随之消失了。第二天,僧朗二人,便顺着坦途自行前进。七天后,到了仇池(今甘肃境内),后又经过梁地、汉水,到了荆州。
写经延寿
天水郡有个人名叫张志达,写得一手好字,受到当地人的称赞。他有一位朋友信奉佛法,时而抄写佛经。他自己相信道士,对佛教有成见,是从来不写佛经的。
有一天,他到朋友家闲玩,朋友当时正在抄写大品般若经,但是他不认识,以为是老子经,随即向友人问到:“你写的是老子经吗?”朋友戏言:“正是,你也来写两行。”张志达应诺,拿起笔细细的写起来,写到第三行,发觉不是,他立即十分警觉地从座位上起身,愤怒的离开了。
三年后,张志达患病去世,没想到,过了一夜又活过来了。他醒来后,痛哭流涕,悲喜交加地申诉自己的悔恨。然后跑到之前的友人家,感激致谢:“你让我写的大善知识,让我死后还生,得延寿命,往生天堂。”朋友惊异地问道:“这是什么缘故?何出此言?”张志达说:“我死后见到阎魔法王,他见到我就向我怒斥:‘你这个愚昧痴人,偏信邪道,不信佛法’,听到阎王这话,我感到一头雾水,仍不识自己恶业。随后阎王命人取来书卷一部,检阅我的罪行记录,一共有二十多页。阎王一直怒目锁眉,没想到,看到最后只剩下半张纸的时候,阎王突然转怒为喜,微笑着对我说:‘你有大功德,你曾经到朋友家写过三行大品般若经。我们这些人依靠生前修习般若的功德,死后只受到轻微的处罚。你原本寿命已尽,如今依靠受持般若的功德,寿业增加,今天就放你回去。’所以我才重新活过来,这难道不是你的恩德吗?”张志达回家后,就舍弃自己所有的财物,书写八部,加以供养。他一直活到八十三岁,寿终正寝。
后来,有人见到他写的遗书,他说自己死后有千佛迎接,乘着《般若经》,已往生西方净土。
天人诲示
玄奘法师,是唐朝著名高僧。为破解各学派辩难分歧,他于贞观三年(629),西游天竺,当时玄奘二十八岁。三十岁那年,他终于到达了中印度古国摩诃陀国,走进了当地的那烂陀寺,在那里遇到了戒贤论师。
戒贤法师在当地享有盛誉,人们尊称他为正法藏。见前来求学的玄奘,戒贤法师感慨万分。他召他弟子觉贤法师上前,对觉贤说:“你可以为大家讲讲我三年前患病困恼的经历。”觉贤听令,开讲之前,就已悲泣拭泪,稍稍安定后为大家讲到:“法藏大师一直有风湿的宿疾,每次病情发作,手足就会疼痛难忍,就像火烧刀割一般,也不知道病情会什么时候发作什么时候停止。法师就是如此煎熬了二十多年。直到三年前,苦痛比以往愈发剧烈,法藏大师对这个让他饱受摧残的躯体已经厌恶至极,想要抛弃肉身,一心断食求死。
一天夜里,法藏大师做梦,梦到三位天人,第一位金色,第二位琉璃色,第三位白银色。他们都长得形貌端正,慈眉善目,衣着轻盈。天人问法藏大师:“你想抛弃这个肉身吗?佛经上说,身体确实会带给我们种种苦难,但是并不是要我们厌弃脱离身体。过去,你曾身为国王,但却为众生带来苦恼,所以才会有今天的病痛的果报。 今天你如果想要脱离病痛,应该反省过去的罪行,至诚忏悔,安于忍受现在的苦痛,勤于宣扬佛法经纶,病痛会自然消除。不然,你若执意厌身弃生,苦痛将永无止境。”听完天人的话,法藏大师恍然醒悟,对三位天人至诚礼拜。
随后,金色天人指着碧色天人问大师:“你认识他吗?这就是观自在菩萨。指着银色天人说,这是慈氏菩萨。” 法藏大师忙礼拜慈氏菩萨,向他问道:“弟子戒贤一直发愿将来能够投生在您的宫中,不知能否如愿?”慈氏菩萨回答:“你广传正信佛法,日后定能投生。” 金色天人自我介绍说:“我是曼殊室利菩萨。我们见你想要空欲舍身,这对你自身与众生无利,所以前来相劝。你只管照我们的话,显扬正信佛法如瑜伽论等,让它遍及未闻之地,你的身体会逐渐安稳,不需再为此忧虑。将来会有一位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僧人,喜好大乘佛法,想要师从于你,你可将佛法传授于他。说完,三位天人便消失不见了。
从那以后,法藏大师的病便逐渐痊愈。” 众人听完觉贤的讲述,都称叹这是一件稀有难得的事。玄奘对此更是铭记于心。【《三宝感应要略录》第十七戒贤论师蒙三菩萨诲示感应(出慈恩传)】
狱中白鹤
彭子乔,是益阳(今湖南省益阳县)人。在本县担任主簿,后因触犯了太守沈文龙,被拘捕收押在狱中,沈文龙想把他杀掉。
彭子乔年轻时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从政,但他一直都在坚持诵念《观世音经》。当时,沈文龙下定决心要置彭子乔于死地,就彭子乔当时的处境而言,他断然没有活命的希望。彭子乔唯一能做的就是诚心诵念《观世音经》,祈愿能够得到菩萨神力救助。彭子乔在连续诵念《观世音经》百余遍后,就变得十分疲倦,大白天就在狱中睡着了。和他关押在一起的十多个人,也都在狱中躺着。
湘西县杜道荣当时也在狱中,似睡非睡的躺着。他恍惚间看见有两只白鹤停在屏风上。过了一会,其中一只白鹤落到了彭子乔身边,竟变幻出人形,容貌非常美丽。杜道荣心里感到奇怪,起身走到彭子乔身边观看,只见之前套在彭子乔脚上的枷锁被解开了,扔在脚后,枷锁留在他脚上的红肿的印痕还清晰可见。
杜道荣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大为震惊,急忙唤醒彭子乔,问他:“刚才做梦了吗?”彭子乔回答:“不曾做梦。”杜道荣便把自己刚才看到的景象详细告诉了他,彭子乔听后欢喜异常。自己又悄悄地把锁械套上,以免别人知道。四五天之后,竟出乎意料地被免罪释放了。
义安太守王琰,和陆杲是故交,他著有《冥详记》。王琰曾对陆杲说,他的族兄王琏认识彭子乔和杜道荣,王琏曾分别听他二人讲述此事,都和上面记述的一样。(《繫观世音应验记》四十)
素玉诵经
唐龙朔三年(663)六月二十日,司元少常伯崔义起,素不信佛。他妻子的父亲萧铿,修行信佛,经常念诵《法华》、《般若》,大概有数千遍,而且香薰饮酒之后都不允许进入房间。
崔义起的妻子在五月逝世,因为这个原因必须吃斋念佛三七二十一天。有天正值吃饭的时候,恍惚看到了亡妻归来的身影。而蹊跷的是,家中的一个叫素玉的婢女这时却说着亡妻的话,她说:“我在世时,虽然听说过地狱这一说,但不相信。而今我在地狱所遭遇的一切苦不堪言啊,你等男女不能不信。由你们为我念经,点燃佛灯,功德圆满自会归去。”便向众人陈述忏悔自己。她继续说道:“我到了二十日,会带着素玉看我如何受罪。”到了这天,崔义起的亡妻果然来到,她把素玉带走去看她如何在地狱受苦。果然,素玉亲眼目睹了崔义起妻子在地狱所受之苦,只见夫人躺在烧红的铁床上受煎熬,素玉心里特别恐惧震惊。忽然看见夫人的父亲萧公,只见他端坐于莲花台上,跟他的女儿说:“你等在地狱受苦,乃是生时罪过的报应,暂且放素玉归去吧。”然后他又转向素玉,向她慢慢道来:“我的女儿生时不听我的劝告,对人常怀责怨嫉恨之心,不信善恶报应。而今,她遭受如此苦痛,我已无力相救。你回去后,告诉她的夫君和子女,一定要修功德,这样方可将她从炼狱中解脱。”这时,又见一婆罗门僧人从空中徐徐落下, 教素玉念诵《金刚般若经》,后又一遍两遍地念诵《法华经》,并得以称为声闻。僧人又说:“阎浮提人不信佛,你念诵此经,婆罗门听到了就可以解读经文。”
婢女素玉死去三日后自动苏醒,家中一如往常。麟德元年正月(664),薛将军在他的宅邸设斋宴,请来了僧侣来念经说法,而素玉也在其中。只见她能长诵经文而无一脱漏,在座众人无不惊叹称奇。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5]下 释道宣撰[0430a27]
孙皓敬佛
吴主孙皓,性情极为暴虐,为人做事不近人情。有一次,他与众宫女随从去视察一块花园建筑用地,在工人挖掘时,忽然挖得一具金像。孙皓走近一看,这尊金像外形庄严华丽,他觉得弃之可惜,于是命令侍从将其安放在厕所旁边,让其手持擦拭污秽的工具。四月八日这天,孙皓抑或是兴致高,抑或是饮酒微醉,他竟然笑着一边往金像的头上撒尿,一边说道:“今日是八日,我就算是为你灌顶了。”他当着众宫女的面,放肆嬉闹。
过了不久,孙皓的阴囊忽然红肿,继而出现剧烈的疼痛和灼热感,难以忍受。从晚上疼到早晨,难忍之痛使他恨不得一死了之。即便请来了很好的名医,也无济于事,非但没有减轻病痛,反而状况更加严重了。孙皓无奈之下,便召来太史进行占卜。太史占卜后的说,吴主孙皓的病症是由于冒犯大神而致,即敕令祷告灵庙来为孙皓减轻病症。岂料,每祷告一下,孙皓的病痛则剧烈一分。这下可真是无计可施了!就在这时,中宫有一宫人欲来献计献策。他本人信佛敬佛,秉承先帝对他的厚爱,他所言之理,往往能说到问题的点上。他启奏道:“陛下,您祈求过佛陀没?”孙皓问:“佛是大神吗?” 该人回道:“这天底下,最受人尊重的莫过于佛了。陛下先前所得到的佛像,现在还在厕所旁,请您将其安放在合适的地方虔心供奉佛祖,您的病痛一定会马上好起来的。”孙皓因为疼痛的急迫,马上准备香汤,亲自为佛像擦洗,并放置于殿上,叩头拜谢,一心求得佛祖的慈悲和哀怜。当夜便消肿止痛了。即日起,孙皓便请来康僧会,具受五戒,后起大市寺,用于供养僧侣。
——辩正论卷第七 唐沙门释法琳撰[8]信毁交报篇第 [9]八[0538b02]
法衡出家
西晋时,有个沙门唤作支法衡。不幸的是,正值他壮年时,暴病而亡。但死了三天后,他又复活了。醒来后,便跟人们讲述他这一死一生所遭遇的事情。
支法衡死的时候,被人带到了阴曹地府,在那里,他看到了很多应用于罪人的刑罚,残忍之状不堪入目,痛楚也难以忍受。突然,他看见一个从西边飞来的铁轮,铁轮上有锋利的铁爪,无人引导,但利器之凶猛,飞行之迅速,令人心生战栗。只听得有一官吏高呼道:“罪人皆轮立!”铁轮便飞驰而来,在罪人身上碾压过去,然后翻旋而走。如此之后,只见碎尸遍地,惨不忍睹。紧接着,又听到司掌轮立的官吏喊道:“衡道人来当轮立!”这下吓坏了支法衡,在恐怖之余,他更加自责当初在人间修行时不思精进,而落得个死后轮立的下场。他战战兢兢地问到:“今天就要在此接受轮立的刑罚吗?”话刚说完,官吏核实了他的身份,道:“你是修行之人,可免去此罚,可以离去了。”支法衡仰头看见天有小孔,随即他便上升到天孔处。他的头从中穿出,两手抵住两边彻底离开了那里。他四顾环视,便望见一座金碧辉煌的七宝宫殿,还看见很多天上之人。支法衡很兴奋,但却不能登上宫殿。疲惫至极只好返回原来的地方。小吏便带领支法衡离开,路人还笑问:“到底是什么地方,你登不上去啊?”然后支法衡被交付给一个船官,船官让他掌舵。支法衡之前根本不懂行船,他很为难,说道:“我从来没有碰过这行船之物,怕是掌控不了啊!”不由他分说,船官硬是要求他做。在这艘船后面,跟随着数百条船只,看到这种场面,支法衡更加紧张,根本不会行船的他,竟然把船撞到了水中的一片沙洲上。吏司推着支法衡,呵斥道:“把船只引向迷途并造成船只损失,按照法令应当予以斩首。”于是,把支法衡带到岸上,擂鼓准备进行斩首。就在这时,水面跃出两条五色龙,它们把覆没的船只重新推到水面上,并使之漂浮起来。这样,官吏才原谅了支法衡,带着他继续向北走。大概行了三十多里,终于看见了一个民屯,有数万户人家。当地人说是流亡的人集合在一起组建起来的聚居地。支法衡悄悄上岸了,岂料屯中有恶狗,几欲扑咬支法衡。支法衡非常恐慌,不知所措。这时,他望见西北方向有个宣讲佛经的讲堂,那里面聚集了很多沙门,于是,他便一路小跑朝那个方向行进。来到这个讲堂外,他看见讲堂有十二层阶梯,支法衡才踏上第一层,就看见了他已故的师父法柱正盘坐在胡床上。法柱师父缓缓睁开眼睛,问到:“我的弟子,你为何来此地?”然后站了起来,走到台阶上,冷不丁打了支法衡几巴掌,说到:“不要来!”支法衡不明白师父为何阻止他来此地,于是更想上去问个究竟。无奈受到师父阻拦,好几次他都上不去,终于也罢休了。支法衡转而看见平地有井一口,走近观察,大概有三四丈深,而井口的砖没有缝隙,支法衡心里默默念:“这口井看来是自然形成的吧。”井边突然有人说话:“不是自然形成的,哪来的井呢?”这时,法柱师父望着支法衡说:“你按原路返回吧,狗不会咬你了。”支法衡于是与师父告别,果然,一路平安。当他来到水边时,也看不到原先的船只了。支法衡一路奔走口渴了,便俯下身体饮水止渴,哪知,他被脚下的石头滑了一下竟然落入水中。当天醒来时,已经躺在家中。
从此以后,支法衡便出家为僧,吃斋念佛,虔心精进,不舍昼夜。沙门比丘法桥就是支法衡的弟子。
——释门自镜录序蓝谷沙门怀信述晋沙门支法衡见铁轮受苦事(冥祥记)[0810b23]
诵经降灾
东晋时有一人,名唤董吉,于潜人。他们家祖上三代人都信奉佛法,到了董吉这里,他更是精进笃行。他经常斋戒并诵念《首愣严经》,屯子里谁家要是有人生病,都会去找他来念经,得到他念经施恩的病人大都会痊愈。
同县有个叫何晃的人,他也是信奉佛法的一名将士。咸和年中(326~334),他的一个士卒患上了山毒病,久病不愈。何晃很是着急害怕,于是快马加鞭疾驰去请董吉。董何两人的住处相距七十里,中间还隔着一条河流。五月中旬,大雨降临,何晃开始渡河时,大水还未至,算是顺利达到董吉住处,并把情况告诉了董吉,董吉与他约定好了日期。董吉出发那天,吃过午饭后,山洪暴发,水位上涨,要想过河非常困难,并且危险。他坐在岸边着急了很久,想下水,但又怕过不去。董吉本来就是个正直诚信之人,他考虑良久之后,决定还是救人要紧。他的恻隐之心告诉他,一定要尽快赶到,并下决心自我暗示:“救人要紧,可以不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但愿如来佛祖保佑,希望自己的诚意能求得佛祖的慈悲,顺利过河就好。”于是,董吉便脱下衣服,将一袋子的经书扛在头顶,然后便小心翼翼下水了。一开始他测量水深大概到达他的头颅,当天真的入水渡河时,河水恰恰没过他的膝盖。在过河的过程中,由于脚步不稳,经书不小心落入水中,水流湍急,董吉没有办法打捞,等上岸后,他感到痛惜万分。到了何晃家,董吉认真忏悔,一边痛哭一边自责。突然,就在他抬头的一刹那,发现经囊已经在高座上。董吉悲喜交加,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走近拿起,经囊还留有湿气,打开一看,经书却依然干燥如故。这个事情传遍了整个屯子,于是大家都开始相信佛祖的存在和神力,纷纷信奉佛法。
董吉住处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山高大险峻,山中多有妖魅,常常下山来祸害当地居民。董吉凭借经戒之力,要把这些妖孽消除。他在这座山方圆四五亩的地方,亲手伐木造屋,安设经台高座,奉读《楞严经》。在诵读佛经的这一百多天内,再也没听到妖魔鬼怪作乱的消息,山下居民生活恢复了宁静。后来,又有若干人来到董吉的住所拜访,相谈甚久。在谈话间董吉推测这些人应该不是于潜当地人,毕竟他的住所处于幽静偏僻的深山隔绝之地,这些人如何又为何来到此地?他怀疑是鬼神。于是便问道:“诸位该不会是山中的鬼神吧?”对方回到道:“正是。我们听说董吉君德行清正严肃,因此特地过来相见。另外,我们有一事要跟您说。我们世代占有此山,游居之寄托。董吉君已经来到了这里,我们考虑可能会相互有所冒犯,因此我们也常常心怀不安。如今计划划界分开我们的地盘,杀树作为划分的方式。”董吉说:“我也是贪恋此地的寂静,日后诵读佛经,也与诸君不相干扰,与卿等划界为邻。”鬼答道:“听凭董吉君之言,我们日后将不再相侵犯。”说完,他们便离去了。过了一个晚上,早晨董吉来到门前除草时,发现四周之外的树木都枯死了,如大火烧过一般。
———居士传四 安阳董何魏陈刘传 安阳沮渠侯[0189b21] 董吉[0189c09]
李清还魂
李清,吴兴于潜人,曾官任桓温大司马府参军都护。后来不幸染疾,回家后李清便不治而亡。蹊跷的是,过了很久,李清又苏醒过来,想起这一死一生的经历,他不禁感叹恍如隔世的离奇。于是,他便把他如梦的经历道来。
魂魄脱离人间后,李清的遭遇令他刻骨铭心。刚开始时,他看见的是一传教者,手持经幡向他召唤,说是主公要与之相见。李清以为是温司马召见,立即起身穿戴整齐随之而去。出门后却发现有一辆舆车,当他疑惑之时,身边有人命令他进去,无奈,他只得听从。上车后,有两人推车,车子却行进得如疾驰般。车子在红色大门前停下,在那里,李清竟然遇到了故人阮敬!话说阮敬已经死去三十多年,当他见到李清时也感到有点惊讶,毕竟是人鬼殊途、阴阳相隔三十多年了。阮敬在阴间这三十多年一直惦记着他的家人,见到李清,他第一件事情便是询问他在人间的亲人的生活,阮敬走上前急忙问道:“你何时来到此处的?知道我家的情况吗?”李清答道:“恕我直言,您家里的情况不容乐观啊。”阮敬听了,顿时泪如雨下,急忙又问道:“那我的子孙呢?”“都还可以吧。”李清如实答道。阮敬顿了顿,说道:“如果我现在能让你离开这里返回阳间,你能帮我照料我的家人吗?”李清听了阮敬的话,立马答应道:“如果真能让我出去,我将不会辜负您的大恩大德,誓将代您照顾好你的家人。”阮敬说:“有个叫达的僧人,官府里的师父,受人敬重,我当去哀求他帮你脱离此处。”说罢,阮敬便返回门内。过了很久,他派人出来告知李清:“门前方的那座四层高的寺庙,曾是官府修建,僧达每日早晨进寺做礼拜,你且去那里哀求他即是。”李清便前往寺庙拜见僧达。来到寺门口时,遇见一位沙门,沙门看着他,缓缓地说:“你是我前七生时的弟子,已经七世享福,但贪恋人间执迷享乐,忘掉了自己的本业。背弃正气靠近邪侈,当受大罪责罚,如此方可改悔。和尚明日当来相助。”李清只好返回舆车中等待。入夜后,天气越来越冷,尽管这样,李清没有丝毫动摇,任凭寒冷侵入他的身体。
早晨终于到来,寂静的早晨。只听一声门开声,李清马上跑到寺门口,果然,僧达出现在那里,李清随即追随其后行跪拜礼。僧达念其虔诚,告之:“你应该改变心性一心向善,皈依佛法,归命比丘僧,只有做了这几点,你才能免去一死。精进勤勉,方可避免苦难。”李清将僧达的告诫谨记于心,决心奉受佛法皈依佛门。从僧达处离开,来到先前的红色大门外,李清又见到了昨日所遇沙门,于是便长跪拝请:“师父,我是您的宿世弟子,因为前世因缘,而今我必将受苦以自省。如今我皈依佛门,希望得到您的指引和教诲。”沙门答道:“念及你慧根不浅,我自当相佐。”说完便返回到红门内。过了一会儿,沙门派人出来转告李清:“李参军可以走了。”就在这时,阮敬也出来了,他把手里的一节竹枝交到李清手上,并叮嘱他闭上眼睛骑在竹枝上便可以瞬息返回。如其所言,李清眨眼间便回到了家。
还至家中后,家里一片啼哭声,亲人和乡亲挤满了客堂,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无法进入。就在这时,正好棺材买了回来,家人及客人都去看管棺材去了,只剩李清的肉身尸体在地上。李清来到尸体前,闻到了尸体腐烂所散发出的臭味,此情此景让他感觉都后悔回来。但此时外人已经被催逼离开厅堂,入尸还魂的时刻已经到了,于是李清灵魂附体而活。
后来,李清信守诺言,代阮敬照料他的家人,子孙分宅而居,相安无事。他自己也勤心敬佛,号作佳流弟子。
地狱之行
东晋时有一人名叫程道惠,字文和,武昌人。世代敬奉五升米道,不信有佛。他常常说:“古来正道,莫踰李老。为何要迷信胡教,并看作是第一宗教呢?”太元十五年(390),惠得病而死,但体温尚在,他的家人便迟迟不肯将其下葬入殓。岂料,数十天之后,惠又醒来,并把他的如梦般的经历告诉了家人。
道惠说他初死时,十几个人将他绑起来带走了。途中遇一比丘,比丘说此人有前世注定的福分,不可捆绑。于是才将其松绑,一行人被驱散而走。被释放后,程道惠走在一条空旷悠长的路上,路面平整,但路两边却荆棘密布,森森然透着丝丝恐怖,丛生的荆棘容不下人的双脚。这时,惠看见一行被驱赶的罪人被迫穿越这片荆棘之地,脚上被荆棘刺破,鲜血淋淋,哭号声阵阵。大家看见惠独自行走在平整的路面上,都羡慕感叹道:“佛家弟子行走的路也胜过常人?”惠连忙解释道:“我不奉佛法的。”有人笑着跟惠说:“你忘了而已。”被人这么一说,惠于是开始回忆自己的身世。其实,他先世奉佛法,已经经历了五生五死,只是后来失去本志。而今他这一世,因幼年遭遇恶人,未从正道,被邪道所迷惑了。
道惠来到一座大城,径直走进去听从安排。这时只见一人,大概四五十岁,他面南而坐。见到惠的到来,这人惊起问道:“你不该来,这是怎么回事?”随后有一人,身着单衣帻,他手持簿书,应答到:“这个人不仅伐社,还犯有杀人之罪,理应来此。”这时之前道惠遇到的比丘也随后匆匆赶来,为惠申理。他说,伐社不是罪,此人宿福甚多,虽犯杀人之重罪,但报应还未到。面南而坐之人说,应该惩罚把惠捆绑起来的人。然后,他让惠就坐,略表歉意地说:“小鬼做事荒唐混乱,出此错误,把你冤枉地带到此地。不过,也是由于你忘失自己的本性宿命,没有敬奉大正法教的缘故所导致的啊。”然后便派人将道惠带出,并带领他参观地狱,道惠欣然应同。在带领下,道惠经过几座城,皆地狱之城,城中之众都在承受刑罚所带给他们的痛苦。令道惠触目惊心的刑罚有两件:一只恶狗正在撕咬一个人的肢体,只见那人肌肉散落,血流遍地,疼痛不堪;又见群鸟急速飞来,其喙如锋,直刺人的口中,洞穿人的肉体,吸血而至,罪人倍受煎熬,呼天寒地,最后筋骨碎落为止。道惠在此所见的其他地域刑罚跟前人叙述大致一样,因而没有提起。而唯独这两种没有听说过,于是才详细记录下来。看过地域之城后,道惠便被带离那里。道惠在回去的路上,又遇到先前的比丘,他赠与道惠一铜质的物品,形状如小铃,并嘱咐道:“你回家后,就把它扔到门外,千万不要带进家里。某年月日,你将有难。谨慎度过此劫,你将寿延九十。”
当时道惠的家在京城的南面,他自己回来了。到达皂荚桥时,他看到亲表三人同乘一车,谈话中表达对惠的悼亡之情。快到家门口时,看到家中的奴婢都哭着行走于市。道惠在进门前,把手中的铜物悬挂在门外的树上,突然铜物的发出耀眼的光亮,流光直冲上天。渐渐地光亮变弱,直至消失。道惠这才进了家门。
家中吊丧,挤满了人,尸臭扑鼻。道惠不做徘徊便魂归附体,片刻之后,他缓缓醒来。道惠复生后不久,便被安排在官府里做廷尉,预西堂听讼。但还未来得及就列岗位,便患怪疾,突然间神智不清,烦闷不已,半天后又突然恢复。道惠算其发病时日,正好是先前比丘所告知他的日期。后来,惠迁任为广州刺史。元嘉六年(430)逝世,六十九岁。
指点迷津
东晋沙门慧达,姓刘名萨河,西河离石人。他未出家时,成长于军旅中,对佛法知之甚少,崇尚习武,爱好田猎。他三十一岁那年,突然暴病而亡。但身体尚有余温,家人没有给他入殓,七天后,他却又醒了过来。
醒来后,刘萨河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在他即将气尽命绝之时,看见两个人朝他走来,然后将他绑起带着他朝西北方向去了。一路向高处走,道路两旁皆树木,行走至一平坦之处时,只见一人执弓带剑,立于路中央。他给捆绑刘萨何的二人做了个手势,然后两人退去,此人带着刘萨何便继续前行。
此人将刘萨河指引到一处看似是村落的地方,然后便只剩刘一人前往。刘萨河看到此地屋舍甚多,而且皆白璧赤柱,犹如世外桃源。正当他疑惑之时,不觉间便走进一户人家。家中一女子服饰华美,她所享用的食物新鲜味美的样子,于是,饥饿感袭来的刘萨何便靠近女子祈食,女子起身欣然给予。正在这时,空中传来一声厉吼“勿与之!”。霎时间,只见一人从地下窜出,手执铁杵,正要向刘萨何击来。吓得刘萨何赶忙放下食物,急忙逃走。之后他又去了十几户人家,情况都是这样,一无所得。无奈之下,他继续往北行。在途中,一辆马车将其拦住,一位老妇人从车中探出身子,交给刘萨河一卷经书,并叮嘱他往西行。说完,便疾驰而走了。刘萨河于是偏西行路,终于又走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房屋庭宇华丽整齐,只见一老妇坐于门外,口中的虎牙暴露在唇边。刘萨河在老人的手势导向下,进入屋内,又看见一位美女坐于房中。看见刘萨河进来,她略带凌厉地问道:“书卷带来了吗?”刘萨河赶忙将途中老妇给他的经卷交给女子。女子拿着经卷仔细比对着。不一会儿两位沙门来到了此地,其中一位问刘萨河:“你还认识我吗?”刘萨河确实不知道来者何人,虽然有点疑惑,但还是如实回答:“在下确实不认识。”沙门说:“而今你当归命于释迦奉佛,方可顺延阳寿。”刘萨河在两位沙门的指导下,一起前行,直到又来到一座城池。
他们大老远就看见这坐城,规模气势像长安,但却是黑色森然的建筑群,走近了才看清原来是座铁城。城中之人身型长且大,肤黑如漆,头发曳地。刘萨河对此城有畏惧疑惑之情绪,沙门告诉他说:“不要惊慌,这些人都是地狱中的鬼。”这时刘萨河感到越来越冷,不一会儿冰雹便噼里啪啦猛烈地袭来。人群躲闪不及,巨大的冰雹犹如凶猛的利器不断攻击着城中之人,着头,头断;着脚,脚断。刘萨河惊恐万分,虽然自己曾练过武艺,但面对如此情景,不禁冷汗直冒。沙门看到他的表情,淡淡只说一句:“此处乃寒冰狱。”何此时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宿命,两位沙门前去维护佛像时,才想起曾经是自己的师父。刘萨河两世前曾是一个小沙弥,犯了戒律并不知自觉受戒,没有勤心侍佛尊依佛法。后来的刘萨河为人时,一世是羌人,一世是晋人。然后,令河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此地狱中见到了曾经自己遵从的长者。长者告诉他说:“我曾经在邺城时,不知道勤心事佛,看到别人灌注佛像,自己闲来无事便也试着去做了,但终究没有归于正道。而今我在此地受罚,心里仍然有些许侥幸。还好曾经灌注过佛像,希望可以升天。”其后,刘萨河又去了刀山地狱,依次看到了很多的地狱之城,人多如沙,不可胜数;严刑峻法,则与经书中描绘一致。经历了地狱众相,也有好些光景了。就在这时,一片金色从天空中洒下,整个城宇都被照亮了。随之而见的是一位身长两丈许的巨人,外貌庄严华美,体呈黄金色。巨人出现,周围一片哗然,只听得左右人说观世音驾到。众人此时皆行参拜礼。观世音菩萨为众人讲说佛法,有千余言。末了,他教导众人要勤诚忏悔,罪行方可消灭。然后又说到,佛经应被尊奉为导化众生的根源。诵念波罗蜜经,获取功德最多,其次是首楞严经。如果品行高尚之人坚持敬奉佛法,诵读经书之处则会自成金刚,但众生肉眼不能见。勤心诵经,持之以恒,则不坠地狱。菩萨所说范围很广,这里只是简要概括。刘萨河临行前,菩萨告之:“你应当经历劫难,备受罪刑的报应。但念在你曾经敬奉过佛法,今当从轻处置。不过,从今后你得救济众生,做沙门念佛行善。洛阳、临淄、建业、鄮阴、成都这五处皆有阿育王塔,而吴中又有两具佛像,阿育王派鬼神所建造。这几处佛法灵验,可得真相,若能坚持到那里做礼拜,则终不堕入地狱。”说完,观世音便离开向东去了。刘萨河做礼向菩萨告别,自己继续前进。
出行至南大道,大概有百余步宽,路上行人之多,不可胜数。道路边有高数十丈的座椅,沙门坐之,旁边僧众列位。有人执笔,面北而立,严厉地问刘萨河:“你在襄阳时,何故杀鹿?”何连忙跪下申辩:“他人将鹿射杀,我只是把肉切下来了。再加之我没食鹿肉,为何有报应?”就在这时,眼前立刻出现当年猎杀之地,山中的草木山涧,一一呈现出当时的场景,令刘萨河哑口震惊。就连当年他的黑马都能开口说话,这一切都指证了他当年杀鹿的时间和地点,刘萨何顿时惧然无所应对。何只得接受惩罚,被人投入滚烫的开水中,看到自己的肢体肢解溃烂,直到失去知觉。恍惚间,何感到有风吹来,他缓缓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的身体又恢复全形了。就在这时,执笔者又来审讯,说道:“你不仅杀鹿,还曾射杀雉、雁,罪当罚!”于是,刘萨河又经受了同样的镬汤之苦。罪刑实施结束之后,沙门遣送刘萨河离开了此地。
刘萨河离开地狱之城,又来到一城。城中居住在一位长者,他对何说:“你经历了较轻的刑罚,还得以还生的机会,说因为你的福力所致。从今以后,你应好自为之,不再犯杀生之罪,你说呢?”于是,长者便又派人将其送归阳间。何留恋自己的俗人面目,迟迟不肯还生。在长者所派之人推送下,他才附身归魂。
自此以后,刘萨河奉法精勤,出家为僧,字慧达。晋太元末(396年),他还字京师,后来迁至许昌后,便没有了他的音讯。
杨媛征验
宋衎,江淮人,唐元和年初(806)赴京赶考,不料,途中到达河阴县时,染疾耽误了赶考。后来,宋衎便放弃了读书,在盐铁院里当抄书匠,月钱两千,娶妻安家,不再从事其他杂务。一年多后,有一个为米纲过三门的人,因为不识字,便请他管理簿书,每月给钱八千。宋衎跟妻子说:“我几个月也挣不到八千,这个人在这里却能一个月得八千,是个不错的差事。”妻子杨氏,非常贤惠,因三门路途艰险,便劝阻他。他不听,就去了,果然遇风船沉。宋衎落水,摸到一束竹篙,浮漂靠岸,得以活命,其余人都沉没了。他于是对竹篙拜谢:“我这我这条命拜你所赐,从今后发誓不相离之。”于是他抱着竹蒿走了数里后,看见有一孤姥卖茶,有茅屋两间,于是前去求宿,并把自己的遭遇跟老妇人讲述了一遍。老人怜悯宋衎,为他煮粥为食,并留宿了他。第二天早上宋衎晾晒衣服,也把竹篙解下一起晒,得到一个竹筒,打开一看,竟是《金刚经》。宋衎不解,便去询问卖茶姥。卖茶老妇人说:“这是你妻子自从你走后,礼念写经至诚恳切,所以能救你。”就指着东南方一条路说:“你由此去,行大约二百里,后天就可到家了。”卖茶姥送给宋衎二升米做盘缠,宋衎拜谢后辞去。
他走了两天到家,见了妻子,惭愧致谢。取出篙里的经书,果然是妻子所写。其妻杨媛惊讶地问道:“你怎么知道说我所写呢?”宋衎就把这一路的经历向妻子详述了一遍,并拿出经书让妻子看。看到经书,杨媛将其捧起虔诚膜拜。宋衎问道:“用什么做记号呢?”妻说:“写的时候,执笔人误用罗汉字,空维上没有四,就到护国寺禅那里请求添上,怎奈和尚老眼昏花,笔点很重,字迹都昏黑了。只是十天来,不知道哪里去了。”宋衎拿出来验证,果然如妻所说,他更加感激妻子了。于是宋衎每日焚香在净室里拜经,并对样媛说:“河边的那个老妇人,不可忘记啊。”其后,宋衎就派人拿茶和绢去答谢老妇人,可使者到达那里之后却没有找到房子和人。于是就向牧童打听此事,牧童说:“现在已经到了水涨无边的时候,哪里会有人卖茶呢?”又说道:“其实没有什么路,是神的点化罢了。”
几年后,相国郑公因为在东都留守,才召回宋衎和杨媛,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经历,并让他们把经书拿来。郑公给宋衎儿子以武官职位,月给五千。郑公向他们索取了那部经书,因此至今经书被郑氏所供奉着。岳州刺史丞相弘农公因目睹了此事,故将此叙述之,并取名为“杨媛征验”。
——《太平广记》卷一百○六
宁勉带兵
宁勉,云中人,年少而有勇,擅长骑射,能以自己的力量赤手空拳跟猛兽格斗,不用任何兵器。北都守赏识他的勇猛,让他做了衙将,后来又让他带兵四千驻扎在飞狐城下。当时蓟门统帅傲慢悍勇,带兵违背天子的法令,他谋反的消息传到了宫中。唐文宗皇帝下诏北都守从南面攻打他们,诏书还没到,蓟门的士兵就夜攻飞狐城了。钲鼓惊天动地,飞狐城中的人惊慌不安,有人便对宁勉说:“蓟兵豪健,不可阻挡,现在已经到了,形势紧急,还是弃城而逃吧。不然的话,蓟兵迟早要攻下我们的城池,我们不能看着父子兄弟惨死在敌人的刀下。虽然有皇上的神威,也无法洗雪我们的冤仇,希望你好好考虑。”宁勉考虑到自己兵少,固然不能与蓟兵争锋,听取城中人的建议,又怕得罪皇帝降罪下来;如果靠坚固的城墙自守,又考虑到一城之人都会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正当宁勉忧心忡忡不能断决,突然有探子来报:“贼寇完全溃败了,有丢弃的铠甲在城下,愿拿来。”宁勉便登上城楼观察,当时明月当空,看见贼兵败退逃走伤残腿脚的不可胜数,好像有大军在其后攻击似的。宁勉很高兴,打开城门,放兵追赶敌寇,活捉了几十人,并缴获兵器铠甲无数。宁勉先前喜欢与浮图僧人交往,又常阅读《金刚经》。蓟军退败后,败军俘虏被活捉,审讯时说:“那天晚上看到城上有四个巨人,二丈多高,雄峻可怕,怒目张嘴,袒胸执剑,蓟兵看见后惊恐万分,于是便仓惶逃跑,又何来攻城打斗之心呢?”宁勉明白了那死人便说金刚,他自己也为这件事感到奇怪。
后来,宁勉官至御史中丞,之后又任清塞副使。
贪食白龟
唐朝时,有一个長沙人,他姓吴,是征蛮的兵卒。平日里他以打猎捕鱼为生,食量较大,又因喜食鱼肉禽类,故杀生无度。曾有一次他在打渔时捕获一只白龟,白龟被打捞上来时,他先是惊喜一番,因为这只白龟跟以往的龟不同,首先它的个头大得让他颇感意外。吴氏又惊又喜,开心地想这只大龟可以让他可以大餐一顿了。于是他没多想,便将白龟煮而食之。
龟肉确实鲜嫩可口,但没想到吃完了这白龟后,吴氏全身却患上疮病。此疮病甚为严重,吴氏的皮肤都已经溃烂,病痛使他苦苦哀嚎,昼寝难息,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他的眉毛、头发,手指和脚趾全部脱落,虽然没有立即死去,但丧失了劳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吴氏也只好靠在安南集市中乞讨度日。这时的他才恍惚想起是不是冒犯了白龟的神灵才置自己于这般凄惨境地呢?!吴氏悔恨不已。
有位僧人看到了他这种情形,了解了他的这次食龟经历后,心生怜悯,对他说:“你可回去念大悲真经,我当口授教与你,如若你能精进修持,一定能获得善报。”终于他依照僧人的指示去做了,平日里精心念佛,不出几日后,果然身体上的疮痍渐渐平复,手指脚趾都长了出来,以至于竟然完全康复。于是吴氏便削发为僧,号智益,并在伏波将军的旧房处建立了习教的精舍。
后来,他在泉州开元寺当住持,通慧大德楚彤亲自认识了智益,常常听他说起。
——《太平广记》卷一百十一二
书生写经
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乃王李村,隋朝时有个书生,姓苟,擅长王羲之的书法却又不常显露,因此众人也便不知道他有这个本事。这个书生曾经在村东头野外的空中凌空虚写《金刚般若经》,村子里没人注意到他写经这件事,不经意间他数日便写完了。写完后,他暗暗地说:“这是写给天上的神仙来诵读的。”
最初,村子里的人没有察觉这件事,后来有一天正好赶上雷雨天气,一个放牛的牧童正好站在了书生写经书的地方,惊奇地发现雨水没有打湿自己的衣服,脚下的地面也是干爽的,大约有一丈方圆。于是,他就跑到村子里告诉大家这件怪事。等到天黑后,村子里的人得知了这件事情,都感到很奇怪。之后每当下雨,小孩便聚集到那里,衣服不被雨水淋湿。
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有一个外来的和尚路过此地,发现了这里的异常,告诉村里人说:“这个地方空中有《金刚般若经》,诸天神在上面设宝盖覆盖着它,不可以轻易冒犯。”这时,书生知道了是他凌空书写的经书得到了神力的保护,自己也感到欣慰不已。自此村里人就在在这边空地的周围围设了栏杆,以阻止人畜的践踏。而且,每当到了斋戒日,四邻村人还都会从四面方面纷纷赶来在此地设供祭佛,并常常能听到空中传来的音乐声,那声音震动苍天,充盈于耳。
——《太平广记》卷一百○二
安生变虎
隋朝蒯武安,蔡州人。他臂力过人,擅长弓箭,常常射杀老虎。有一次,正赶上老虎在嵩山以南行凶,武安便前往射虎。
武安直奔老虎盘踞的山林,快到深山时,突然有一怪物闯入他的视线,如野人一般。之后这野人把一张老虎皮硬罩在了武安身上,野人力大无比,武安敌不过此人,尽管有挣扎反抗,但还是最终被推下了山涧。等武安醒来挣扎起身时,发现自己竟然变成老虎了,他非常害怕,不知所措。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突然听到山林里传来了悠扬的钟声,武安推测这附近应该有僧人居住,于是便起身求助。
循着钟声的方向,果然,未行多远,武安便看见一位僧人独自在诵念《金刚经》。看见他,武安变成的老虎便轻轻踱过去,温顺地趴在了僧人旁边。僧人见虎伏于自己脚下,并没有畏惧,反而用手轻抚着它的头。突然一声巨响,虎头炸开,武安的头从中露了出来。武安惊喜之余,赶忙向僧人道谢,并将他遭遇的事情原委向僧人一一道来。僧人听后,又抚摸虎背,虎皮随手而开,武安的人身完全露了出来。武安安然无恙,身上的衣服都在,只是皮肤上沾有少许虎毛,也许是先前的疮口所粘着吧。此时,他想也许是自己猎杀过多,才导致今天的这般遭遇吧。
这件事以后,蒯武安悟到了不杀生,一心向善的佛理,随后便出家为僧,专心念诵《金刚经》。
——《太平广记》卷一百○二
血书祭母
唐代大理司直河内司马乔卿,本性淳厚谨慎,品行端正有志气。因其年少一心苦读,终于考取了功名,并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乔卿做了扬州的司户曹。
在其求学为官的过程中,他的母亲给了他极大的支持,换言之,没有他的母亲,就没有乔卿日后的功名和成就。乔卿被母亲一手抚养成人,其含辛茹苦不言而喻。纵然生活艰辛,他的母亲亦不放弃对儿子的培育,勤俭持家,操劳生计,只为换来儿子他日学业有成功名济世。就在乔卿走马上任之际,他的母亲终因积劳成疾而不幸辞世。乔卿悲痛欲绝,椎心泣血,依俗为母亲守丧。因为悲伤哀愁,在为母亲守丧期间,乔卿念母心切,茶饭不思,变得形销骨立。为了超度母亲的亡灵,乔卿废寝忘食,刺血写了《金刚般若经》两卷。他的这份孝行被广为传颂,成为一段佳话。不久之后,一件奇异之事发生了。就在乔卿为母亲坟所旁所建的草屋的墙脚处,两株灵芝草悄悄地生长出来。九天长了一尺八寸,绿茎红顶,每天能流出汁液一升。乔卿甚为异之,便取杯器接汁液,他缓缓将其喝下去,却发觉味道如蜜般甘甜。更为奇异的是,灵芝草药汁液取而复生,取之不竭。也许这就是乔卿血写佛经感动了佛祖而得到的回报吧。乔卿的几个同僚都目睹了这件事。
——《太平广记》卷一百○三
豆卢夫人
唐朝陈国公窦夫人豆卢氏是芮宽的姐姐。她信奉佛教罪福观,平时则常诵读《金刚般若经》。
有一次,豆卢氏诵读经书,就在差一页没有读完一卷经书时,突然头痛,于是先放下经书歇息了,她想等头痛缓解后再继续诵经。岂料,到了晚上头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发严重了。夫人想,倘若这样因病痛而死掉,则不能把经书读完了,于是她毅然起身诵读。下人们看到豆卢夫人这般虔诚认真,便张罗着为夫人掌灯诵经。婢女们听从吩咐点燃蜡烛,但蹊跷的是,烛火全部熄灭了,无论再怎么尝试,蜡烛依然无法点燃,婢女们只好空手回来。夫人见此状,更加悔恨叹息。就在这时,豆卢夫人忽然看见厨房中出现火炬,之后慢慢地升上了台阶,直到进入卧室内。火炬离地面有三尺左右,她吩咐婢女取来火炬,但无论婢女们怎么去抓,但都没有人能拿到它。火炬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房子,明亮得如同白昼一般。夫人惊喜,于是便拿出经书诵读。过了一会儿,家人通过钻燧而取到了火,这时火炬之火光才熄灭。夫人想,这也许就是佛祖赐予她的观照吧。
从此以后,豆卢夫人每日吟诵佛经五遍,并习以为常。后来,芮公逝世前,豆卢夫人前去探望,芮公对夫人说:“姐姐因为念经得来的福,当活至百岁,托生在好的地方。”豆卢夫人年至八十,无疾而终。
——《太平广记》卷一百○三
行船不沉
陈利宾,会稽人,二十岁时通过明经科考试选入科第。他擅长写文章,诗文被选编入《金门集》,还任长城尉的官职。除此之外,陈利宾还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他从小就吟诵《金刚经》,不管是巧合还是佛神相助,每当他遇到困难危险,就会在危难之时得到帮助。
开元年间(713~741),有一次陈利宾从会稽坐船,行到东阳,不料正赶上此地持续几日的大雨。雨不停歇,江水弥漫。陈利宾跟他的同伴们乘着二十多艘船只一齐出发,乘风挂帆。行船不多久,天色渐暗,风势愈猛。当船行至界石窦时,江水拥着这些船只顺流而下,波涛汹涌冲击,以至于船只无法靠岸。此时更可怕的是,行在陈利宾之前的二十条船都不禁风浪,被冲到窦口淹没了,利宾船上的掌船人这时十分恐惧,慌乱了阵脚。陈利宾顿时也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他只得求助于佛身保佑了,于是开始吟诵《金刚经》,虔诚地祈求祝福。眼看他们的船只也渐渐向窦口驶去,大家都惊恐不安,甚至绝望痛哭。然而当船只行至窦口时,大家眼前忽然出现一物,形状像一条赤龙,横浮在江面上,用身体扶着船只,不让船只被激流吞没。借助于这神怪之物的帮助,陈利宾的船只才顺利地通过了,可谓是化险为夷啊。这时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都说这是念诵《金刚经》的善报。
——《太平广记》卷一百○四
三刀之师
唐朝有位三刀师,俗姓张,名叫伯英。乾元年中(758~760),张伯英是寿州当地有名的强壮少年。少年时的张伯英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在颍州做事,有一次他为了探望父亲竟然不顾及生命偷用了官马。当他骑马疾驰至淮阴县时,不料被守门人阻止并抓捕。接着他便被缉拿至官府审讯,刺史崔昭依法将其处置,令下属推张伯英出城受腰斩。
当时对张伯英行刑的人被称为“能行刀”,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初的三刀竟然对张伯英毫发无损。刽子手“能行刀”也很纳闷,自己行刑多年还未出现这种失误,于是又用尽力量去砍,但却还是像先前那样没有伤及到张伯英。 “能行刀”十分不解,沮丧又无奈地解释道:“我确实是用力砍下去的,但刀落到他身上我的手就感到无力了,但不知是何原因。”随后有人便将此事禀报了崔昭,崔昭也感到不可思议,于是立即召张伯英详细问其原因。张伯英回答说:“十五岁时,我曾断戒了荤肉,并诵读了十多年的《金刚经》。自此胡人来犯,我从军随旅,便不再念经。昨天因遭此不幸之罪过,临行前只一心念佛罢了,不曾料想有此等神力相助。”崔昭无奈叹息,放了他。
于是,自此之后,张伯英就削发为僧,摇铃化斋,募化一千人的斋供。当时人称之为“三刀师”,说他是起敬菩萨。
——《太平广记》卷一百○五
龙兴寺主
唐朝原州龙兴寺,有一次因为斋戒大会,寺主会集众僧。寺主年高德勋,最有功德,坐在丽宾座下。这时,有一个小和尚从外面进来,他看到无处可坐,便环顾四周,只见寺主座位下空着一个位置。于是小和尚便欲就坐,但被寺主喝斥阻止。他每每要过去坐下,总是被寺主训斥阻止了。小和尚眼看斋戒时辰快要到了,他怕耽误,于是不顾寺主的反对便径直走过去坐下来了。寺主很生气,倚柱而坐,用手掌去打小和尚。正要举手时,寺主的大袖子却被柱子压住了,拿不下来,他不得不合掌惊讶此事。
小和尚也感到惭愧沮丧,不斋戒而回房去了。大家这时议论,这恐怕是小和尚的道德所造成的,寺主也与众僧一同前往去礼敬小和尚。小和尚看到这场景惊慌害怕,说自己也没有多大道行,不敢滥受这么严肃隆重之礼遇,于是徘徊之后离开了。后有人问他在此之前都做了什么事,他回答说:“二十年来一直念《金刚经》。”众人都赞叹小和尚的道德修为,说他是借了《金刚经》护卫的力量。于是寺主就在柱子处焚香礼拜,念咒道:“若真是借助了金刚的神力,那今当还送此衣。”果然,随手便把衣服从柱子下扯了出来。
——《太平广记》卷一百○五
念经治病
唐朝元和九年(814),有个名叫强伯达的人,家住房州。他的家族世代患恶疾麻风病,子孙少小,病史二百余年。伯达二十岁时就患上这种病,他对父兄说:“我的病必定好不了了,我担心的是留下后患,请把我送到山里去吧。”父兄无奈之下包裹好着粮食把他送到山下,挥泪而别。伯达进山后便开始绝食,不久后,一个和尚路过此处,无意间遇到了他,了解到伯达的情况后,同情他说:“你可以念《金刚经》里的一句四句偈,或许能使你摆脱痛苦。”从此伯达就开始念经,数日不停。有一天,一只老虎突然来到了他的处所,伯达感到十分恐惧,但也明白惧怕也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他便闭目虔诚地默念佛偈。这只老虎靠近伯达后,没有发起危险的攻击,相反的是它却舔遍了伯达身上的病疮,然后便默默离开。伯达只感到有些凉,像身上被敷药了一样,丝毫没有痛苦。过了一些时间后,伯达去看自己的身体,惊喜地发现身上的病疮已全部愈合。第二天早上,那位僧人又来了,伯达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这位僧人就在山边修行,他拾来一把青草交与伯达,并嘱咐道:“用这把草洗浴可以治愈你身上的病疮,你只管回家吧,用煮过青草的水洗澡即可。”伯达感激涕零,僧人微笑着抚摸了他的背后便离去了。
伯达回家后,家人都感到惊异,于是他便把自己在山中经历的事情详细地给家人讲述了一遍。伯达用煎过的草药洗浴后,身体变得白皙干净,病疮全无。从此,他们家世代相传的疾病便彻底治愈终结了,而伯达自此后也终身念经信佛。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
仲戚归家
康仲戚,唐元和十一年(816)去往海东,一去几年未归家。他的母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年纪大了,背感孤独,念子心切。老母亲在家中每日祈祷,希望儿子早日归来。
一天,一位僧人化斋路过此地,康仲戚的母亲便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他。这位和尚听后,沉吟片刻,说:“您只要勤心念诵《金刚经》,你的儿子很快就会回来了。”康仲戚的母亲依照僧人的指点便找来经书,可是无奈的是她不识字,无法诵读。于是她又拜托别人帮忙写了很多经书,凿开屋子里的柱子,并把经书安放在哪里。然后将柱子图上油漆,每天早晚虔诚敬拜。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天晚上,雷霆大震,屋子里的柱子突然被拔走了。然而,一个月之后,康仲戚终于回家了。
到家时,康仲戚肩膀上扛着用锦囊包好的巨大的柱子,边进门边呼喊母亲。母亲应声而出,看到儿子归来,老泪纵横。仲戚跪拜在母亲膝前,母亲则嘘寒问暖,并且不解为何儿子扛着木柱回家。康仲戚指着那块巨木,跟母亲说:“在海上行船时不幸遇到了狂风,船被摧毁落入水中。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忽然雷霆震动,这块大木不知被何种力量投掷于水上,我就是靠着它才浮于水面而不死,最终到达岸边。我的命就是这木柱赐予的,怎敢不尊敬!”母亲仔细端详了这木柱,感觉似曾相识,惊奇地说:“这一定就是我藏经的柱子。”果然,打开柱子,发现了经书。至此后,母子俩常一起念经。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
毁寺受报
唐朝会昌年间(841~846),有个人名叫王义逸,作为凤翔将军。有一年,正赶上武宗拆毁佛堂宝刹,义逸便用家里的财物换回来大量寺院的砖瓦木料,并且选用其中精美的,开始大量建造房屋,修建了他的宅邸。
他的宅邸建成后,其规模之大和奢华程度引来众人的瞩目,可以说是岐山第一了。王义逸在这座豪华的府邸中住了三年后,一天,有个小官吏进来报告,说有事相告,不便直说。王义逸召他内室,这小吏便小声哭着说:“我刚才在床上闭着眼躺着,冥冥之中看到有一个紫衣人招我进入一个大红门里,我见那院落很像将军你的府邸。只见院子里有奏乐的、跳舞的,宾客满堂,我看了半天却发现单独没有将军您。紫衣人便指着台阶下面的一个小道说:‘沿着这条路走,你即可找到你的主人’。于是我就沿着小路向北走,路边只见荆棘遍地荒凉冷落,而那小路才能通过一个人。终于,走到一个低矮的房屋前,过了一排门进去,却见将军躺在床上,手脚被捆绑着。正在这时,有人拿着火把来了。他们强行要烧头发,你大哭对我说:‘我太不幸了,活着时候贩卖僧寺的建筑材料,贪图钱财,现在只得被绑在这里,三天后就是我的寿终之日,你且回去替我告诉家里的人,赶快毁掉那些宅邸,把那些材料都还给佛寺,一点儿也不要留。’接着火烧得更旺,这里不便说尽此事了。”义逸听后气愤地呵斥他,认为他说的是一派胡言不可信。但第二天,王义逸脑后突发毒疮。三天就死了。
——《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六
四虎护僧
唐朝润州摄山栖霞寺有位僧人法号智聪,他曾居于扬州安乐寺。大业之乱时,没有办法回家,暂且隐居在江边芦荻中。在江边暂留的日子里,他一心诵读《法华经》,七天不吃不喝,以其佛家弟子的毅力和虔诚存活下来。
就在他江边念经这期间,总是有老虎围绕在他身旁徘徊。智聪想也许禽兽也是怀着不忍之心才不杀生吧,即便饥饿困乏也要等我死后再分尸。于是他和缓地对身边的老虎说:“我很快就命归西天了,你等不久就能吃到我的肉了。”这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老虎竟开口说话:“这世间没有这道理,出家行善之人怎能被虎吃?我等要在这里守护您。”智聪听了这话甚是感动,也许是佛经感化了老虎吧。这时候,一老翁忽然划船过来,招呼智聪道:“师傅,您想渡江至栖霞寺,就上船吧。”智聪点头应答,欲上船。看到智聪起身要离去的样子,这四只老虎却一齐落泪了。智聪见此情景,也于心不忍,对老虎说:“你们与我有缘,我当不相弃。”于是智聪带着四只老虎一起奋力涉江。到达岸边,释智聪和老虎下船后,不经意间发现船和掌船人都不见了。智聪带着四只老虎便去了栖霞寺舍利塔西,开始坐禅念经,他的弟子也都不出寺院,如果有事,一只老虎便进入寺内号叫一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规律。智聪到贞观年中逝世,享年九十九岁。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
石壁寺僧
唐朝并州石壁寺,有一位老僧人以禅诵为职业,修炼极为精进。
贞观年末(649),有只八哥在老僧人的禅房屋檐下筑巢,后来这只八哥又哺育了两只雏鸟。法师每当有吃剩的饭菜,总会到鸟巢旁喂食给幼鸟。八哥雏鸟虽然渐渐长大,但羽翼还是不够丰满强韧,因而雏鸟学飞时,都不幸坠地而亡。法师看到这情形,不禁哀怜起来,于是就收埋了雏鸟的尸体。十天后的一天夜里,老僧人睡梦中看见两个小孩朝他走来,对他说:“我等因为先前犯有小罪,于是受罚变身为八哥。来到此地听师傅诵读《法华经》,已听到了妙法,从中悟到了很多,因而才能得以变回人身。我们现在投生于寺庙十几里外的某村一户人家里,脱胎为男儿,十个月之后即可诞生。”老僧人一觉醒来,梦境中的内容依然清晰,于是便把这梦中约定的时日期记下了。同时,他也为坠地的两只雏鸟感到欣慰,佛祖慈悲为怀,才得以让两小儿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啊!
老和尚依照日期来到了梦中所提到的村子里,并通过打听得知,确实有户人家刚诞生了两个男婴。于是和尚来到这户人家,果然,这家的妇女同时生育出两个男孩。这天,正好赶上他们家人为这两小孩儿作满月,老和尚为了表达对这两小儿的祝福和关爱,他便给它们取了乳名,唤作鹆儿,出人意料让人惊喜的是,两小儿突然一同回应道:“是。”
大虎救人
晋时有位僧人名叫开达,隆安二年(398),开达到陇山采集甘草,途中不幸被羌族人所抓。那时正值饥荒年,羌胡之地则开始人吃人。羌人抓到开达之后,便将其关在围栏之中,将要吃掉他。在他之前被关押前,已有十几人在其中,开达亲眼目睹了这些人每晚相继被羌人都烹食,最后只剩下他。
自从被关进栅栏里,开达便每日诵读《观世音经》,从不懈怠。一天早上终于轮到开达被烹食了,但他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依然从容不迫地念经。这天早晨,天刚亮时,一只大老虎突然逼进羌人的领地,愤怒呼号,逼着一群羌人四处逃窜,羌人皆惊慌而逃。老虎径直到到围栏前,撕咬栅栏,开达此时依然很淡定,他想横竖是一死,无非是要么被人烹食物,要么被虎吞食,结果都是一样的。但令开达没想到的是,老虎将围栏咬出一个缺口后,便停止撕咬了,而这个缺口恰好可容一人通过。不久后,老虎便慢慢离去。开达起初认为这只虎撕咬栅栏是为了吃他,但咬出缺口之后,老虎却安然离去,他心里便感到惊异,这缺口分明就是让他逃生的啊!开达此时心想也许这是《观世音经》的神力吧。老虎离开后,开达估计那些羌人还会回来,而此地不宜久留,于是趁他们还未赶回来时,他便穿过栅栏逃走了。接下来的逃亡日子,他夜行日藏,虽然一路艰辛危险,但终于脱险。
——《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
法朗修行
东晋时一位沙门名叫康法朗,在中山这个地方学习佛法。永嘉年间(307~313),他与四比丘一同去往西方的天竺。他们一行人穿越了漫漫流沙,行走了上千里。
一天,他们经过一个地方,看见道边寺庙皆破败损毁,原来的庙宇殿堂不再庄严的供人们祭祀佛祖,厅堂无人,蓬蒿满地。康法朗等人看到此景不免有些心寒,走进庙堂,拜谒佛像。就在这时,他们发现还有两位僧人,一位在安然地默念佛经,另一个则身患痢疾无精打采。走进患病者禅房,法朗等人看见的是一个被污秽之物充斥的居所,令人作呕。然而,他们无法理解的是另一位僧人见此情景却为何能如此熟视无睹?法朗等人动了恻隐之心,他们决定先留下来。于是,他们煮粥、洒扫、料理病人。到了第六天,那位患病的僧人有些困乏,腹泻严重。法朗等人便一同前去照料,当晚,他们有点担心病人活不了了。第二天一早,他们一行人过去看望病僧时,意外的发现,僧人病情非但没有恶化,反而容光焕发,痛苦全无。屋里的粪便全变成了香花,法朗等人此时意识到这是得道之士在试验他们。这时,病僧说:“隔壁的比丘,是我的师父,他的修为颇深,造诣颇高,你们应该去拜见他。”法朗等人先前还嫌那位僧人冷漠无慈爱之心,听到这样的话,他们有点后悔,便前去拜访。读经书的僧人跟他们说:“诸位学法修行至诚至切,虽一同入道,但法朗的宿业微浅,此世不能得愿。”又对法朗的同伴说:“在此处修行,当现世得愿。”于是将他们留下了。
康法朗后又回到中山之地继续修行奉佛,为大法师。当地的出家之人和世俗之人都将其尊崇。
子乔念经
南朝宋时的彭子乔,益阳县人,任本郡主簿,为太守沈文龙做事。子乔年少时,曾经出家,后虽然还俗,但还是经常会诵读研习观世音经。
建元元年(479),子乔因为犯罪而被系入狱。当时太守对于服罪之人的管制是比较严厉的,稍有反抗便当杀之。子乔在牢狱中清醒地认识到时局和自己的处境,感到忧虑恐惧,但他也别无他法,只能每天诚信诵念佛经,不分昼夜,聊以自慰。晚上念经累了,白天则会休息。当时同他一起在狱中服刑的还有十几人,他们不惊扰子乔诵经,而且看到子乔睡觉,大家也跟着一起休息。
当时在狱中服刑的官员中,还有湘西县吏杜道策,他自从进入牢狱,便心神不宁,心事重重,时睡时醒,难以沉沉入眠。有一次,大家都入睡了,他依然无心睡眠,忽然看见一双白鹤飞进牢狱,停在子乔面前的屏风上。他感到十分震惊,静静地观看这些白鹤的一举一动。过了一会儿,一只白鹤走下屏风来到了子乔身边,这白鹤优雅的仪态宛若美丽的女子楚楚动人。它在子乔身边徘徊踱步片刻后,便离开消失了。这时,道策赶忙起身,靠近子乔,竟然发现子乔的木伽已经脱离身体,安放在他的脚边。道策感到十分的惊异,这时,子乔也醒来了,看到此情此景无不咨嗟惊叹。道策问子乔是否做梦了,子乔回答没有。道策就把自己所见到的事情的经过告诉给子乔,子乔听后,猜测这应该是自己诵经得到了观世音的感应吧。但子乔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不想让狱卒起疑心,于是又重新戴上枷锁。四五天之后,子乔蒙恩被释放。王琰族兄王琏,认识子乔和道策,听他们二位都这样说起过此事。
——《法苑珠林》卷二十七
王懿得助
东晋王懿,字仲德,太原人,做车骑将军,向来信奉佛法。他的父亲做中山太守时,被丁岑所害。王懿与他的哥哥侍奉母亲南归,长途跋涉后感到饥饿疲劳,没有粮食,一时无计可施。这时,王懿只能寄托于佛祖慈悲,希望自己的诚心能得到帮助。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忽然,一个童子牵着一头青牛向他们走来。童子为他们带来了食物,看到王懿等各自有饭吃,童子又忽然不见了。饭后,他们继续赶路。由于暴雨连至,途中他们遇到了大水,无法涉水而行。王懿面对了浩然无际的水面,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但就在大家犯难之时,只见一只白狼出现在他们身边,温顺地绕在王懿面前。王懿开始时排斥怀疑白狼,但这只白狼过水后又返回来,如此来回三遍,好像是要做他们的向导似的。王懿被这只狼的诚心所打动,于是就跟着白狼涉水,没想到,跟在白狼后面,水位竟然下降到膝盖。于是,他们得以顺利地按路回朝。
后来,王懿便从五兵上书转为徐州刺史。有一次,他想要设斋,连夜便开始打扫清理,摆放香花经像。忽然听到法堂上有诵经的声音,清婉流畅。王懿便急忙去看,只见五位僧人出现于佛座前,神态仪表庄严伟异。王懿见到众神僧感后便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便开始一一行礼参拜。五位僧人顾盼依旧,没等王懿行礼完毕,便飞空而去。在场的亲戚朋友和宾客,都见证了这一幕,更加使人相信醒悟了。
——《法苑珠林》卷六十五
姚待写经
姚待,唐朝梓州人,时常持诵金刚经。姚待很有善心,母亲去世后,他为了祭奠母亲,为母亲的亡灵祈福,抄写佛经百卷。不仅如此,他的仁爱之心还能感应生灵。有一天,一只小鹿闯进姚家,并围绕着姚待嬉戏玩耍,他附身亲近小鹿,鹿一点也不害怕。姚待家所养之狗见此情景,也没有吠叫。姚待于是为小鹿念经,念毕,小鹿仍久久徘徊,依依不舍般离去。
一次,有一个人杀羊,之后叫姚待一起去吃肉,姚待随口吃了几块,岂料,食毕即死。死后,姚待被一使者引导去见阎王,阎王大声呵厉他为何要吃肉。姚待说:“我虽然吃肉,但实属无心之为,我之前一直勤心诵经念佛,素来向善的,这次一时大意。”阎王说:“你既然已经念经,为何不戒掉肉呢?”姚待虚心接受阎王的批评指导,认真反省,阎王念及他认真改悔,便让其复生了。之后,姚待更加虔诚礼佛,严格要求自己,继续为母亲写佛经。
有一天,一个名叫李回奴的屠夫想到自己杀生无数,起了悔过之心,又听说姚待事佛虔诚,便来到姚待的住所,说明来意后,问姚待请去一卷佛经,拿回去焚香供拜,决定自此后一心向善。李回奴死后,有人看到他在阴间身上的枷锁是解开的。因为生前杀生,但又及时改悔,那么到了阴间则被免去了严重的刑罚,而且后来又托生到好去处了。
—《太平广记》卷一百○四
田氏复生
易州田氏,喜好打猎,长期饲养着老鹰和猎狗。唐朝天宝年初,田氏有一次在野外放鹰打猎,偶然间他在丛林的一处荆棘上发现一卷书,拿到手里一看,竟然是《金刚经》。田氏心里琢磨着,这也许是上天的旨意,赐予他经书要他诵经事佛。从那以后,田氏便开始虔诚地诵读佛经,十几年后,他已经诵读经书两千多遍。虽然他坚持念经,但打猎也从未停止。
突然田氏暴病而亡,但几天后又复生了。他死去的那几天,自己的魂魄被追赶至地府,看见许多鸟兽,成群结队地追着他讨命。他拼命奔跑,不久就来到了阎王面前。阎王问罪于田氏,他一一回答没有辩解。于是,阎王便派人带田氏去接受刑罚。田氏被带到一个官吏的地方,只见这个小吏将一药丸送入罪人的口中,紧接着这人便着火于身,火势越来越旺烧遍全身。不一会儿被烧的人变成灰烬,一会儿又变回人形,这样来回经受折磨。田氏目睹了六七个人经历了这种酷刑,心里感到绝望和恐慌。但轮到他时,小吏给他吃了三颗药丸却依然不见火燃身。官吏见此情形感到奇怪,便又带他去见阎王,把事情的经过如实禀报。阎王问田氏在世做了什么福事,田氏说:“我起初以打猎为生,在易州的一次围猎中,我偶然捡到一部《金刚经》,于是便开始诵经念佛,至今已经诵读两千余遍了。”阎王说:“正是你勤心念佛才帮助你解脱掉这罪刑。”于是,阎王命左右检查田氏的福簿,检查的结果跟田氏所说一致。然后阎王命田氏诵读经书,读了才三页,环顾厅堂时,发现追逐他的鸟兽都不见了。田氏诵读完佛经,阎王称赞他的虔心,说:“你曾诵经二千遍,阳寿便可延长十五年。”于是,田氏便被放归人间复生了。
窦傅越狱
东晋窦傅,河内人。永和年间(345~350),并州刺史高昌,冀州刺史吕护,军权在握,内部争斗不和。窦傅为高昌所用,作官长。吕护与高昌的争斗逐渐升级,在一次军事对弈中,吕护派骑兵偷袭高昌,窦傅不幸被俘虏。跟窦傅同行的六七个人一同被抓到了监狱中。狱中管制很严,他们几个被戴上枷锁,等着自己的行刑之期。有位僧人叫支遁山,当时正好在吕护的军营中。他之前就与窦傅相识,并有交往。当他得知窦傅被被俘并囚禁于吕护狱中时,便过去探望。隔着狱门,窦傅跟支盾山说:“我如今被囚于此,命在旦夕,什么人能相救呢?”支遁山说:“只要能虔诚地皈依佛法,就一定能得到佛祖的感应。”窦傅之前也听说过观世音,听了支遁山的指点,便开始诵念《观世音经》。三天三夜,他虔心念佛,突然他看到自己的枷锁有所松动,似乎与平常不同。于是,他便站起来活动,刑具一下子便离开了身体。窦傅感到十分惊喜,但回头看看他的同伴都还被枷锁所束缚,于是默念:“承蒙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的爱怜庇佑,今已让枷锁自开。但我的同伴很多,我无心独自离去。观世音神力普渡,当使众人免于灾难。”说完,窦傅试着去拉其他人,奇迹发生了,其他人的枷锁也先后解脱。于是大家齐心努力破门而逃。
越狱之后,一行人躲过了城中巡逻人的视线,便越城而去。他们连夜赶路,走了四五里后,天亮了。为了避人眼线,他们不再赶路,而是在树林里藏了起来。这时吕护的营中发现窦傅几人越狱而逃之后,便派人马展开了搜罗。天亮时,大队人马四处搜索,来到了树林。一把大火将树林点燃,可以说没有他们搜查不到的地方。但幸运奇怪的是,唯独窦傅的藏身之所始终没人搜到。
窦傅平安而归,乡亲们都对他的经历充满了敬信之情,于是便都相继信奉佛法。后来,支遁山过江离开了此地,窦傅为了表达他对遁山的感谢,经常把这件事挂在嘴边于外人诉说。
左慈有术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身怀道术。有一次,在曹公家坐客,曹公说:“今天高朋聚会,恨不能得到吴松江的鲈鱼作为一道菜。”元放说:“这可以得到。”于是,让人拿来铜盘注水其中,并将钓鱼具置于盘中。不一会,即钓上一条鲈鱼上来,足有三尺多长,鲜活可爱。曹公大为欢喜,击掌称贺。与会者都颇为惊奇。曹公又说:“一条鱼还不能成为一卓席,得两条最佳。”元放于是再置钓具钓鱼,不一会又钓上一条,皆三尺多长,活蹦乱跳。曹公即命将其做成菜肴赐与座席宾朋。曹公又说:“今天既然已得到鲈鱼,恨不能得到蜀地生姜。”元放说:“这也可以得到。”曹公担心他取近道买,于是说:“我曾派人到蜀地买锦,可让人告诉我的使者,让他再买两段。”不一会儿,元放派人买得生姜回来,又说:“在锦铺下见到曹公的使者,已告诉他再买两段。”后经年余,曹公使者归来,果然多买了两段锦。问他,说:“过去某月某日在铺下看到一人,告诉我说您让我再多买两段锦。”后来,曹公近郊附近士人随从者百余人前来,元放拿酒一壶,肉脯一片,亲手给百官行酒,百官皆醉饱。曹公归还验之卖家,都说昨日丢了老酒、肉脯。曹公厌恶元放,想杀了他。有一次,元放在曹公的座席上,曹公派人抓捕他,他却进入墙壁中突然不见。曹公于是招募人来收捕他。一天,有人在集市看见他,将要抓捕他,这时集市中人都与元放同形,无从下手。后来,又有人看到他在阴城山头,行人追逐他,他跑入羊群。行人知道元放在羊群中,就告诉他说:“曹公不再追杀您了,您的道术已验,他想与您相见。”羊群中忽有一头老山羊,弯屈前膝,人立而言:“快如所言。”行人乃说:“就是这头羊。”于是便冲过去想抓捕他,这时,群羊数百皆变为山羊,都弯屈前膝人立而言:“快来抓吧”。行人不知如何抓捕。
造像善报
唐代梓州通泉寺释慧震,姓庞,身长八尺。一次,听暠法师讲论,大悟。他每年正月转经,千僧袈裟充足,获施无缺。经常弘扬三论,听僧百余人。有一天,他忽然在高座上看似郁闷,有人说:“西山头好造大佛”,即醒来下座,率众前行,中龛造像,两边泉流,并命石工开凿坐身,高一百三十尺。贞观八年(634)完成,四方聚集,僧俗三万,庆祝此尊像大成。其像口中放大白光,远近皆见。先有一马,日行五百里,曾经入军阵,余马并死,唯此得还。至贞观十四年(640)七月,忽独自嘶鸣,三日不食,慧震听到后汗毛直竖。有一异僧,名叫十力,对慧震说:“马与主人有别,主人当先行。来年正月十五日中午,当入涅槃。法师须财物无留于后,于身无益。”言毕身隐,莫知其由。于是先雕造大藏经,请僧常转,开布施大门,四方归敬,来者皆给。至年末,又请众僧诵经七日,俗缘内外同集。至于八日,气犹未尽。从清晨至中午,寺内树木土地皆生莲华。众人看到他的瑞应,知道他即将离开人世。慧震说:“嘉相已现,不须等待充满。”言毕,他手执香炉,绕卢舍那佛三匝,返还至佛像前,胡跪正念,大众满堂,不觉已逝,年六十六。兄弟三人各施钱五十万,建石塔高五丈,佛龛上安置绳床,扶尸其上,经百日不倒。僧俗万余,悲泣不绝。
瑞像有应
唐长安弘福寺释慧云,姓王,太原人,祖先避乱移居九江。年轻时乐于佛道,投身匡山大林寺,时年方二十五岁。至隋朝末年,国中大乱,有尚书令鄱阳胡秀才,亲率众士临居九江,因感发心,想造庐山东林寺文殊瑞像,因慧云有出众奇才,令其雕造。瑞像将毕,唯颈及肋两处有孔,当时众人不太理解。第二年,秀才伪造敕令被追捕,有涂像染料一百多两,装在竹筒中,慧云因盗贼蜂起,无法守护为由,将其交付秀才,同时又以念诵铜珠一贯交给秀才作为信物。秀才得到风助,举帆前行,于江中遭到大浪,致船沉没,财物荡然无存,唯船中人安全抵岸。只是怨恨佛像涂料尽失,呼号江畔。一会儿,金筒随浪逆行,并与所遗铜珠前后相继,时隐时现,流向岸边。慧云得到佛像涂料,在家欣喜若狂,计算从沉没处到岸上有三十余里,重而漂浮逆行,军民无不称奇。秀才遇害,刀砍劲肋处,恰好与佛像一样。
初铸佛像时,有叫李四戒的,私下发誓说:“如果有镕金那一天,发誓燃臂一只。”慧云制做模型已成,李氏不知道,佛像铸好了,梦像说:“你原来发誓烧臂,如何违背信用?”李四戒梦醒才知道,就往佛像前,用刀肢解手臂,蜡布绕骨烧而供养。这时,佛像大放光明。
贞观年初,慧云因事入京,请求入住弘福寺。到贞观二十年(646),思念故乡,返还九江本寺。
信佛托生
唐相州滏阳县人元方,年少有操守,非常喜好佛典。显庆五年(660)春正月死去,时年二十九岁。死后月余,他的哥哥法观寺僧道杰,兄弟二人感情深厚,早思暮想,无法排遣思念之情。一天,他带回一个巫人到家,请求巫人让他和元方对话。道杰很精通法术,于是做一符咒,求得元方,并让巫人问他近况。巫人不识字,请解书人执笔,巫人替元方口授,写书一纸,陈述平生的想法,并做诗两首。在他的家里,也留有一文书,文理有序,言辞凄怆。其所写大抵是劝家人修功德,并请求念佛写经,认为杀生罪孽之大,无过于此。又说:元方不入地狱,也未入鬼道中,之前承蒙冥官帮忙,让他在石州李仁师家托身为男,但因为陇州吴由县石名远在华山祈求生子,乃改生在石家为男。又说:“受生之日,仓促不能前往,在二月受胎,到十二月诞生,盼哥哥等前往照看。”说完流涕而去。
还魂诉冤
汉时有一位叫何敞的,是交阯刺史行部,到苍梧郡高要县,晚上住在鹊奔亭。到了半夜,有一个女子从楼下出来,自言:“我姓苏,名娥,字怡姝,本来是广信县修里人,父母早亡,又无兄弟,丈夫也早逝,有粗布一百二十匹,还有婢女一人,名叫致富,还算有钱。我孤独孱弱,不能振作,欲往邻县卖布,就与同县人王伯借一辆牛车,值一万二千块钱,载着我及布,让致富驾马前往,并于前年四月十日到达此亭外。这时天色已晚,行人稀少,不敢前行,于是就停留于此。致富突然腹痛,我去亭长家讨水及火。亭长龚寿带刀拿戟,来到车傍,问我说:‘夫人从何而来?车上装的是什么?丈夫在哪里?为何独行?’我回答说:‘何必要问呢?’龚寿于是抓住我的手臂说:‘我小时就爱美色,与我相乐如何?’我惊恐不愿听从,龚寿就用刀刺我致死,又杀了致富。龚寿将我与婢女埋于楼下,取财物而去,杀牛烧车。牛车及牛骨藏于亭东一空井中。我痛苦而死,无处告发,故来相控告。”何敞说:“现在我想要挖出你的尸体,以什么为证呢?”女子说:“我上下都穿着白衣,青丝鞋还未腐朽。”挖出果然如是。何敞于是派官吏前往抓捕龚寿,拷打审问后如实交待了事实,于是将其下发到广信县继续审问,所言与娥具同,于是并将龚寿父母兄弟都抓捕入狱。何敞表明龚寿杀人,按常理不至于诛杀家族,但龚寿做恶隐满多年,王法所不能容,请皆斩杀不留。
托猪偿债
隋朝大业八年(612),宜州城东南四十余里处有一人家,姓皇甫,家中有兄弟四人,大哥小弟都是做生意的,仁慈忠孝。老二名叫迁,与恶人相交,终日无所事事。有一天,母亲在客堂内,拿出六十钱欲让他去市场买东西,并把钱放在床上,到房后去了。迁从外面回来,进入客堂,左右看无人,便将钱偷出私用。母亲回来找不到钱,不知是儿子拿走的,于是审问仆人,都说没拿。母亲问仆人不得,便鞭打家中大小,家人皆怨恨不已。第二年,迁死了,托胎家中母猪腹中,之后三五月后产一小猪仔。年至两岁,八月社祭到了,需要钱用,就将它卖给远村社祭之家,得到钱六百文。社官把他带走了。到了晚上,迁便弄醒全家大小,先以鼻子触碰妇人,妇人正在梦中,就对她说:“我是你的丈夫,因拿母亲的六十块钱,冤及全家,白受拷打。现我已受到报应,让我托身作猪,今来偿债。现将我卖给社家,社家把我绑起来要杀了。你是我的妻子,怎么忍心不救。”妇人当初在梦中,忽然醒来,心惊肉跳,还不相信。再睡还是梦到这件事。猪又以鼻触妇人,妇人惊恐穿衣跑入堂中,向婆婆报告此事。婆婆已起来,座在床上,所梦与妇人一样,儿女亦梦到同样的装束让儿子及迁的哥哥,带钱一千二百去。母对儿说:“如果社官不肯放,就价钱加倍。”哥哥担心天明将杀了弟弟,便急骑马而往。社官离家三十余里,儿子到了那里,不说是自己的亲戚,担心有辱家门,只说:“不须杀,今天要赎回猪。”社官不肯,说:“我们社祭时辰已到,猪不能给你们了。”再三请求不放。哥哥及儿子焦急,担心杀了他。想起他们有一朋友,曾任县令,于是向他陈述实情,后来才赎回来。得到猪后就将它驱向田野。哥对猪说:“你是我弟,你可快点回家。”儿子也对猪说:“你是我的父亲,快点回家。”猪听到这话,急跑在前回家。后经多时,邻里都知道了,儿女感到可耻,邻里都嫌弃他们,并用猪来骂他们。儿女私下对猪说:“父亲作事不善,受身为猪,男女不得出头。父亲平日与徐贤者相往很深,您到徐家,我们送食物给您上供。”猪听到此语,泪如雨下,走向徐家。徐家离猪舍四十余里。到大业十一(615)年,猪死在徐家。确信业报不爽,能不谨慎吗?
转经善报
晋代有一个叫史世光的,襄阳人,咸和八年(333)于武昌亡故。第七日,沙门支法山为世光转《小品》经,疲倦入睡,听到灵座上好象有人声。史家有一婢女,字张信,见世光在座上着衣象平日一样,对张信说:“我本来应该堕入龙中,支和尚为我转经,昙护、昙坚迎接我上第七梵天快乐处。”昙护、昙坚都是支法山的沙弥,已亡故。后来支法山再来为他转《大品》经,又重来在座。世光活着的时侯以二幡供养,现在还在寺院中,于是叫张信把幡拿来送给他。张信说:“好”,便气绝而死。世光带着张信,拿着二幡,一同向西北飞去。飞到一青山上,山如琉璃色。到山顶看到天门,世光于是自己拿着幡,并命张信回去,给她一柱青香如巴豆,说:“把这个给支和尚。”张信未返还,便遥望世光直接进入天门。张信从原道返回,忽然复活,也不见了手中香,幡还在寺院中。世光和张信在家离开时,他的六岁的儿子用手指给奶奶看说:“爸爸飞上天了,奶奶没看到吗?”世光后来与十几位天人返家,徘徊后离去,每次来都能看到身着官帽,离开也一定会露出发髻。张信觉得奇怪,问他,回答说:“天上有帽子,用不到戴这个。”后来他戴着天冠,与天人们一起弹琴唱歌,一齐进入母亲的厅堂。张信问:“何必多次来到这里?”回答说:“我来这里是想让你们知道罪福,同时也为母亲娱乐的。”琴音清妙,不象世间之音,家人无论大小都听到了妙音。然而听到的声音好象似从隔壁传来,不能亲自看到演奏者,只有张信听到能独自分明。过了不久,他们离开了。张信亲自相送,看到世光进入一黑门,一会儿世光又出来对张信说:“舅舅在此,天天受到棰打,痛苦不堪。舅舅犯了杀人之罪,所以受到这个报应,可以告诉舅母请僧转经,才能稍有解脱。”
弃仙求佛
魏时西河石壁谷玄中寺僧昙鸾,氏族不祥,雁门人,其家离五台山很近,有神异之功。昙鸾因患有疾病,到处寻医问药,走到汾川秦陵旧城,进入城东门往上看到青云,忽然看到天门大开,六欲阶位看得清清楚楚,由此疾病痊愈。后来去江南陶渊明隐居处,寻求仙方,希望长寿。及到了这里,欣然相互交流,于是便将仙方十卷相赠以表酬谢来意。返回到了浙江,有神者鲍郎子,击鼓一次,涌浪便七日而止。正逢波浪掀起,无法渡过,昙鸾便去庙里祈请告知:果如所请,当为建庙以谢。一会儿,神就现形,状如二十岁,来告诉昙鸾说:“如果想渡过去的话,明天早上即可,但愿不要食言。”等到第二天早上,波涛因鼓而怒,等到进入船里,便静谧无声。于是安然到达,受梁帝器重,为江神更立灵庙。后来辞别梁帝返回魏国,想去名山按仙方修炼,行至洛下,遇上菩提流支。昙鸾前往启请说:“佛法有长生不死之法,能胜过本土仙经吗?”菩提流支嘲笑着说:“这是什么话?能比吗?此方有什么长生不死之法呢?即使有长生不死,终究要输给三有。”于是给他《观经》说:“这是大仙方,按它修炼,就能得到解脱生死轮回之苦。”后来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一心按经诚修净土。将到终日,幡花幛盖,显映院落,香气弥满,音声繁闹。魏兴和四年,亡于平遥山寺,时年六十七岁。
人鬼道殊
宋司马文宣,河内人,颇信佛法。元嘉九年,母亲及弟弟亡故。一个月后的早晨,忽然见到他的弟弟,身体在灵座上与平时无异,反复叹息,请求饮食。文宣试着与他说话:“你活着的时侯修行十善,如果按照经中所言,你当升入天中,如果在人道,为什么生在鬼道中呢?”弟弟沉默俯仰,无言以对。文宣晚上梦见弟弟,说:“平生所修善行,得报生天。灵床之鬼,不过是鬼魅罢了,不是我。担心哥哥疑虑,所以来告诉你。”第二天早上,文宣请僧转《首楞严经》,并让人击打灵床。鬼逃入床下,又跑出户外,形貌丑恶,全家惊恐,骂声不绝。鬼说:“我饿了,讨饭罢了,过几天就离开。”一会儿,母亲灵床头有一鬼,皮肤红色,躯体修长壮硕。文宣长叹,最初有些恐惧,一会儿就定下心来。鬼也相转迎合,出出进进,如同家人。此事京城辗转相传,来往观者,络绎不绝。这时,南林寺有一僧,与灵味寺僧含沙门,与鬼言论,心存疑虑。鬼说:“我过去曾为尊贵,因犯众恶,受报为鬼身。去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患,所行灾的不去触犯您罢了。但犯罪者极众,却滥用福善,所以才让我来监察。”僧给他钣食。鬼又说:“我自己有粮食,不吃这个。”含沙门说:“鬼大多认识我,你从何而来?何故作道人?”答曰:“人中来,出家因缘是本来的誓愿。”问他生死存亡的态度,都能一一应答。含沙门说:“人鬼之道不同,你既不求食,为何久留?”鬼说:“这期间正在收捕一女子,但她奉戒精严,所以很难捉到。滞留多日就因这个,给您添了不少麻烦,自此以后不再现形。”后来观者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时元嘉十年。
冥界游行
宋人王胡,长安人,叔父死了数年。元嘉二十三年(446),忽然现形,返还其家,责难王胡,以修养有缺,家事不理,惩罚王胡五杖。傍人及邻里都听到此言及杖罚之声。但只见杖罚之迹,而不见其形,唯独王胡感到象亲自受到杖罚一般。叔父对王胡说:“我不应当死,神道让我计算鬼录,现在大批冥界官兵恐怕要惊扰乡里,所以没有将它们带进来。”王胡也见到众鬼好象在村外吵闹。一会儿,叔父将要离开,说:“我来年七月七日还将回来,欲带你游历冥界,让你了解罪福之报。”到期果然返回来,对王胡家人说:“我现在要带王胡去游历冥界,看完后就将他带回来,不必担忧。”王胡就睡在床上,如同死去一般,叔父于是带着王胡遍览群山,看尽鬼怪,还未到蒿高山,有群鬼设宴,味道与世间不同,只是生姜特别鲜美。王胡想怀揣带回,左右人笑曰:“只能在这吃,不得带回去。”王胡后来又见一处,屋宇华丽,开阔明亮,帷帐整齐,有二个年少僧人居住。王胡进去拜访,二僧为他准备了杂果及槟榔等。王胡游历很久,备见罪福苦乐之报,准备回去。叔父对王胡说:“你既然已经知道善业可修,何必在家?白足阿练,持戒精严,可以为师。”长安道人脚白,所以时人称为“白足阿练”,特别为魏人所敬。王胡即奉其为师,在他的寺中,见到蒿山上所见年少二僧也在其中。王胡大为惊异,与他们叙旧,并问何时前来。二僧答曰:“我本来就住在此寺,过去无意与你们相识。”王胡重言蒿山之遇。此僧说:“你错了,哪有此事?”到了第二天,二僧不知何故离开。王胡告诉众僧过去蒿山所见,众人都感到惊讶。追寻二僧,已不知在何处,才察觉他们都是神人。
转经复生
赵国石长和,赵国高人。十九岁时,病了一个月余而亡,家里贫穷,未能及时入殓。过了四天,苏醒过来,说:“刚死时,东南行进,见到有两个人在整修道路,在石长和前五十步处,他行进有快慢,两人修道亦有缓速,常常保持五十步,而道路的两边荆棘丛生,都如鹰爪,看到人很多,都跑进荆棘中,身体划伤,地皆是血。见石长和独自行走于平坦大道,皆叹息说:“佛子独行大道中。”长和往前行进,又见瓦屋楼阁,约数千间。有屋甚高,上面有一人,形象高大,穿着官服,倚窗而座。石长和与他相拜,阁楼上的人说:“石君来了,一别二十余年。”长和这时心中回忆与之离别之时。长和相识者有马牧、孟承,夫妻先死已有多年。阁上人又说:“你认识孟承吗?”长和说认识。阁上人又说:“孟承活着的时侯不能精进,现在经常为我做洒扫之事;孟承的妻子精进,居处非常快乐。”举手指向西南一间房子,说:“孟承的妻子就在这里。”孟承的妻子开窗看见长和,慰问深厚,遍问家中大小平安,说:“石君回去的时侯可再来。”一会儿,看到孟承拿着扫帚从阁楼西面而来,也追问家中消息。阁上人说:“听说鱼龙超精进为诚信,你修持什么呢?”长和说:“不吃鱼肉,酒不经口,常转尊经,拯救疾苦。”阁上人告诉冥录主,审查石君名录,不要搞错。冥主打开名录说:“余三十年命在。”阁上人问:“你想回去吗?”长和对他说:“想回去。”乃命冥主用车乘两吏相送,长和拜谢告辞而归。不一会儿到家,家人讨厌其尸体恶臭,不欲让他附体,在尸体旁站立,看到死去的妹妹在后面推他倒在尸体上,于是才得复活。
国师智顗
隋代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俗姓陈,颖川人,大德英贤,自古无比。平日喜好居山习禅,道俗敬佩,君臣器重。智顗最初去天台山,先有青州僧定光,居住此地已有三十年,定慧兼习,也许是神人了。智顗到了天台山,与定光相见。定光说:“您还记得我早年在山上摇手呼唤吗?”智顗惊异不已,方知通梦是存在的。当时是陈太建七年(575)秋九月。又听到钟声充满山谷,众人都感到奇怪。定光说:“钟声是招集有缘之人。”智顗于是在此胜地居住,位于定光所居之北,佛垄山之南,螺溪之源。一会儿,看到三人黑帽红衣,手拿奏疏,告知可于此行事。于是智顗就在这儿创建草房,裁种树木,数年之间,渐成大街。定光说:“暂且随遇而安,到国清时,当有贵人为您立寺,殿堂满山。”当时还不能相信他的言论。智顗后来在寺北华顶峰,独自修苦行。时大风拔木,雷霆震吼,魑魅成群,千形百状,吐火狂嚎,恐怖难言。这时,智顗抑制隐忍,不为所动。后来又患身心烦恼,如被火烧,又见到亡故双亲,头枕智顗膝上,陈述痛苦悲伤。智顗用无上法忍,不动如山,所以乃使强软两缘,有感而消。忽然,智顗见三道宝阶从天而降,有数十梵僧乘阶而下,入堂礼拜,手拿香炉,绕智顗三圈,过了一会儿就消失了。他的高行灵感,就是这样,不可一一表述。在开皇十七年(597)十一月二十二日,智顗忽然对大家说:“我要走了。”言毕,端坐而亡于天台山大石像前,年六十七岁。圆寂后多有灵验。到了仁寿末年以前,智顗忽执锡披衣如平日,前后七次降于山寺。有一次还回到佛垄,对弟子说:“各行其业,会安泰无恙。”大家都亲眼目睹,不一会儿就消失了。
瑞像感应
晋时,有个名臣叫陶侃,字士行。有一个打渔的人,每天晚上都看到海滨有光,于是把这事告诉了陶侃,并去寻找。忽然,看到金像乘着波涛来到船傍。从雕刻来看,乃是阿育王所造文殊师利菩萨像。据过去的《阿育王传》中说:阿育王统领此洲,学习鬼王治理牢狱,怨忿者多。文殊现身油锅中,火旺水清,生出青莲。阿育王真心感悟,当日摧毁牢狱,造八万四千佛塔,并立佛像。起初,陶侃不信因果报应之事,看到这样的瑞应,尤加敬重,于是将它送到武昌寒溪寺,后来又迁至荆州。最初,金像在车中,多人可以举起,现在加上壮士数十也无法移动。高僧慧远敬重威仪,迎入庐山,没有阻碍。也许是圣灵感应,可以入内。隋末大乱,众僧四处逃散。有一老僧,不知何名,来与金像告别。像说:“你已年老,就住在这吧!何必舍我而去呢?”于是依所言留住。当时董道冲扰乱江州,其乱贼入山寻找财物,抓住老僧索要金银。老僧说:“没有。”于是用火烤他。老僧说:“我受烤至死,有污寺院,不如在寺院外。”乱贼将他带出寺外要杀了他,老僧说:“我年七十,不负佛教,等我正念完伸出脖颈时可下刀。”乱贼同意。已看到伸出脖颈,就要斩杀,刀反转刺入心脏,并从背出。群贼看到惊恐奔逃,跑到慧远墓处。当时天气清明,忽然有黑云如盖,电闪雷鸣,乱贼死去六人。江州士女衣物多藏于山中,于是乱贼不敢入山,江州城下则焚毁殆尽。
发愿造像
宋江陵长沙寺沙门释僧亮,独怀异操,持戒精严,常修西方净业,发愿造六丈无量寿佛像。听说湘州锢溪山铜器甚富,想化导鬼神,取来充用。于是,到刺史张邵处,告其原委,请派船数艘,壮士百人。张邵说:“这个庙很灵验,触犯即毙命,而且由蛮人守护,恐怕这次难以达到目的。”僧亮说:“有福同当,死则由我承担。”于是,张邵派出人船。未到一宿,神已知晓,狂风大作,鸟兽悲鸣。一会儿,僧亮即抵达,雾散天明。不到庙宇二十多步远,有两个大铜锅,看到一条大蛇十余丈长,从锅中腾跃而出,横身挡道,随从百人都纷纷退却。僧亮镇静地整理一下衣服走上前,提着锡杖对蛇说:“你前世做恶,所以今受蟒身,不信三宝,哪能自拔?我要造六丈无量寿佛像,听说此地铜材丰富,于是到此,希望开道,让我们过去。”蛇抬头看一看僧亮,缩身而退。僧亮亲自率众人收取铜器,只见床头有一唾壶,可容纳四升,有一条虫,长二尺有余,跳跃出入,于是放那不取。庙器重大者不收,只拿小的船载而归,守庙之人不敢抗拒。僧亮返还都城,铸造佛像。在宋元嘉九年,佛像铸成。神色庄严,威仪堂堂,造像灵异,京城传诵。
心向西方
宋时比丘尼慧木,姓传,十一岁出家,持小乘戒,住梁郡筑弋村寺。她开始读诵《大品般若经》,每天诵读两卷。师傅慧超,曾经建造经堂,慧木前往礼拜,就见屋内东北角处有一沙门,金色黑衣,脚不着地。慧木又于晚上躺着诵习,梦到西方,见一个浴池,有芙蓉花,多位化生之人,列于其中。有一个大的花儿,独空无人,慧木想登上去,用力攀登,不知不觉,诵起经来,且音声响亮。慧木的母亲认为她是着了魔了,把她唤醒。慧木的母亲已老了,口无牙齿,慧木常常于口中嚼后喂母。因为过中不食,年将而立,未受大戒。母亡后,慧木除草开坛,请师受戒。忽然,在戒坛处看见天地为金黄色,仰望西南,见一天人,穿着縤衣,衣色赤黄,离慧木或近或远,一会儿就不见了。大凡所见灵异都不与人说。慧木的哥哥出家,听到这个事想知道详情,就骗她说:“你出家多年,还不告知,可养发出门了。”慧木听后很怕,于是大致说了一下所见。只有静称尼听说她的修行,反复追问,慧木才详细地述说了一下。慧木后来与众一起礼敬无量寿佛,因她伏地不起,大家都以为她睡着了,踢她盘问,慧木竟然不答。静称再次反复追问,慧木说:“当我趴在地上的时侯,梦见去安养国见佛,为他诵《小品般若经》,已得四卷,因被踢了一脚就醒了,甚为遗憾。慧木于元嘉十四年(437)卒,时年六十九岁。
华严法界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释灵干,俗姓李,金城狄道人,常修净土,依《华严经》作莲华藏世界海观,及弥勒天宫观。至开皇十七年(597),生病而终,只是心还不冷,不敢入殓。后醒陈述说:“最初见到两个人,手持文书,立于门前,说:‘官人也须见一见师傅’。一会儿功夫,与他同行,犹如飞升。到了一个大园子,七宝树林,装饰如画。二人送达,即便辞退。灵干独自入园,极目远望,只见山林大地都是珍宝,耀眼夺目。树下花座,有的有人座,有的无人座。忽然,听到有人传唤:“灵干你来这了。”寻声望去,乃是慧远法师。礼拜后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是兜率陀天,我与僧休共同生活在这里。在我身后南面坐着的就是休法师。”慧远与僧休的形貌并不是本身,戴着开冠,穿着官服,光鲜绝世,但语调与从前依旧,可以辩识。慧远又对灵干说:“你与我的众弟子,以后都要生活在这里了。”于是醒来,重整旧业,与人绝交。到了大业三年(607),禅定初成,敕诏为道场上座,僧徒大增。到了大业八年(612),在本院内疾患渐重,就要逝去,眼往上看,不与人对视。过了一会儿,眼睑垂下,颜面如平日。沙门童真前来探病,灵干对他说:“之前看到青衣童子二人前来召我,跟随而去,至了兜率天城外没有入宫,如果抬脚远望,就能看见城中宝树花盖,如果平视的话,那什么也看不到了。”童真说:“如果现在就去那的话,很合我意。”灵干说:“天乐不会久远,总是要坠入轮回的,华严藏海是我所要的。”言毕气绝。一会儿,童真又问:“看到什么了?”灵干说:“看到大水充满,花如车轮。”灵干座在上面心满意足,不久便亡。
普贤显圣
宋沙门释道璟,扶风好畤人。本姓马,学业有成,幼时就小有名声。元嘉二年(425)九月,在洛阳为人做普贤斋,僧俗二道四十多人。已经七日,正在吃中饭,忽有一人,乘马进入堂前,下马礼佛。道璟说:“常人可不加礼。”此人登马挥鞭,忽然消失了,但见红光映天,很久才消失。元嘉五年(428)十二月,在俗家又做普贤斋,快完了的时侯,有两个僧人,穿着平常,直接进来礼佛。俗众中有人说:“如果是普通僧人就不必来礼拜,请问居于何处?”回答说:“住在前村。”这时,俗众中有个叫张道的,觉得奇怪,就上前礼拜。二僧出门,行走有数十步,忽然有飞尘直上冲天,追出门,二僧已不知所终。元嘉七年,道璟与同学来游京城,当时司空何尚之在建造南涧精舍,道璟留宿于此。到了晚上,忽然看见四人乘一辆新车,带随从四十人前来传教。来到屋内,呼与同道。道璟奇怪他们晚上来,而不与他们说话。就闭着眼睛,不知不觉就登上了车。一会儿,到了沈桥,见到一个贵人,随从数百人,都穿着黄衣,见道璟大惊,说:“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为何来这里?”于是,就让人相送。道璟回到精舍门外,相送之人就消失了,门也关闭如前。反复扣门,寺内众僧都感到惊异,开门让他进来,看所住的房子,窗还是关着的。
坐化而逝
隋襄州景空寺释慧意,俗姓陈,临原人,专习定业,常住不用灯火,但昼夜长明。有乡人不信,请他到另外一个院中行事,每晚偷偷地前往察看,全家都看到禅室通明。乡人信服,率众受戒。开皇初亡,预先知道自己将逝,端坐而化。还有襄阳开皇有法永禅师,将死的时侯,在寺院中七天七夜听到音乐,闻到异香,最后坐着而逝。又有岑阇梨,姓杨,临原人,在寺院西面伞盖山泉造诵经堂,每次诵《金光明经》,感动四天王前来听经,后来读诵藏经,都不会忘记,共计读诵三千余卷。他经常穿着粗衣,外出乞食,钵中剩钣就喂房内的老鼠,引来一百多头老鼠前来争食。鼠中有患病的,岑法师以手抚摩,都能痊愈。自己知道逝去之日,急唤汰禅师,嘱咐他上佛殿礼拜。大斋日将散的时侯,汰禅师对岑法师说:“去兜率天听般若去!”岑法师说:“你先去吧,我七日后就来。”这一夜三更坐化而逝。
圣僧示现
宋沙门释慧全,凉州禅师,开教授徒有五百人。有一个弟子,性情粗暴,慧全看不起他。后来这个弟子忽然自语道:“得到三个道果。”慧全因他没有修养而不信他所说的。慧全后来有病,这个弟子晚上来看他。当时门窗都关着,慧全感到惊异,想再试验一下,就告诉他明天再来。于是,将窗户塞紧,又加上双重锁。弟子半夜到了,径直到慧全的床前,说:“您可以相信我了。”又说:“您逝去后当生婆罗门家。”慧全说:“我坐禅修行已多年,难道还要生在那边吗?”弟子说:“您信道不坚,又兼习外学,虽然有福业,不能超脱。如果能施钣一圣人,可以得到道果了。”慧全于是设斋。弟子又说:“可以布施给僧伽,如果有需要的,也不要选择大人、小孩。”有一个小沙弥向慧全讨衣服,说是他的弟子。慧全说:“我想奉给圣僧,哪能给你?”后来回忆先前说所言不得选择人,于是便欢快的给他了。后日见到这个沙弥问道:“上次给你的衣服大吗?”沙弥说:“能得到这衣服,也是有缘事。”慧全方才悟到这个沙弥是圣僧所化的。弟子不久去逝了。去逝之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坟墓四边时不时出现白光。元嘉二十年(443),慧全还在,住在酒泉。
法安伏虎
晋沙门释法安,庐山僧慧远法师的弟子。义熙末,阳新县虎患多发。县里有一颗大社树,树下筑一神庙,左右居民数百,遭遇老虎而死的每晚就有一二人。法安曾游历到这个县,天黑的时侯,就想投宿在这个村子里。老百姓怕虎,早早就把门关了,而且都不认识法安,不肯接待他。法安就径直在树下通夜坐禅。拂晓时,有一只老虎背一个人到这里,扔在树北。它看到法安,欣喜若狂,就趴在法安身边。法安为它说法受戒,虎坐地不动,一会儿就离开了。天亮时,村人追寻死者到了树下,看到法安惊异不已,认为他是神人,所以虎不加害于他。自此以后,虎患便没了,众人都感到奇怪。于是,整个县里的士人都敬信佛法。后想在山壁上画像,得不到空青,想用铜青又得不到铜。到了夜里,梦见一个人到他床前说:“这里有两个铜钟,可取它来用。”天亮时,法安就挖地把它取出来,于是得以成像。宋孝明时,江陵长沙寺沙门慧远,本名黄迁,就是禅师慧印的弟子。慧远曾住在杨家修行般若,精进修行年余,很有感应。自己确定亡日,到期果然亡故。不久现形多宝寺,僧昙珣说:“明年二月二十三日,应当有天人相迎。”言毕不见了。昙珣于是每天都设大法会,建舍身斋。某日不适,自知必亡。三更时,听到空中音乐声起,香气缭绕。昙珣说:“远公之期已至。”不久逝去。
道仙祈雨
隋蜀部灌口山竹林寺释道仙,本为康居国人,以游走贸易为业,往来于吴蜀,积累了大量珠宝,值十万贯。后到梓州牛头山,恰遇高僧说法,感悟财富之累,于是将它们都沉于江中,投奔灌口山竹林寺出家。当初消发时,对众人誓说:“我不得道,誓不出山。”立志后不与人往来,栖身于野兽之中。打坐入定,一坐五日为期。有客人暗暗到门口,就惊觉而起,与他交谈。如果无人时,端坐静室,如入虚空之境。有时预告:明天会有客人来,人数若干。形貌衣饰,恰如所言。当时遭遇干旱,百姓惊慌失色,都来请他来祈雨。道仙就去龙穴,用杖扣门,唤道:“诸位为何嗜睡?”如他所言而醒,立刻黑云密布,大雨倾盆。隋蜀王秀镇守岷络,民不听命,秀勃然大怒,亲自率兵去捉拿。有坚决不从的,就地斩首。道仙听说兵至,旁若无人,端坐诵经。秀到山脚,忽然暴雨如注,一会儿大河涨满,官兵无计,担心失命,纷纷忏悔归依,远远礼敬道仙。于是乌云忽散,山路清明。秀躬身参拜道仙,一心归依。道仙为他说法。秀于是诚心祈请道仙到成都。到了静众寺,更加敬重,举城膜拜,号称仙阇梨。到了仁寿年中,返回山寺,亡后也葬于此山。
智严驭鬼
宋京城枳园寺释智严,西凉州人,年二十出家,以精进著名。曾游历西国,学习禅法。他博通经论,无人能比。从西域返回,取得的经论,未及翻译,到了宋元嘉四年,才与宝云等共同译出。不接受非份之请,靠乞讨自足。道德灵异,显幽皆为叹服。有一位见到鬼的说:“看到西州太社中有鬼交谈,说:‘智严公到了,我们可要回避,此人不可解。’一会儿,智严到了,问了一下姓名,果然是智严。”默默记住,暗暗礼遇。兰陵有一位叫萧思的,说一刘姓妇人有病,常见鬼来,呼叫可怕。当时就迎接智严来说法。智严到了外堂,妇人便看到群鬼一轰而散。智严进来为妇人说法,病就好了,于是叫全家敬奉五戒。智严清心寡欲,随受随施,年少周游,从不多驻留。他禀性淡泊,多不言说,所以,虽然他有很多善行,世上多不传。智严未出家时,接受五戒,但有触犯。后来出家授具足戒,常常怀疑不守,每每以此为惧。多年禅定而无所得,于是渡海重到天竺,请教众罗汉比丘。罗汉不敢判断,让智严入定,去兜率天宫请教弥勒。后得道而归,无疾而终,时年七十八岁。开始将尸体移到凡僧墓地,但尸重抬不起来,改移到圣墓,则飘然自轻。智严弟子智明、智远从西来告此瑞应,一起返回国外,以此推断智严确实是得道了,但不知道果深浅罢了。
地涌异花
唐蒲州仁寿年,有一个叫释道慧的,俗姓张,河东虞乡人。神清目明,气度不凡。虽然精通群典,但尤以《涅槃》、《摄论》独有心得。到了贞观二年冬天,有人请他开讲《涅槃》,他预知自己不久于人世,担心不能受请。前人不知,坚持请他,盛情难却,于是登坛讲经。开题告诸四众,悲叹开讲:“想到自己离圣人遥远,遇钝所言,不值示范,暂且以信心归向,自当觉悟。时不我待,愿各位好好用心。”逐文叙讲,恰好到了偈语的开头,即觉得失去意识,无疾而终,年七十五岁。当年十二月,送往王城子午谷中南山的北面,全境哀号,如丧父母。当夜降雪,周围三四里内,扫路通行,将尸体置于山岭。到了晚上忽然有奇异之花,绕尸体周围,于地涌出,有五百枝,长二尺多,形貌各异。众人惊叹,悲恸满山。于是折下带回城内,展示于诸位长者,并放入水瓶。及至来年五月,还未枯萎。如果没有护祐的话,哪会有这应的感应呢?晋州有人,本性喜爱田猎,最初不信,听到道慧的传说,去访问此山,所见空空如也。后悔哀哭说:“活着不能承受开悟,死不遇瑞应,为何无感应?如果有神道,但愿显灵。”言毕,从地中涌出奇异之花,长二尺。他倍感欣慰,发心敬信。
佛调灵异
晋沙门佛调,不知何国人,往来常山多年,为人质朴无华,当时人都因此而很敬重他。常山有兄弟二人奉佛,所住离寺院百里,嫂子的病很重,便带她出来到离寺院附近就医。哥哥于是就拜佛调为师,朝晚常在寺院中请教佛法。第二天,佛调忽然去他的家中,弟弟问了嫂子的病情,并问哥哥近况。佛调说:“病者尚可,哥哥也一切安好。”佛调离开后,弟弟也骑马而去,说了早晨佛调来过,哥哥惊问:“和尚早晨未离开寺院,你怎么能和他相见呢?”兄弟二人争相问佛调。佛调笑而不答,大家都感到奇怪。佛调独自一人进入深山一年多,带着干粮数斗,返回时还有余。有人曾跟着佛调上山,行至数十里,天黑下雪,佛调进入虎穴石窟中投宿,老虎回来横卧在石窟前,佛调说:“我占了你的居处,很不好意思。”老虎垂耳下山,跟随者惊惧不已。佛调自知亡日,远近都到了,于是与众人诀别说:“天地长久还有毁坏,何况人呢?如果能除尽杂念,专心求净土,形体虽然会腐坏,而神明必定会随同。”众人都流涕不已,佛调回到房中安坐,用衣服蒙住头而逝去。逝去后数年,佛调的在家弟子八人进入西山伐木,忽然看到佛调在高山上,仪态欢悦,大家都惊喜万分,礼拜佛调说:“您还在这里啊!”佛调回答说:“我经常在这里。”具体问了一些众人情况,不久离开了。八人放弃活计回家,向信众说了此事,众人没法验证所说,就打开坟墓,开棺不见尸体。
白足和尚
魏长安有位叫释昙始的,关中人,自从出家以后,多有灵异事迹。晋孝武太元之末,带着经律数十部往还辽东,宣传弘扬佛法,这大概是高丽听闻佛法的开始。义熙初年,返回关中传教。他脚白如面,虽然光脚涉泥水,脚未尝沾泥,天下都称其为“白足和尚”。当时长安人王胡,他的叔叔已死了数年,忽然现形返还家中,带着王胡游遍地狱,遍览各种因果报应事象。王胡告辞返回,叔叔对王胡说:“既然已经知道因果报应不爽,你要好好事奉白足阿练。”王胡访遍众僧,才见到足白于面的,于是就事奉他。后拓跋焘攻克长安,时博陵有一位叫崔浩的,少习左道,嫉恨佛教,为拓跋焘所信任,乃与寇氏天师一道游说拓跋焘,以佛教无益社会教化,劝他废除佛教。拓跋焘听信其言毁灭佛法,烧劫寺院,斩杀僧众。忽一日,有报一道人足白于面者到了宫门,拓跋焘命依军法处置,屡斩不伤。拓跋焘听到大怒,以自己所佩剑斩之,身体亦毫发无损。后拓跋焘命将其喂虎,虎看到都趴在地上不敢靠近。又试着以天师道人靠近虎槛,虎则吼叫。拓跋焘才知道佛教至高无尚,黄老不及。于是请他上殿,顶礼足下,后悔失信。于是开始为拓跋焘说法,让他辩明因果,拓跋焘大生愧。后拓跋焘因感生疾,崔、寇二人接着也发了恶病。不久拓跋焘亡,其孙继位,于是大弘佛教。
鸣钟解脱
唐京城大庄严寺释智兴,俗姓宋,洺州人,随首律师诵经持戒,心口相依,早晚不断。到大业五年(609)终天,担当寺院的管理人,按时鸣钟,僧徒无忧。同寺院僧有一位叫三果的,他的哥哥随从隋炀帝游江南,半路身亡。当初没有凶兆,通梦他的妻子说:“我行至彭城,不幸病死。因不持斋戒,现在坠入地狱,倍受诸苦,有谁能知道我的痛苦呢?所幸本月第一日,承蒙庄严寺僧智兴撞钟发响,声振地狱,一同受苦的一下子就解脱了。现在我处在欢乐之处,想着要报答他的恩情。你可以准备十匹绢,尽快送给他,并告诉他我的好意。”不觉从梦中惊醒,将怪梦告知他人,人皆不信。不久,又重新梦到众巫都说此事。后来经过十日,凶告又到,恰好与梦相同。其妻依梦将绢送给智兴,而智兴自言无德,将所受物品施舍给大众。寺主恭禅师等全寺院大德,都问智兴说:“何种因缘鸣钟并感此应?”智兴说:“我没有其它的法术,看到《付法藏》说:‘罽腻吒王受苦,由鸣钟得停’,及《增一阿含经》鸣钟偈,故尽力行之。严冬登楼,寒风刺骨,僧人给他羔袖,用以握钟椎。智兴自我勉励击鼓,手掌振破,不以为苦。首先发善愿,愿众贤圣同入道场,共同承受法食;然后三下,愿众恶道听到这钟声,共同离苦,快速得到解脱。如果所愿都能实现,立志常年奉修。众人都敬佩他的言行,所验不误。贞观六年(632)三月,得病,自知将亡,乃召众师友,不久亡于庄严寺,年四十五岁。
诵经降瑞
齐安乐寺有一位叫释僧辩的,姓吴,建康人,出家于安乐寺。僧辩小时侯喜好读经,哀婉回旋,称名于齐初,无人能比。曾在新亭刘绍家设斋,僧辩初夜读经,刚开始进行一章,忽然有群鹤降于台阶前,等到僧辩诵完一卷才飞走。于是声名远播,远近皆知。以后学者没有不尊奉他的。永明七年(489)二月十九日,司徒竟陵文宣王做梦在佛前咏《维摩诘所说经》一章,因发声而醒,就起来到佛堂中,按梦中所做法,再诵读古《维摩诘所说经》一章,于是便觉得音韵流畅。僧辩所传古《维摩诘所说经》一章,《瑞应本起经》七言偈一章,都是佳作。后人曾有传此经的,但多有讹误。僧辩在齐永明十一年(493)亡。
观音救难
宋京城祇桓寺有释僧苞,本是京城人,小的时侯在关中受学于鸠摩罗什。宋永初时,游历北方,渐渐进入黄山精舍,并在那建三七普贤斋忏,到第十七日,有白鹤飞来,聚集在普贤座前,午时进香结束后才飞走。到第二十一日天快黑的时侯,又有黄衣四人绕塔四圈后忽然不见踪影。僧苞小的时侯就很有志气,无有懈怠,所以日诵经万余言,经常礼拜佛像数百。后来向东赴京城,正逢祇桓寺开讲,僧徒云集,信众列席。僧苞刚到,人多不识。僧苞乘驴前来观看,衣服破败,堂内很窄,在户外坐在驴背上。高座主题合适,僧苞想发言,法师便问:“您叫什么名字?”,回答名“苞”。又问:“能‘苞’些什么?”僧苞答:“高座之人也可以‘苞’。”反复问了多回,都是先贤思维所不能及的。高座没有什么可以应对,于是退了下去。当时王弘、范泰听说僧苞的论辩,叹服他的才思,于是请他过来交流,但僧苞仍然愿意住在祇桓寺,开讲众经,佛法弘化,相续不绝。谢灵运听到他的名声也前来拜访,见到僧苞神气非凡,叹服不已。有人问他:“谢公怎么样?”僧苞说:“灵运有才气,但见识不足。”有一次,僧苞在路上看到一行囚犯,僧苞于是说法,劝他们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囚犯临危之际,念佛恳切。一会儿送酒给官吏使醉,囚犯解枷得免于难。宋元嘉中亡。
鬼魅救难
宋酒泉郡太守,到任没几天就死了。后来让一个叫陈裴的,出使这个郡县。陈裴忧愁不快,就让算命的占其吉凶。算命的说:“‘远离诸侯,放掉伯裘’,能破解这个,就没有忧愁了。”陈裴不能破解所言大意,算命的就说:“尽管去吧,自能破解。”于是陈裴就前往赴任,随行侍医有王侯平、史侯、董俟等。陈裴心中有所领悟,说:“这就是所谓诸侯了,”那就远离他们吧。陈裴躺在床上苦思冥想“伯裘”之义,不知究竟指的是什么。到了半夜,有个东西爬到陈裴的被子上来,陈裴醒来把它取下,这个东西蹦蹦跳跳,还能发出声音来。外边的人听到声响,就拿着火进来,想要杀了它。鬼魅于是说:“我实在没有恶意,只是要试一试府君罢了。”府君问:“你是什么东西?忽然来冒犯太守。”魅说:“我本来是百岁狐狸,现在变成鬼魅了,正好触犯府君,使您发怒,你就放了我吧。我字叫伯裘,如果府君有难,只要叫我的字,就能自我破解了。”陈裴听后大喜,说:“占卜确实是放‘伯裘’之义啊!”那就放了它吧。于是陈裴稍微打开被子,忽然有一道红光,如闪电般从门跑出去。第二天晚上,有敲门的。陈裴问:“谁?”回答说:“伯裘。”就问到:“做什么?”回答到:“说个事。”问到:“说什么事?”回答:“北边有贼。”陈裴追查,果然如此。以后每次有事总是事先告诉陈裴,于是境界之内无丝毫贼乱。人们都说:“有圣君出来了。”后来过了一个多月,主簿李音与陈裴的婢女私通,主簿很害怕,又担心伯裘来说,于是与诸侯合谋想杀了陈裴。正好傍边没人,就派诸侯拿着木杖,直接进入房中想杖杀陈裴。陈裴惊慌恐惧,呼叫“伯裘来救我。”,就有东西伸出,象一匹红绸,还有声音发出。诸侯趴在地上失魂落魄,于是就一一把他们捆绑起来。拷问来意,他们也都悉数招供。后又过了一个月,伯裘来与陈裴告辞,说:“现在可以成为神了,应当升天,不能再与府君来往了。”说完离开不见了。
唐晏受恩
梓州郪县有一个人名字叫做唐晏,他接受并持诵佛教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开始念诵经文以来,一直都未曾间断过。在长安元年(701)的时候,他为避难而寄住在普州安岳县。他在安岳县住了长达十二年之久,因此与当地的豪杰人士姚诠等十几户人家相交甚笃。
到了开元二年(714)的时候,他遇见了郪县以前的县令,就是住在窦界的慎男湜。慎男湜说由于他祖先怀贞先生的牵连,导致他从阆州贬谪为普州员外参军。慎男湜和崔刺史结成了亲家,崔刺史就提拔慎男湜成为了安岳县的县令。因为慎男湜之前是本部参议郎君的后代,唐晏便同大家一起筹措,为慎男湜设计升迁。但是这样的举动却损害了那些豪杰人士的根本利益,于是豪杰人士便对唐晏怀恨在心。
到了开元三年(715)的时候,雅州刺史刘朏被贬谪为普州刺史。刘朏接受了豪杰人士所进的谗言,将唐晏浮居并潜逃到安岳县的事写成了一篇奏折,打算偷偷的陷害他。唐晏每天晚上都会梦见一个僧人,这位僧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回去呢?你为什么不回去呢?”但是唐晏却不知道那些豪杰人士想要偷偷的陷害自己。幸亏安岳县录事厅里有一个叫做仁勖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唐晏,唐晏逃跑到了遂州方义县王孝古庄这个地方。他偷偷的潜伏在王孝古庄,这里和普州相隔八十多里路。这一年十二月十三号的时候,刘刺史派遣司法官员王泯,让王泯带领着手下的十几位随从,来到至孝古庄捉拿唐晏。至孝古庄的后面只有一大片竹林,竹林的周围全部都是空地,就连茅草也不会生长在那里。唐晏当时觉得既害怕又着急,在慌乱之中逃窜到了这片竹林里。他靠着一棵树躲藏了起来,他在树旁边一心一意的念诵《金刚般若经》,声声不息。王泯带着手下的十个随从,在竹林中到处寻找,树前树后,来来回回的寻找他,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只得回去了。唐晏就跑到遂州市张希闰的家中住下来。
开元四年(716)正月的时候,刘刺史又派遣普康县的张瓘,让张瓘带着书属长史韦伯良捉拿唐晏。这一年又恰逢主人张希闰任佐史官员。张希闰来对唐晏说:“现在有一个名字叫做张瓘的普康县录事,将刘刺史的文书交给了长史,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唐晏听了这话之后,又觉得非常惊惶害怕了。当天夜里唐晏梦见了一只大老虎,想要吃掉唐晏。他突然从梦中惊醒,坐了起来,看见墙壁角落里的床头柜前,有一个神王站在那里。等到唐晏走近床头柜仔细看时,没过一会儿神王就消失了。当天晚上三更时分唐晏就逃走了,正月七日时,唐晏到达了通泉县。唐晏在通泉县呆了十天。在这十天期间,他收到主人张希闰的书信,信中说正月七日时,韦长史派遣一些坏人到我家里来搜寻您,幸亏您提前感知到了,及时离开了这里。唐晏回到他的家乡,一直活到现在。这一切都是依靠般若神力的庇护。后来唐晏又有了新的去处,但是他前面的路并不顺利。他看见一条蛇横在他面前,虽然是寒冬腊月,他也经常看见蛇出没。自从唐晏念诵佛经以来,尽管他经常出入患病的人家,但他却从未感染上疾病。
清虚求泉
有一位僧人名叫清虚,长安三年(703)闰四月时,他在蓝田县南山中悟真寺里消暑度夏。这个寺里有一个坊禅院,从前院里面没有泉水。大家都到涧底取水,往返十几里路,禅院里面的僧徒众人,都因为取水这事特别劳累。华严法师唐藏和大家共同商议此事,大家请求法师为众人祈求泉水。僧人清虚对大家说:“这恐怕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但是那些僧人都说:“您既然在这里消夏,一心一意的念诵佛经,现在我们请您为寺庙众僧祈求泉水,也并没有影响您修道,但愿您不要推辞。”
清虚无法违背大家的心愿,打算找一个地方念诵经文。但是禅院的上坊和下坊都住满了人,只有禅院中间的一个弥勒阁是空着的。弥勒阁的大门总是被封锁着,没有人敢打开门。清虚看见了门锁,就想要打开这个阁楼。他开始在心中念诵佛经。寺庙主人和客僧都对清虚说:“不要打开这个阁楼,这个阁楼里面有一条黑蛇,,它的身体和钵一样大,身长两丈有余,蛇常常护卫着这个阁子,恐怕会损伤您的身体。”有一个僧人通报说:“江南有一个宫亭湖神,它的身长有好几里,可以自由变化,它也是一条大蛇,还可以呼风唤雨,就连湖神都来归顺佛祖了,更何况是这条小蛇呢?这条小蛇实在是无足挂齿。”僧人清虚向别人索要了钥匙去开门,他拿着火把径直走进去了,里面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只闻到了一股蛇腥味。清虚就烧香禀告说:“您听从了大家的使命,来守护这个阁楼。恐怕您是过去的圣贤,或者是山龙等神仙。现在弟子我来到阁楼里面,一心念诵佛经。”
清虚在阁楼中坐了三天三夜,专心致志,一心念佛。在清虚的意念中,看见三位妇女在弥勒阁西北方向的山腰处,用刀子在地上挖掘,突然又消失了。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清虚就面向东北,面对着泉涧闭上眼睛念诵般若经,清虚看见了一道泉水,从妇人用刀子挖掘的地方涌出来,从他的面前流淌过去。三五天之后,僧人便习以为常了,但是他还不相信真的有泉水,依旧念诵经文,又过了两天之后,泉水流淌得越发欢快了。僧人清虚就到妇人用刀子挖地的地方去诵经。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他就意识到泉水从他背后流出来了。三天之后,他就拿着手杖拔开木头和树叶察看,看见一块湿地,长和宽均有两尺左右,便用锄头挖掘它,发现了一支水脉。大家在这里做了一个小井,又诚心诚意的念诵了五遍经文,那个小井中就有了水,不知不觉水溢满了小井,又把水引到禅亭之中,供给大家享用。从此大家知道了圣人是有求必应的,有感必能通灵。就好比是般若经的功德无量,因此称赞它的人很多。
母子团圆
唐武德(617)年间,有一位江陵人叫做陈昭,他信仰佛教,每天都坚持吃斋念佛。他经常念诵金刚般若经,积累下了很多功德。有一条大蟒蛇,常常来到他的座椅旁边听他念经,他念完经以后,蟒蛇就离开了。每一天都是如此。他有一个邻居叫做力昌,勇敢彪悍,不信佛教。邻居看见大蟒蛇来到,怀疑这条蛇是妖怪,偷偷的伺机打杀这条蛇。
蛇被邻居打死了,蛇的冤魂向阎摩天子诉求这件事。阎摩天子派遣使者把力昌的魂魄抓到冥府中来。力昌的魂魄来到冥府之后,被大蛇缠住吞咬,疼痛难忍。力昌的魂魄托梦告诉他妻子说:“我活着的时候打杀了一条蛇,这条蛇本来是打算听一百卷经文的,这样它就可以升腾解脱了。可是蛇还差七卷没有听完就被我杀死了,我不应该打杀它的。现在我在冥府之中被那条蛇的灵魂咬得十分疼痛,苦不堪言,请你为我请一位僧人写七卷金刚经,并在佛祖面前忏悔,来解救我现在被倒挂起来,毒蛇缠身的痛苦。”他妻子醒来的时候回忆起了这梦,打算按照丈夫的叮嘱请人写经。
可是他们太穷了,没钱吃饭,更没有钱请人写经。他妻子十分悲伤痛苦。他们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僧护,年龄才五岁。僧护问母亲为什么哭泣。母亲说出了哭泣的原因,僧护回答母亲说:“您为什么不把我卖掉,来救我的父亲呢?”母亲痛哭着抱着儿子来到市场上,把儿子卖给了蜀地的客人,得到两贯钱。母亲和孩子分离了,母亲心痛得仿佛刀割一般。她请来僧人写了七卷经文,在佛祖面前诚心诚意的祈祷求福,第一希望丈夫力昌得到写经的功德,解脱他的苦难,第二希望母子可以团聚。
母亲自从和孩子分开之后,由于思念孩子,导致目盲了。但是她依旧每天都念诵金刚经,以在市场中乞讨为生。她的儿子和蜀客一起去了蜀地。一去就是三十年,孩子的继父继母相继去世了,有一天孩子突然忆起亲生母亲把自己卖掉了,换得了钱去拯救父亲的事,现在不知道亲生父母怎么样了。因此他收拾好了家财,又回到江陵一带去寻找母亲,但却没有找到。他就买了一座房子暂时住在这里。当时恰逢腊月节日需要祭祖,他请了几位老妇人到他家来诵念几卷金刚经,他在祭祖的时候说:“我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将我卖掉,来赎回父亲的罪过,现在我回到了家乡,寻找母亲,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但愿我的父母可以获得超升。”
其中有一位婆婆就颤抖着说:“孩子,我就是你的母亲。你五岁的时候,我把你卖掉了,用换来的钱请人写经来替你父亲赎罪。那个卖儿券还在我家的篮子里面放着。”僧护要来了券,读完了它,便觉得悲喜交集。他烧香祷告说:“由于天地佛祖的护佑,今天得以母子团圆。可惜母亲的眼睛看不见了,不能够亲眼看看孩子。”僧护拿水来漱口,然后跪在天地面前,为母亲舔她的眼睛,母亲的眼睛顿时得以重见光明,母子终于团圆了。这就是母子这么多年来读经祷告所获得的善报,看见这一幕的人无不感慨万千。
佛经延寿
唐代天宝年(741)间有一位判官叫做张某,张某奉命到淮南去。正在他们准备渡淮河时,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人从后面跑来,他也要渡淮河。黄衣人说自己有急事,想请他们带着自己一起渡河。船的守卫准备殴打黄衣人,抱怨黄衣人耽误了开船的时间,张某劝说守卫不要打人,说带着一位百姓渡河也未尝不可,张某还给了他一些食物,其他的人觉得很惭愧。不一会儿他们就渡过了淮河,上岸之后,张某就和黄衣人分路而行。
张某没过一会儿就到了前面的驿站,却看见黄衣人已经站在驿站门口了。张某对黄衣人说:“我刚才带着你渡过了河,你怎么又来了?你现在可以离开了。”黄衣人说:“其实我不是人。我想要和你商议一些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不能被你的左右随从听见。”因此张某屏退了随从。黄衣人说:“我是奉命来取你性命的,本来应该让你在淮河中溺死。刚才承蒙您恩赐给我一顿饭,因此不能忘记您对我的恩德,但是你只能在这里停留一天,你还是要随我走一趟,有些事情我要叮嘱你。”黄衣人又接着说:“你不要违背一天的界限,我虽然是使者,但是我在地下的职位也只是和人间的里尹方胥这些小官差不多。”张某上前去恳求黄衣人救他一命,黄衣人说:“人和鬼所走的路不同,最好不要互相逼迫,否则就不能免罪了。”张某拜谢了他。黄衣人说:“如果能够在一天之内转读一千卷续命经,就可以延长寿命了。”说完之后黄衣人就出去了。黄衣人走到门口又折回来说:“你认识续命经吗?”张某说不认识。黄衣人说:“就是人间的金刚经呀!”张某说:“今天都已经这么晚了,叫我如何能够把金刚经转读一千卷呢?”黄衣人说:“只要是人转读就可以了。”张某就呼唤他的家人和当地的老百姓,一共大约有好几十个人一同转读经文。到了第二天晚上,终于转读完了一千卷金刚经。
这时黄衣人又来了,对张某说:“判官已经免除了你的死罪,但是你还是必须和我一起到地府去一趟。”大家都看见黄衣人和张某一起出了门,张某见到了阎罗王。大家都说转读了一千卷金刚经已经足够延长他的寿命了。鬼官员拿出检验本进行核对,上面记载的内容和张某所说的话完全一致。阎罗王双手合十,然后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就应该给他增加十年阳寿。”便把张某放还了人间。张某走到人间的入口处时,黄衣人告诉他说:“作为追索你性命的判官,我回来的太晚了,现在已经遭受了锤杖的惩罚。”说罢就掀开衣服给张某看他的伤痕。希望张某能够补偿一些钱给他。张某说:“我是一个穷苦的人,况且我又在返还人间的途中,可能有所不便。”黄衣人说只要两百千钱就够了。张某说:“如果你要的是纸钱的话我可以给你五百贯。”黄衣人说:“谢谢你的好意,但是我是一个德才浅陋的人,哪里能够接受您给我这么多钱呢?只要两百千钱就足够了。”张某说:“现在我也是鬼了,又在返回人间的路上,恐怕很难办到呢!”黄衣人说:“您只要在心理面念叨着这件事,请你的妻子把钱给我,我自然就可以得到了。”
张某诚挚的在心里念叨起来,没过一会儿,黄衣人对他说钱已经全部拿到了。过了一会儿,黄衣人又过来跟他说,你的妻子想要把钱给我,但是阿奶却不肯给我。黄衣人又让张某在心理面默念,让阿奶把钱给他。没过一会儿,鬼说,已经拿到钱了。张某觉得有点昏昏然,仿佛落入深坑里面一样。张某又活过来了,张某请假回了家,把这件事很详细的跟家人说了。他的妻子说她做了个梦,梦见丈夫死了,要求给她两百千纸钱, 于是准备去集市上买。但是阿奶却说梦里的事是不值得相信的。当天晚上阿奶又做了同样的梦,于是她们将两百千纸钱烧了,因此黄衣人得到了钱。十年之后张某才去世。
儿女如意
孟州有一位寡妇,传说这位寡妇信奉佛法,不吃荤腥。她十分贞洁,自从丈夫死后,就没有再嫁人了,一生都是一个人过日子。她下决心要画一幅地藏菩萨像,但她却没有足够的钱。她在亲友处筹集来了十九个铜钱,雇佣了一个画工来画像。画工画了一个八寸的佛像,不过是黑白水墨画,没有在上面添加色彩。当时恰逢国内十分混乱,这幅画突然之间丢失了。三个月之后国内的混乱才得以平息。这位寡妇祈祷这幅画能够失而复得,因为她想要为画像添上色彩,但一直都没有找到这幅像。寡妇白天黑夜都叹息着念叨这件事,突然寡妇被一个恶魔纠缠了一个多月。
有一天晚上,恶魔命令她第二天早上再回忆一下过去的那幅画像,要求她对这幅画像多加爱护。这天晚上她梦见画像在她枕头旁边,她舒展开右手,在身边摸来摸去的寻找,一心想找到它,发现画像果然在枕头旁边。这幅画像仅仅只有画的边缘稍微有一些磨损,其他部分还是和原来一样完好无缺。寡妇欢天喜地的把画像安置在房间里面,每天都供奉着佛像,对佛像做礼拜。
时常有亲戚朋友来规劝寡妇说:“妇女应该遵守三从四德,少年时跟从父母,成年时跟从丈夫,老年时跟从孩子。如果哪一天你年纪大了,那么谁来照顾你呢?所以你应当听从我们的教诲,让我们来为你寻求一位丈夫。”寡妇说:“夫妇应该在一起的,我没有丈夫在身边伴随,就算我有丈夫的话,他也未必会照顾我。没有丈夫也给我减少了不少麻烦。”她推辞掉了亲戚朋友的好意,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但她偷偷的对地藏菩萨许愿,说:“我还没有到特别衰老的时候,我不愿意过早的死去。”
这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并觉得有所感通。她梦见有一个沙门,手上拿着一颗宝珠,说这是如意珠。沙门用锡杖使得寡妇的嘴巴张开,把如意珠放进了她嘴里。她在睡梦中觉得自己仿佛吞下了什么东西,当时便觉得自己有了身孕。于是她告诉亲友说:“我怀疑自己违背了妇女的道德,妇女是以在守寡时怀孕为耻辱的,所以不敢不对大家说出来。”寡妇打算跳下深渊作为对自己的惩罚,她在梦中听见空中有一个声音在对她说话,那个声音说:“你一个人为什么要损害两个人的生命呢?”寡妇从梦中惊醒过来了,打消了自杀的心思。听说了这件事的人都觉得很奇异。等到怀胎满月的时候,寡妇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的神情都很庄严。寡妇回忆起了梦中的内容,为男孩取名叫做地藏,为女孩取名叫如意。这两个孩子从小就特别孝顺,见到这两个孩子的人们都很同情他们,把衣服和饮食施与他们。因此母亲和这两个孩子就衣食无忧了。大家都说这是神灵的感应。
有一天,这两个孩子居然走失了。过了三天之后他们才回家,母亲询问他们到哪里去了,男孩子说:“我到西方的安乐世界去了,见到了菩萨和众神。母亲您应该很乐意到那里去生活。”女孩子说:“我到兜率天去了,去拜见了弥勒佛,那里充满了男女神仙。母亲您愿意到那里去生活么?”母亲说:“我是女儿身,恐怕无法享受天国的安乐,如果我在天上生活,恐怕依旧会是女儿身。现在我愿意往西方去。”两个孩子十分欢喜。母亲把地藏菩萨图修补好了,每天都会诵读佛经。这位寡妇在她七十八岁的时候去世了,这时有两道白光从天而降,覆盖在她身上,她的身体升入空中,并向西方消散开去。两个孩子将他们住的房子做成了精舍,称之为如意寺。后来两个孩子都出家为僧了,还奉劝人们归心于地藏菩萨,说见到地藏菩萨灵验的人很多。后来就不知道这两个孩子去了哪里,只有如意寺还保存着,只不过这座寺庙现在已经被破坏得很严重了。
李琚写经
唐代有一个人的名字叫做李琚,他在太中九年(855)四月十六日突然患了病,迷迷糊糊的时候,看见一个自称是行病鬼王的人,辱骂他说:“你多次触犯了我,我一直都没有带你走,明天我将会带三个女人一起来,你一定要快快的安排酒饭招待我们,这三个女人都是我的妻子。”李琚觉得很奇怪,就问:“你怎么会有三位妻子呢?”这时却只听见乒乒乓乓的声音,那个说话的人却不见了。那个人来了四次,到了四月二十一日的时候,那个人来和李琚告辞,李琚也送别了他。等到李琚回家的时候,就觉得身体异常的轻松,就在佛堂前面行礼,将就吃了一碗粥。吃完了粥刚准备走的时候,忽然被风吹去,连停都停不下来。没过一会儿就到了一座大山前面,看见无边的江海。李琚和牲畜一起站在岸边,找不到方向。过了很久之后,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人问李琚,说:“你是谁呀?跟我走吧。”才走了四五步,就看见刚才的江海已经离自己很远了。黄衣人又问:“你做了什么好事?如果你没有做过好事的话,就已经在刚才的江河之上化成猪羊等牲畜了,你仔细的告诉我,恐怕阎罗王会问起来。”
李琚就说:“我在成都府的时候,曾经带领着很多人在净众寺里面建造了一堵功德墙,又曾经为大慈寺写了大藏经,已经写好了五百多卷,有很多人都称赞我呢。”使者就引着他一起向前走。走了大约五十里路,就看见一座大城,进门几里之后,看见殿上端坐着一个僧人,身长七尺有余。使者就对鬼王说:“这个人一心一意做善事,一点也没有欺骗您。”鬼王就询问黄衣人,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拿到文书的?是如何把这些普通人带来的呢?”黄衣人回答说:“我看见山下面有人,就把他领来了,我并没有拿到追拿别人的文书。”鬼王说:“你赶紧把他带出去。”于是黄衣人和李琚就看见他所做的功德全部都在大殿之上,石碑上面记载的清清楚楚,他所建造的墙很宽大,因此而获得的好处就写在这堵墙的后面。使者把李琚领走了,又来到另外一个院子里面,让他坐下来,对李琚说:“你今天之所以到这里来是因为汉州的刺史韦某死去了,所以请你来代替他做刺史。”李琚没有理会黄衣人。六七天之后黄衣人就把李琚放回了人间,李琚一路上经过了十二个地方,这十二个地方都是王的居处,每一个院子里面都有侍卫守护着,每一个人都跟李琚说让他写一卷金刚经。
后来李琚到家了,黄衣使者和他告别的时候,握着他的手说:“请你为我写一卷金刚经吧!”这时候李琚走到了一座塔下面,他觉得头痛,这时就听见有人说:“我是道安和尚,我故意把你的头敲了两下,但愿你永远坚持这颗信奉佛教的心灵。”李琚醒来了,看见观音菩萨站立在自己的枕头旁边微笑,立即就明白了一切。妻子和孩子环绕着李琚的尸体,哭着说:“他已经死了七天了,只有心上面还是暖暖的。”李琚写好了金刚经,把写好的经文给了要求他写经的那些人,他自己也毫不倦怠的诵读金刚经。
夜光遭报
唐代有一个人叫做师夜光,是蓟门人。他年少的时候就十分聪明,很爱学习。他觉得佛教僧人非常的高雅,很崇拜那些僧人,就出家为僧了,还是住在自己的家乡。仅仅只花了十年的时间,师夜光就掌握了所有的佛教经典。有一个沙门叫做惠达,惠达的家里非常富裕,有数以万计的金银财物。惠达很欣赏师夜光的博学多才,因此和师夜光成为了好朋友。当时玄宗皇帝对神仙方术很有兴趣,在全天下搜寻有名的高僧和方士,但是夜光由于贫穷,没办法到那里去面见皇帝,心里面常常觉得失落无奈。惠达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就给了七十万钱来支持师夜光,让他可以去面见皇上。
惠达对师夜光说:“以您的博学和才华,我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您了,当今的圣上提拔重用天下的豪杰,您必定会出类拔萃,享受到天子的恩宠。从此之后你就可以平步青云,名扬四海了。您成为天子宠臣的那一天就指日可待了。到了那个时候,您一定会桃李满天下,请您那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我这个老朋友。”夜光拜谢了惠达,说:“十分荣幸得到您馈赠给我的这么多金银,让我可以西去,以后如果我能够得到一官半职,我一定会报答您的恩惠。”师夜光到达了长安城,用金银贿赂了九仙公主左右的随从,就得到了皇上的召见。皇上命令内臣选择十个博学多才的僧人,和方士一起议论时政,夜光有幸当选为其中的一位。他现场和大家一起探究玄奥之理,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解释一些让人疑惑不解的现象,其它的僧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师夜光的。皇上听了师夜光的辩论之后,觉得非常惊喜,就下诏赐给他银印章和红色的绶带,拜为四门博学之士。每天陪侍在皇上身边,还赐给他很多很多的荣誉和官职,给他的金银和绸缎数以千计,当时的人们都称师夜光为皇上最宠爱的臣子。
惠达从蓟门来到长安,去拜访师夜光。夜光听说惠达来了,以为惠达是来向自己索要欠债的,所以觉得很不高兴。惠达领悟到了夜光的意旨,于是就向夜光告辞离去了。惠达回到蓟门之后的一个多月,夜光害怕惠达还会再次到长安来,于是就秘密的写了一封信给蓟门的元帅张廷珪,信里面说:“住在蓟门的一个叫做惠达的人到我这里来了,他污蔑毁谤说你训练士兵,修理兵器,打算叛变谋反,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凭借你对国家的忠诚,天下人都知道你对皇上是忠心耿耿的,你应该消灭这些不真实的言论,一定要对散布谣言的人加以惩戒。”张廷珪看完了信之后觉得既惊讶又气愤,当即招来了惠达,用鞭刑杀死了惠达。
过了几天之后,夜光突然看见惠达来到自己家里面,惠达大骂:“我用几十万钱资助你,让你能够西行到长安去面见皇上,你居然如此的毁谤我,导致我冤枉的死去了,你深深的辜负了我呀!”说完这句话之后,惠达就一跃而上,拖拽着夜光,很久之后惠达才消失不见了。师夜光家里面的书童和仆人都亲眼看见了这一幕。没过几天之后,夜光就死了。
(出自于:《宣室志》)
神灵相助
有一位僧人,名字叫做释朗,是凉州人。魏国正在抓一些壮丁攻打凉州。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向来都特别少,因此魏国的士兵就逼迫僧人,用僧人来充实军队,他们把这些僧人分成不同的编队。魏国的士兵获得了胜利,整个凉州城都被魏兵占领了,还获得了三千名僧人,这些僧人成为了战俘。他们被将军带到了魏国主公的住所里。主公说:“僧人应该坐禅修道,现在却来当兵,应该把这些僧人全部杀死。明天就把他们全部斩首吧。”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火红的热气有几丈长,贯穿了整个太阳。天师寇谦之是个被主公信任的臣子,他启奏魏国的主公说:“现在上天将一件奇异的事情降临到我们这里,就是因为这些僧人去做士兵并非是出于他们自己本身的意愿,但愿您不要杀死他们。”
皇帝的弟弟赤须王也很同情这些僧人,因此魏王下达命令,赦免了这些僧人。就连那些被抓来服劳役的人也一同被赦免了。只有释朗等几位僧人依旧被关押在牢狱之中。等到魏军向东边走准备回去的时候,释朗和几位僧人决定一起逃跑。但是军队的防范非常严密,根本就无处可逃。东西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也不知道这些悬崖峭壁有多深。悬崖峭壁的旁边有一棵大树,这棵树的树叶在悬崖的一侧垂掉下来。释朗和这些僧人就把绳子系在树上,然后抓着这根绳子滑下了悬崖。当时已经是深夜了,四周一片漆黑。悬崖底下全部都是荆棘,根本就没有让人落脚的地方。他们准备爬上悬崖,但是又害怕这样做会被那些士兵发现。他们几个人左右为难的抓住绳子,上也不行,下也不行,就这样僵持了一会儿。但是大家体力有限,没过一会儿就都坚持不住了,他们就说:“现在我们的厄运来临了,只能念诵观世音了。”就都一心一意的用头轻轻的击打石头。没过一会儿就看见了亮光,亮光是从太阳那个方向照过来的,照得天地一片光明,他们看见荆棘从中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就依靠着这束光明,都滑落到了地上。等到每个人都安全到达地上之后,光明突然消失了,又陷入了一片黑暗。因此大家知道是神灵来帮助他们的结果。他们非常庆幸,并有所感叹,就都安稳的睡去了。
过了很久之后天亮了,他们又害怕被军队发现,准备赶紧离开这里,可是山高谷深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只有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这时候有一只大老虎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大家又说:“虽然我们脱离了被俘的灾难,终归还是逃脱不了虎口。”僧人释朗却说:“并非像你们说的那样,正是因为我们的诚意感动了上天,所以刚才有了光亮。现在我们遇见这只老虎,这难道不是圣人在给我们带路么?”他们两个人径直走到老虎面前,老虎带着他们向前走去。如果释朗和僧人走的慢了一点,跟不上老虎的话,老虎就会稍微停一停,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就找到了回去的路,而那只老虎也不见了。他们就沿着大路前进。七天之后就回到了仇池,后来他们又从梁汉出发,抵达了荆州,最后就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出自于:藏T 册 50 经号2060 经名 续高僧传 25 卷 史传部 [0646c07] )
道悦轶事
有一位僧人叫做张道悦,是荆州昭丘人。他十二岁的时候在玉泉寺里面受戒,出家做了和尚。他安于贫苦的生活,能够坚守僧人的节操。尤其善于念诵大品法华经,他以念诵经文作为自己的职业。他得到经文都会念诵一卷,人们都觉得十分奇异。僧人们刚开始进入玉泉寺时,没有大钟。张道悦在泉水的源头处得到了一片怪异的石头,他把石头悬挂起来击打它,石头发出来的声音清亮长远。张道悦在玉泉寺里每念诵完一卷经文的时候,就轻轻的敲打一下这个石头,听见声音的人无不肃然起敬。张道悦念诵经文的声音高低起伏,流畅和谐,婉转动听,就像小溪流水一样,听见的人都忘记了疲惫。常常在这里往来经过的人都有吉祥的预感。
有一天张道悦突然得了病,肚子被水胀的很大,都鼓起来了,好像一面小鼓似的。这时候张道悦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了,只是一心一意的念诵般若经。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念经的时候,肚子突然裂开了,流出了很多水。等到张道悦用手摸肚子的时候,发现那些肿胀都没有了,这个肚子胀的毛病也消失了。张道悦认为这是自己念诵经文而获得神仙护佑的结果。
以前朱粲这个地方,曾经受到强盗的侵扰,有一次张道悦把守山林的时候,盗贼来到这里,请求他减少税收,将剩下的粮食作为恩惠分给盗贼。盗贼们抢走了粮食,他们把粮食拿回去煮的时候居然不能煮熟,因此无法食用。盗贼很惭愧的将粮食送还给了张道悦。过了几天之后这些盗贼又来了,想要加害张道悦,准备杀死他。张道悦坐在地上,很平静的说:“你们把我害成了这样子,我打算自己回到寺庙里去自杀。”于是盗贼放开了张道悦,让他在前面引路。走了几步之后,张道悦席地而坐,他说:“我是一个沙门,而不是为你们引路的人。我的身体本来就是浮幻的、虚无的,你们想杀了我的话就动手吧。”那些盗贼被他的高尚所折服,将他送回了寺庙。
张道悦一生都不穿丝绸做的衣服,他只穿麻布做的衣服。汉阳有一个名字叫做王至山的人,亲眼目睹了张道悦的风态仪表之后,就决定出家做僧人,请张道悦替他受戒。王至山又送了很多礼物给张道悦,但是张道悦一件礼物都没有接受。王至山用上等布料做了三套长衣来送给张道悦,问张道悦为什么不穿丝绸做的衣服,张道悦回答说:“丝绸做的衣服是蚕以牺牲了它们的生命才换来的,我怎么能够侮辱佛教的名节呢?因此我只穿布做的衣服,只吃素食,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来传达佛教的慈悲胸怀。”王至山说:“仲由不以自己被别人称之为老师为耻辱,沙门僧人固然应该有慈悲之心。”张道悦吃的很少,而且从不吃得全饱,只吃九成饱,把剩下的一份粮食留给飞禽走兽,作为它们的食物。那些飞禽走兽被张道悦的慈善所熏陶,因此有的飞鸟会飞到他的肩上来,有的飞鸟会停留在他的手掌之中。
虽然张道悦穿的是最普通的衣服,但是他身上却从来没有跳蚤或者虱子之类的虫子。有时候张道悦来来回回的在村庄里面走着,向别人乞讨虱子,并且把这些虱子喂养起来,很诚心的劝告人们不要杀害它们。张道悦在山上居住了五十多年,在他七十二岁的时候,在他所居住的房子里面过世了。永徽年(649)间,有人在青溪旁边看见一位僧人,他拿着手杖在洗脚。那个僧人自称是般若禅师。说完之后就不见了。因为他活着的时候经常念诵般若经文,因此人们用般若来称呼他。
(出自于:藏 T 册50 经号2060 经名 续高僧传 25 卷 史传部 [0661c21])
观音给力
有一个僧人叫做关法通,京兆鄠人氏。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为僧,但是他身体不好,体质很弱,一阵大风来了就能够把他吹得东倒西歪,就好像是一块布随风飘动一样,因此他的同学和朋友都很瞧不起他。他常常因为这件事情而整夜哭泣。
有一天他对着观音菩萨像感叹着说:“我听说菩萨和圣人对信徒是有求必应的,我希望您能够降幅到我身上,让我不再受别人的欺负和侮辱。”因此从此之后他就不分白天黑夜的念诵观音经文。一年多以后他回到家里拜见自己的亲生母亲,早上吃完了早饭之后,就在自己家院子里的一棵树下面打盹儿,他睡着的时候流下了不少口水,估摸有三升左右。母亲见他这样,以为有鬼物来欺负他,就把他叫醒了,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关法通说,我刚才看见有人让三头驴子驮着三袋筋骨给我,我刚刚吃完一头驴子驮着的筋骨之后,就被您叫醒了,因此就失去了另外两头驴子驮着的筋骨了。从那一天之后关法通就觉得自己的身体好了起来,变得身强力壮了。他暗自举起了一块大石头,竟然也不觉得有多么沉重了。
寺庙里面有一个僧人叫做戡。戡是整个寺庙里面力气最大的人,关法通偷偷把戡的袈裟偷了过来,放在大石柱下面。戡的袈裟不见了,以为是鬼神的作为。关法通笑着把石柱举了起来,为他取出了袈裟。戡觉得非常惊讶,并被他折服了。有一个大石臼重达五百多斤,关法通把这块大石头背过来,供寺庙里面的僧人使用,现在这个大石臼依旧可以蓄藏很多水,以供应鸟兽饮用。
隋高祖非常重用关法通。少数民族地区为隋高祖贡献了一个人,据说这个人是个非常强壮的人,他在北门之外和别人比赛相扑,没有人能够胜得过他。隋高祖有点可惜的说:“难道我们国家就没有身强力壮的人了么?”就把关法通召来了,让他和这个人进行相扑比赛。关法通说:“为什么要让出家人来做这样的事情呢?我一定会知道他的力气,让他来抓抓我的手我就能知道他的力气了。”别人把那个人叫过来了,关法通任凭他来捉拿自己,那个人很努力的去捉拿关法通,关法通都不以为意。后来轮到关法通来捉拿对方了,关法通很快就抓住了对方的手,这时候对方的手居然流血了,血液溅了出来。那个人就躺倒在地上祈求饶命。关法通放开了他的手,说:“我不敢再捉你的手了,我担心你的手会被我捏碎掉。”那个人就心服口服的认输了。
这时候整个朝廷里面的人无不举手庆贺。在京城依靠力气生活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来拜访关法通,关法通很轻松的就把坚硬无比的豆麦捏得粉碎,而且还可以倒拉着牛车走。当时的壮士称关法通为天力士。
隋炀帝末年(617)的时候,关法通在隐南山这个地方避难。他背着一个硙和一个犊子,充分的显示了他的力大无穷。没过几年之后,他的母亲去世了,他把母亲葬在了山峰之上,把母亲埋葬好了之后他又回到了隐南山。虽然他的力气可以敌得过一百个人的力气,但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力气大而欺负弱小。并且他还十分精诚节俭,当时的人们都非常推崇他。在武德初年(617)的时候他去世了,终年五十六岁。
(出自于:藏 T 册 50 经号 2060 经名 续高僧传 25 卷 史传部 [0663a28])
佛塔放光
有一位僧人名字叫做净辩,姓韦齐,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崇拜儒家学说,常常听别人讲述孔孟的故事。孔墨老庄的思想学问是他所感兴趣的。忽然有一天他厌倦了红尘凡事,就摒弃了一切杂念,出家为僧。他读遍了所有的经文和律令,对幽冥之事也略知一二。后来他又被其它教派的人纠缠,最后他选择了在山林中隐居,淡漠世事。他没有考虑太多,只是学习禅定。
在开皇时期,净辩搬到京城的净影寺中去住,拜在止远公门下,又进一步学习了禅定的境界。他跟随着迁尚僧人学习了大乘佛法。他研究大乘佛法研究了很多年,最后终身都以此为职业。他曾经和以前的一个朋友对一件事的看法有分歧,那个朋友说了很多毁谤他的话,但是净辩却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他说:“我想着我和他初次见面交谈时,我们聊得那么愉快,彼此的情谊仿佛是琴瑟一样和谐,现在我们分开了之后,难道我就能够说他的坏话吗?”当时的人们都因为他对故友的这种态度而觉得他很高尚。
后来皇上下诏书请他把舍利子送到衡山寺去,这个寺原本叫做大明寺,是陈宣帝因为想念禅思而建立的。当净辩的船到达江陵的时候,由于风高浪急,他的船停泊在港口里面,停了三天都无法前进。这时候风浪还没有平息,恰逢行程又很紧迫,他觉得既害怕又无奈。于是就一心一意的念诵佛经。波浪顿时退去了,他们就趁着风浪平息了之后顺流而下,进入了湘江之中,这里的水情特别复杂。他又像刚才那样念诵佛经,这时候船就很顺利的前进了,半个月不到就到达了衡州,又行了些时候就到达了岳寺。
净辩到山上亭中观看时,发现这里地形平整,非常适合建造佛塔。在寺庙的正南面有一块大石头,净辩就在香炉前烧香祈祷说:“我一定会在这里建造佛塔,希望上天给我降临一些吉祥的预兆。”他们就看见岳寺顶部的白云自上而下,连绵不断,长达四十里都是云海。云海一直连绵到他打算建造佛塔的地基处,在那里绕了三圈之后才回来。过了很久之后云海才逐渐消失。大家又闻到奇异的香味,僧人和百姓一起庆贺这件事,因此净辩很快就建成了佛塔。
这座山有一位禅师叫做顗,他鉴别过很多僧人。顗曾经得到过一粒舍利子,原本准备建立大佛塔时使用,但是这粒舍利子安放在寺庙里面十年了,都没有呈现出奇异的景象,直到现在把它送到了新佛塔中才呈现出奇异的景象。舍利子的颜色有时黄有时白,大小形状也会随时变化。
现在衡山县建造了这座显明寺塔,塔中的舍利子大放光明,照遍了整座城镇。僧人和普通百姓都看见了。古老的故事传说这座寺自从三百年前建立起来开始,但凡有善事发生它就一定会大放光明,到现在已经是第三次放光了。这难道不是帝王播撒洪福,记挂着老百姓的表现吗?舍利子放出光明确实是有理由的呀!净辩也因为出现奇异的景象觉得欣慰。于是就把他这一生的见闻综合起来,写成了一部感应传,一共有十卷。后来哪里举行佛事活动就会去请净辩做主持,净辩在大业末年(617)的时候去世了。
(出自于:藏 T 册 50 经号 2060 经名 续高僧传 26 卷 史传部 [0676c25] )
义鼋报恩
扬州有一个叫做严恭的人,他本来是泉州人,家庭富裕,没有兄弟姐妹,因此他的父母非常爱他,从来不违背他的要求。太建初年(568)时严恭满了二十岁,他向父母禀告说:“请您给我五万金钱,我想去扬州买东西。”父母听从了他的话,严恭带着钱坐船往扬州去了。船行了十几里之后,在江中遇见了另外一只船,这只船上载着鼋,是准备拿到集市上去卖的。
严恭询问了对方之后就知道了这件事。严恭非常同情那些即将死去的鼋,于是他对主人说:“我想要赎回他们。”鼋主人说:“我的鼋个子很大,一只鼋得要一千钱我才肯卖。”严恭问一共有多少只?主人说有五十只。严恭说:“我刚好有五十万钱,愿意用这些钱来赎回它们。”鼋的主人很高兴的拿走了钱,把鼋给了严恭,然后就离开了。严恭把所有的鼋都投放到江中去了,乘着一条空船到扬州去了。那个鼋主人离开严恭走了十几里之后,船被水淹没了,鼋主人也死了。
那一天严恭的父母在家里,黄昏的时候有五十个穿着灰衣服的人来到他家,要求借宿一晚,并且送了五万钱给严恭的父亲。他们对严恭的父亲说:“您的儿子在扬州市,让我们把这些钱带回来给您,希望您全部收下。”严恭的父亲觉得很奇怪,怀疑儿子死在了扬州。于是仔细询问他们,他们说,严恭是平安的,但是他不再需要这些钱了,因此让我们把钱给您带回来。严恭的父亲接受了这些钱,并把这些钱记做本钱。但是这些钱都是湿淋淋的,好像落入了水里一样。严恭的父母留宿了客人,并招待他们吃了饭,客人在这里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告辞离开了。
过了一个多月以后,严恭回家了,父母觉得很高兴,就询问他让别人把钱捎回来的原因,严恭说并没有这件事。父母告诉了儿子客人的衣着打扮和送钱来的具体时间,居然就是赎回鼋的那一天。因此他们知道了五十位客人都是被他赎回来的鼋了。
父子都觉得很惊讶,就一起到扬州去建造寺庙,专门书写法华经,最后举家搬迁到了扬州。家境也变得更加富裕了。他们建造了很多房子,作为专门书写佛经的地方。这些房子庄严清净,他们提供很丰富的物资给写经的人,有十几个书生在这里写经文。扬州当地的老百姓和僧人都很崇敬这一家人,人们称严恭为严法华。严恭的一位亲戚曾经找他借了一万钱,严恭毫不含糊的借给了他,亲戚拿了钱之后,用船载着钱回去了。他的船在回去的路上被水淹没了,那些钱全部落进了水里,但是船上的人却没有溺死。那天严恭到钱库里去,看见有一万钱全都是湿淋淋的,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严恭觉得很奇怪,后来遇见了那位亲戚,才知道湿淋淋的钱就是他借给别人的那些钱。
有一位商人,到宫湖的神庙里面,用酒饭来祭祀神仙,并送上一些礼物。当天晚上这位商人做了一个梦,梦见神灵将这些礼物送还给了他,神灵对他说:“谢谢你为我送来这么多礼物,希望你将这些礼物带给严恭,来供应他请人写经的费用。”此时他送给神仙的礼物都出现在他眼前了。因此商人感慨万分,他把这些礼物送到严恭的家里,还添加了几倍的礼物一起送给严恭。
后来严恭到集市上去买写经用的白纸,刚好钱不够,忽然看到一个人,拿着三千银钱给严恭,说:“这些钱送给你去买纸。”说完之后就消失了。但是钱却还在严恭面前。佛教的力量居然如此神奇,严恭遇见的奇异之事还远远不止这一件。隋朝开皇末年(618)严恭去世了,他的孙子延续了他的事业,那时候有很多盗贼来到江州,盗贼们互相约定不要去严法华的家族中作恶,因此他们一家人得以保全。严恭的后人一直抄写佛经,直到现在。
(出自于:藏 T 册 51 经号 2082 经名 冥报记 1卷 史传部 [0790b16] )
神僧显圣
陇西有一个人名字叫做李大安,他是工部尚书李大亮的哥哥。在武德年(618—626)中期,李大亮成为越州的总管,李大安就从京城到越州去看望哥哥。李大亮派遣了几个奴婢和李大安一起到越州来。他们到达谷州鹿桥的时候,找了一个客栈投宿。其中有一名奴婢想要谋杀李大安,这个奴婢等到李大安睡熟了之后,用一把小剑刺向他的脖子,那把小剑洞穿了他的整个脖子,奴婢还没有来得及把剑拔出来就逃走了。李大安惊醒之后就呼喊奴婢,那些没有背叛他的奴婢赶来了,准备帮他把剑拔出来。李大安对奴婢说:“如果把剑拔出来了,我就会死亡。你们给我拿来纸笔让我写一封信。”奴婢就让李大安写诉状告官。李大安把状子写好了之后,县官也来到了这里,于是把剑拔了出来,为他清洗了伤口,敷上了药物,李大安就去世了。
这时李大安仿佛在做梦一般,梦见一个东西,有一尺来长,四五寸厚,看上去好像是猪肉,这个东西距离地面大约两尺左右,它从窗口来到李大安的床前,它说:“你快点把我的肉还给我。”李大安说:“我不吃猪肉,怎么会辜负你呢?”于是听见门外面有人说弄错了地方,这个东西就往回走,依旧从窗口出去了。
恍惚间李大安看见院子里面有水池,清浅可爱,水池的西边岸上,有金色的佛像,大约有五寸高,没过一会儿佛像就变大了,变化成一个僧人,披着一件很新很干净的袈裟。僧人对李大安说:“你受伤了吗?现在我为你把伤痛带走,你的病就会痊愈。你回到家之后,应该要多念佛多行善。”于是僧人就用手抚摸着李大安脖子上的伤口,然后就离开了。李大安记下了僧人的样子,他看见僧人袈裟的背后有一小块地方被红布补起来了,大约有一寸见方,看上去非常明显。
后来李大安就苏醒过来了,可以坐起来吃东西了。十几天以后,他的几个好友,都是一些京城官员人家的子弟,他们把李大安接回了家。家人都来探视他,李大安详细的跟家人说了他受伤的经过,以及见到僧人和佛像的事。其中有一位妇女听他说完了这些事之后,就说:“自从李大安离开家以后,李大安的妻子让奴婢请来画工为李大安画佛像。佛像画成了之后就用红笔在衣服上写字。佛像画好了之后,家人看见佛像背上有一点红色,因此就要画工去掉这点红色,画工却不肯去掉它。现在这点红色依然在佛像背后。”
那一点没有去掉的红色印记的形状跟李大安说的一模一样,李大安起床和家人一起观看佛像,像中的僧人就是李大安见到的那一位,他背上的红点就和补的那个地方一模一样。大家都惊叹于这件事的奇异,所以都崇尚信奉佛法。李大安的妻子夏侯氏就是郎州刺史绚的妹妹。她首先对大家讲了这件事,后来李大安哥哥的儿子李适裕成为了大理卿,他也这么说。
(出自于:出自于:藏 T 册 51 经号 2082 经名 冥报记 2卷 史传部 [0794a24])
普贤施救
安陆有一个人叫做秦安义,他从小到大一直以放鹰捕猎为职业,每天被他杀害的生灵成千上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所杀害的生灵早已无法计算了。有一些不信佛法的人就说,秦安义喜欢杀生,但是他的身体依旧好好的。
在他五十八岁的时候,突然患上了身上长疮的毛病,全身都是浓血,身上散发出来的臭气让人无法靠近。秦安义的妻子早上看他身上的疮口时,每一个疱都像是雉的嘴巴一样。这样的疱是很少见的。他呼喊儿子时,大家都觉得他的嘴巴像雉的嘴巴一样。秦安义的妻子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亲属。凡是见到过秦安义的人,都说他的嘴唇像雉的嘴唇一样,栩栩如生。那时候有一位使者,请来了僧人俊法师。并且向法师说明了秦安义的情况。俊法师说:“这个人积累了太多猎鹰的罪恶,现在他的身体正在偿还他以前吃过的东西。现在后悔太迟了,是很难治疗的了。”僧人问秦安义说:“你现在觉得身体怎么样?”他回答说:“我的身体仿佛被舂一样,每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就看见无数的鸟兽咧着嘴争抢着吃我的肉体和骨骼,但愿大师能够治疗我的疾病,救我一命。”俊法师说:“你现在就遭受了如此大的苦难,你今后所遭遇的苦难会更多,你必须要忏悔你的罪恶。”秦安义说:“愿意听从您的教诲。”俊说:“你应该画一幅普贤菩萨像,才可以被免罪。”没过一会儿,秦安义就死亡了。亲属无不悲伤哭泣。
俊劝他的家人画一幅普贤佛像,在普贤菩萨面前忏悔。三天之后秦安义苏醒过来了,他说:“刚开始时我看见了牛头马面,他们很生气的抓住我说:‘你真是个笨人,你所杀害的雉鸡一类生灵,进入了你的身体,咀嚼你的皮肉。至于那些被你杀死的鹿和羊之类,它们都在大厅里面轮流诉说你是如何让它们死于非命的。阎罗王依据它们所说的情况,派遣了使者把你招去问讯,你现在非去不可。’”牛头马面就回去带了四个人来,把秦安义带到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车子前面,这时候刚好有一个人在接受烈火酷刑,因此秦安义暂时没有受此酷刑。秦安义进入了阎罗王的大厅,他看见成千上万的禽兽被枷锁束缚着,自己也被绑了起来。这时有一位沙门进来了,阎罗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双手合十对沙门行礼。沙门进入大厅之后找了一个座位坐下。阎罗王等沙门坐下之后自己才坐下。沙门说:“这个人是我的信徒,他的亲人家属都在供养我。他已经对他的罪过进行悔改,请你赦免他,将他放回去。”
阎罗王说:“您说的话我不敢违背,现在我会依据他所杀害生灵的情况,把它们招来一一审核,您看如何?”沙门说:“有很多人都在为他的罪行忏悔,对于那些被他杀害的生灵,所有的怨恨都解开了之后,他才能脱离苦海。”阎罗王说:“确实如您所说的那样,我应该将他放还。”阎罗王站了起来,对沙门行了礼,然后说:“请您和他一起回去吧!”这时候那个沙门就和秦安义一起出去了。走着走着就看到一个出口处,秦安义出去之后就消失了。
这时候秦安义的亲人对他说:“我们为你画了一幅佛像,这幅佛像拯救了你。”秦安义听见这话之后,悲喜交加,他身上的疮口都愈合了,气力也调和顺畅了。因此秦安义舍弃了他所有的财产,来供养佛像,并且削发为僧。他告诫他的家族子孙说:“不要犯罪,不要杀害生命。如果做了坏事,就会遭受惩罚。地狱之事都是实有的,无法赦免你的罪过。”他说完这几句话之后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出自于:藏 T 册 51 经号 5084 经名 三宝感应要略录 3卷 史传部)
文殊灵验
东晋(317—420)时,在庐山有一尊文殊菩萨像,当时有一位名臣叫陶侃,字士衡。建旟南海的渔民每天晚上都看见海边上散发出亮光,渔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陶侃。陶侃依据渔民的话去海边寻找。没过一会儿就看见一尊金像随着波浪渐渐靠近了船舷。陶侃拾起金像,看到上面的铭文,证明这是阿育王制造的文殊师利菩萨像。
以前有传闻说,阿育王占领了这个州之后,就学习鬼王,制造了一系列非常残酷的刑罚。文殊菩萨在受刑人中现身,大火燃烧着清水,开出了青青的莲花。阿育王心中有所感悟,当天就拆除了监狱,废除了酷刑。并且建造了四万八千座佛塔,建立了八万四千尊佛像。这是阿育王做的善事之一。刚开始陶侃并不是完全相信因果报应,后来亲眼看见这样一个吉兆,就非常尊重佛教了。
陶侃就把这尊金像送到了武昌寒溪寺供奉。后来佛像又被迁往荆州,因此派人去迎接佛像。佛像刚刚到达那里时,几个人就可以把佛像举起来,现在十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都无法移动它。过了几天之后,那些迎接佛像的人乘船归来,刚刚上船时,船就被风浪淹没了。使者把这件事告诉了陶侃。陶侃听了之后就到原来的那座寺庙里去。但是路途遥远,当时正好是隋朝末年,盗贼四起,僧人都各自逃跑了。
有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僧人,来和佛像告别。佛像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在这寺庙里但住无妨,为什么要离开寺庙呢?”老和尚听了佛像的话,还是住在寺庙里面。当时董道冲带领着贼寇侵扰江州,他的随从进入寺庙搜寻财物,抓住了这个老和尚,向他索要金银。老和尚视死如归的说:“你们把我杀死之后,我的尸体会弄脏寺庙,不如到寺庙外面去吧!”贼寇把老和尚带到了寺外,准备杀死他,老和尚说:“我七十年来从来没有辜负过佛教。”他说完这句话后,就伸长了脖子对贼寇说:“可以动手了。”贼寇同意了。贼寇看见他伸长了脖子准备受死时,就准备砍死他。可是这把刀反而直刺贼心,刀贯穿了贼人的胸脯,从背后出来。其他的盗贼很害怕,就东奔西走,逃到很远的一个墓丛中。
这时候原本天气晴朗的天空忽然变得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其余九个盗贼都被雷电击中身亡。江州百姓和他们的财物大多数都藏在山边,但是盗贼不敢进山。江州城外都被盗贼扫荡一空。佛像现在在山东林寺的阁楼上面。武德中期(618)时,石门谷的风吹得林寺向北边倾斜了。僧人本来想把寺庙移正,但是却不便施工。他们向山神祈祷,希望有大风吹来,把寺庙扶正。不久之后果然有一阵大风从北边吹来,因此寺庙就复原了,还是和从前的一样。
(出自于:藏 T 册 52 经号 2106 经名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2卷 史传部 [0417b04])
惠达弘法
现在慈州城郭附近的安仁寺西边,有一座刘萨何法师的庙宇。西晋末年的时候,这个乡村本来叫做文成郡,是晋文公避难的地方。在这里东南方向不远处,平原上有一个人名叫刘萨何。我们到刘萨何庙里去探访游玩,因此打听到了关于他的一些故事。
刚开始刘萨何在世上,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经常杀害生灵,根本不信奉佛教。没过多久之后刘萨何就病死了。苏醒之后他说:“在去地狱的路上,我见到观世音对我说:‘依据你的罪恶,应当遭受深重的苦难。念在你的无知,我暂且放你回去。现在洛阳齐城丹阳会稽有座育王塔,你应该前去礼拜,这样就可以免除你从前犯下的罪过了。’”
刘萨何复活了,他洗心革面,开始信仰佛教。别人知道他复活了,都来问他缘由。他就为大家弘扬佛法,广施仁义。僧人都非常信任他。每年的四月八日举行佛教大会时,平原当地的老百姓都用美酒佳肴来供奉神灵,从早上到中午都在宴饮游乐,宴饮游乐到中午时分就停止了。中午之后大家就一起唱佛教歌谣,歌咏佛教三宝,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后来刘萨何出家为僧,法号慧达。百姓像敬仰日月一样敬仰他。人们经常看到佛教的一些神奇现象,因此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刘萨何白天就在高塔上为大众讲述佛法,晚上他就进入蚕茧之中静心休息,早上再从蚕茧中出来。他也不住到房屋里面去,因此俗称他为苏何圣。苏何在胡语中就是蚕茧的意思,因为他总是住在蚕茧里面,所以这样给他命名。
现在这个村里立下了很多佛堂,佛堂中立了名为胡师佛的佛像。现在安仁寺庙里建造佛像的规章很严格。有很多老百姓到寺庙中去烧香祈愿。每年正月时,佛像就在不同的村落间自由来去,但是佛像的来去并不依据功利。如果胡师佛愿意到那个村里去,那么只要两个人就可以把佛像抬起来送过去。他额头上的纹路舒展开来就表示他很高兴,这个村里这一年之中的死伤之事就会很少。如果他不愿意到那个村里去,就算是有十个人来抬,他也纹丝不动。当他额头上的纹路紧密的合在一起,他的神色就表现出忧虑悲伤,这个村里这一年就必定会有很多灾难祸患。因此百姓到现在还依据他来分辨吉凶。也有人认为这是观世音假托他的形象来向大家预测吉凶,因此称他为惠达。
惠达写了一卷经文,在百姓中广为流传。但是全都是用胡语写成的,读者都可以读懂它。我早就听说过这件事,还花费了两年时间亲自到乡村附近寻访他的遗迹,探寻事情的缘由。黄河两边有慈隰山,附近的百姓都来供奉他,都讲述着他的故事,就像我前文中说的那样。现在这些地方都建立了土塔,上面放置着用蚕茧系在一起的柏刹,模仿惠达栖息之处。刘萨何在本乡之中颂扬佛法,在东边建造了丹阳塔等一些佛塔,并且已经完成了礼拜诸事。
西边接近凉州番和御谷的地方,人们拜祭山川,将佛像请出来,走到甘肃酒泉西部时,刘萨何去世了。他的骨骼又小又细,像葵花籽一样,每块骨骼中间都有一个小孔,可以用绳子把它们串连起来。因此至今都还有一种风俗,凡是有灾难的人,就到寺庙中去寻找珠串,找到了的话就是吉兆,找不到的话就是凶兆。有人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就在观音像的身上将它取走,到了晚上珠串却不见了。第二天早上再去寺庙寻找时,珠串依旧在佛像手上,因此僧人和百姓都很崇尚他。
(出自于:藏 T 册 52 经号 2106 经名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3卷 史传部)
僧彻育人
绛州有一位德行优良的僧人,名字叫做僧彻。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他在孤山西边盖起了房子,房子周围有很多树木,这里的景色非常迷人。僧彻曾经在山上行走,在一个泥土洞穴之中,看见一个得了癞病的人。他浑身都是疮痍,臭烘烘的,向僧彻乞讨食物。僧彻觉得他很可怜,就把他叫了出来,带着他一起回去。僧彻在自己的房子旁边为他建造了一个泥土房子,并供给他衣食。
僧彻还教他念诵法华经。可是这个人不识字,性格又很顽劣,僧彻就逐字逐句的教他,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是僧彻从来没有懈怠过,总是不知疲倦的教他。这个人念诵经文念到一半的时候,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教他念经,从此之后就稍微聪明了一点,等到他念完五六卷经文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身上的疮口慢慢愈合了。等到念诵完一部经文之后,他的皮肤表面都平复了,身体恢复到了正常健康的状态。因此他知道念诵经文是可以治疗疾病的。曾经有人得了身上水肿的毛病,僧彻就派遣他给别人治病,那个人很快就痊愈了。他自己也说念经可以治病。
后来房仁裕做了秦州刺史,表彰了僧彻所建造的精舍,称之为陷泉寺。刚开始这里没有水,僧彻经常跑到山下很远的地方去取水来供应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一天突然有一个地方陷下去了,陷下去的地方有泉水流出来,因此称这个寺庙为陷泉寺。僧彻专门以劝人行善作为自己的职务。他自己学习禅业,附近的居民崇敬他就像崇敬自己的父亲一样。
永徽二年(651)正月的时候,僧彻突然对大家说:“我马上就要死亡了。”他端坐在绳床上面,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当时天气晴朗,花却像雪一样洁白,花香一直没有消失,周围两里的树叶全部都变成了白色,这样子一直持续了三天,花儿好像是轻粉一样。三天之后树叶才变成了绿色,这时候僧彻已经死了。从他去世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可是他还是像从前一样独自坐在那里,身体也没有变坏变臭,只有他的双眼流下泪来。
失而复得
北齐(550—577)时,有一个冀州人是军人,他随着军队去讨伐梁国,但是他这一方战败了,他被敌人捉去做了奴隶。他的父母在乡下没有他的音讯,就以为他战死了,为了替他他求福,就建造了一个用砖做的佛塔。佛塔做好了之后,举行了一次斋宴,请了几百位百姓和僧人。大家坐好了刚准备吃饭的时候,听见有人敲门,他的父亲出门查看,看见一位相貌俊秀的僧人,僧人对他的父亲说:“请给我一些斋饭和稀粥,用布手巾把它裹起来给我,还请您给我一双鞋子。”主人请他留下来吃饭住宿,僧人却不肯留下来,他说:“我想早一点回去,没有时间坐在这里吃饭。”主人听从了他的话,用新布裹好了粥饭,又拿了一双新鞋子送给他。僧人接过了鞋子和饭就离开了。
那天大家用斋的时候,主人的儿子正在江南草地上为别人放牛。这时他忽然看见一位僧人手上拿着一袋食物和一双新鞋,僧人走到这位奴隶旁边,对他说:“你想要回去见你的父母吗?”奴隶哭泣着说:“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僧人和奴隶一起坐着吃了饭,吃完之后僧人把鞋子给他,让他穿上。僧人把袈裟平铺在地上,让奴隶坐在袈裟上面,僧人把袈裟的四个角拎了起来,连人和袈裟一起举起来挥了挥,大约移了两丈多之后,奴隶和袈裟就一起落地了。
奴隶睁开眼看的时候,僧人和袈裟都不见了,而自己却已经在家门口了。奴隶进了家门之后,看见大家正在用斋,他的父母又惊又喜,就问孩子,孩子把前因后果详细的说了一遍,看看手巾里面,还有没吃完的饭和鞋子。这就是他父亲之前给那位僧人的东西,乡亲们都很惊讶,于是就争先恐后的信奉佛教。那一天刚好是这个月的六号,所以就以此为他们所建造的佛塔命名,称之为六日佛塔,这个佛塔现在还保存着,乡村里也流传着这个故事。
无钥开锁
河东有一个叫做董雄的人,他少年的时候就虔诚的信仰佛教,几十年来一直吃斋。贞观中他担任大理丞的职位。贞观十四年(640)春天,他又担任连季山僮事,属于御史台。有一天皇上龙颜大怒,下令惩治书侍御史韦崇等人,上面查问的很急迫,把他们抓起来严密的看守着。大理丞李敬玄和司直王忻都被此事牵连,他们和董雄一起被禁闭在一个房子里面。他们都被牢牢的锁住了,董雄就专心念诵法华经普门品,几天之后就已经念了三千遍。晚上董雄一个人独自坐着念诵经文,枷锁突然自己脱落掉到地上去了。李敬玄和王忻一起来看掉下去的枷锁,枷锁却依旧锁着,锁钩一点也没有坏,但是钩锁却相离了好几尺远。李敬玄和王忻都觉得很奇异。
董雄害怕受到上面的责问,于是就告诉守卫,让守卫看锁。监察御史张敬酒命令一个官员打开锁,官员点燃蜡烛仔细察看,看到锁钩并没有开启,但是锁和钩竟然自然的脱开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又打开锁,重新把董雄锁起来了。并且在这把锁上贴上了纸封条,还在封条上写了字。官员走了之后,董雄又坐着念诵经文一直到五更时分,这时候锁又自动脱落掉到地上去了,好像是被人打开了一样。董雄觉得很害怕,就告诉了李敬玄和王忻,李敬玄和王忻都说一大清早不方便请官员来查看,大家一起来看这个锁,钩锁都在地上,但是锁却是合闭起来的。他们贴了封条的地方也丝毫无损,根本看不出被动过的痕迹,钩子也紧密的关闭着,根本就没有能够打开的道理。
李敬玄从小就不相信佛教,他看见自己的妻子朗读经文,常常对妻子说:“这些是胡地的神仙,你为什么要读这些经文来讨好胡神呢?”直到他看见了董雄的这件事,才深深感叹悔悟了,他现在才知道佛乃是大圣,没有人可以企及,佛的力量确实是不可思议的。这时候李敬玄和王忻也一起念诵八位菩萨的名称,念满了三万遍之后,当天晚上,他们两人的锁也自动脱落了,看看他们的锁和董雄的锁一样,李敬玄就彻底信服了佛教,并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后悔和愧疚,后来他们三个的冤情都得到了昭雪。李敬玄就写了法华经,画了八位菩萨的像,回去专心供养他们了。
佛祖劝善
执师子国西南部几千里之外有一个独岛,岛上面有五百户人家,他们都以捕鸟为生,没有人听说过佛法。那时候有几千条大鱼,从海里来到岸上,每一条鱼都说出了人话,唱着南无阿弥陀佛。捕鱼的那些人看见了之后,也不知道鱼儿为什么唱这句话,只能依据鱼儿们唱的句子来为它们命名,称之为阿弥陀鱼。每当有人唱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这些鱼就会渐渐的靠近海岸,人们频繁的唱着,频繁的捕鱼杀鱼,但是那些鱼儿也不害怕,也不离去。这些鱼肉的味道很好,如果那些人久久的唱着这句话,那么他们所捕得的鱼肉的味道最鲜美,唱的很少的人就要很辛苦才能捕到这种鱼。整个岛上的渔民都非常喜欢吃这种鱼,因此以唱南无阿弥陀佛为他们的职业。
最开始吃这种鱼的一个人去世了,他死了三个月之后,又乘坐放着光明的紫色云朵来到了海边,他告诉岛上其它的人说:“我是最早在这里捕鱼的渔民,我死了之后到了极乐世界。那些大鱼儿,其实是阿弥陀如来变化而成的,这位大佛怜悯我们的愚笨,就变成了大鱼的样子,劝我们念诵佛经三宝,如果有人不相信,请你们去看看你们吃剩的鱼骨头,那些鱼骨头都是莲花。”岛上其它的人觉得很高兴,于是去看那些被他们扔掉的鱼骨头,确实都是莲花。见到这一幕的人都有所感悟,于是就断绝了杀生的恶念,专门念诵阿弥陀佛。在岛上居住的所有人,死后都到了佛教净土之中。因此这个岛屿荒芜了很多年,后来狮子国狮子贤大阿罗汉,依靠着自己的神通到达了这座岛屿,才得知这个传说。
舍利显灵
孙皓(242—284)做皇帝时有一个人呈上奏折说,佛教礼法将会使很多中国人受到感通,不应该把他列入到胡神的行列之中。孙皓就召集了所有的沙门僧人,布下了士兵包围了寺庙,想要杀死沙门,废黜佛教。孙皓对僧会法师说:“佛祖如果真的是神灵,我们就应该崇敬他,如果佛祖并没有什么灵验,我就要废黜佛法,杀死僧人。”因此有很多僧人要么自尽而死,要么就逃到城外去了。
僧会法师和孙皓约定,七天之后佛祖一定会显灵。第七天的时候,法师将铜钵盂装满了水,放在寺庙的正中间,法师说,马上钵盂就会发出亮光,照亮这里。这时忽然听见放在寺庙中间的钵盂里面发出了响声,就看见一粒舍利子出现在钵盂里面,它发出的光亮把整个庙宇都照的十分光明,舍利子浮在钵盂里面的水上,孙皓和其他人一起上前观看,大家都觉得十分惊讶。
僧会说:“请您用最大的力气击打这个舍利子,请您用最重的锤子作为击打它的工具,舍利子具有金刚般的品质,它一定不会有任何损坏。”孙皓准备依照他的话做,法师说,请您先读经做礼拜,烧香散花,大声唱,如果佛祖垂恩,如果佛祖真的有灵,那么请您赦免所有僧人。请佛祖立刻显灵,今天如果佛祖依旧不显灵的话,那么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来信仰佛教了。僧会说完之后,孙皓就拿了一把最重的军锤,锤下生风的狠狠击打舍利子,看见的人无不颤栗害怕,屏住呼吸,等待结果,结果锤子碎了,但是舍利子却依旧毫发无损,舍利子放出万丈光芒,照亮了整个寺庙。孙皓彻底叹服了,劝法师为大众宣讲佛法。
孙皓还在建唐大市北边建造了一座佛塔,这座佛塔后来也放出奇异的光辉。元嘉十九年(442)秋季的时候,这个寺庙一整夜都大放光明,照得整个江面上都非常艳丽。有奇异的火光从佛塔的第四层开始渐渐向上,从寺庙的西边一直绕到寺庙的南边去,仿佛是着火了一样,借着光辉向上涌,形成了一朵巨大的莲花。因此又建造了一座寺庙,称之为建切寺,孙皓把自己的居住地的名字也改称为佛地了。
般若报恩
天水郡有一个人名字叫做张志达,他的书法写得很好,可是他却信仰道教而不信仰佛教。有一次他到一个亲友家里去拜访,书写了一些大品般若经,刚开始他并不知道这是大品般若经,还以为这是道教的老子经。他就问亲友,这是不是老子经,亲友开玩笑说这就是老子经。张志达就把经文拿过来书写了三排,写完了第三排之后,他就发现了这并不是老子经,觉得非常生气,就离开了亲友家。
过了三年之后张志达因病而死,过了一夜他又复活了,他流着眼泪悲喜交加的又后悔又感恩。他到那位亲友的家里去,对那位亲友说:“您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让我延长了寿命,让我能够进入天堂。”亲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此话怎讲?”张志达回答说:“我死之后见到了阎罗王,阎罗王看见我来了之后,对我说,你真是一个痴笨的人,居然相信邪魔外道,却不认识佛法。” “阎罗王拿来了一卷书,检验我所作的善恶之事,那卷书有二十几张纸,那二十几页纸都是残破不全的,只有半页纸是完整的。
阎罗王微笑着看着我说:‘你有大功德,有一次你到亲友家里去,书写了三行大品般若经,现在我依据世间人们修习般若的功德力量,只让你吃一点点轻微的苦头。你的阳寿已尽,现在可以增加你的阳寿,我将你放回到人世间去,以后你们一定要接受并维护般若经,来报答今天我放你归去的恩德。’”张志达听了这一番话之后,灵魂就得以进入自己的躯体,就复活了,张志达的复活难道不是受到亲友的恩惠吗?
张志达回了家,舍弃了自己所有的财产,书写了八部佛经,供养着佛像。张志达八十三岁的时候,无病而亡。后来人们看见了他的遗书,遗书上面写着:有成千上万的佛来迎接我,我以般若经为自己的两只翅膀,去到净土了。
无药而愈
玄奘法师到摩诃陀国的世无厌寺里面去拜访,刚好遇见戒贤法师,大家为戒贤法师取号为正法藏,戒贤法师对觉法师说:“你可以对大家说说三年前我患了疾病有了烦恼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觉法师听了这句话之后忍不住悲伤哭泣,因此说了以前的那段因缘。
那时候戒贤法师得了风病,每次患病时手和脚都疼痛无比,好像是被烈火烧,尖刀刺一般难受,这种病痛一会儿发作,一会儿又好了。这样子过了将近二十年,一直到三年以前,这个病发作得更厉害了,让人痛不欲生,戒贤厌倦了自己的身体,准备绝食而亡。
这天晚上戒贤做梦梦见三个天神,一个是金黄色的,一个是琉璃色的,另一个是白银色的。这三位天神相貌俊秀,眼睛炯炯有神,他们来询问戒贤说:“你想要放弃自己的身体吗?佛经上面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不能因为受苦而厌弃自己的身体,放弃自己的身体。过去你曾经做过国王,你给很多老百姓带来了烦恼,让他们受苦,所以现在遭遇了这样的报应。现在你应该早晚虔诚的忏悔自己的罪过,暂且忍耐你所遭遇的痛苦,勤劳的宣讲经文,那么你的病痛自然就会消失。如果你因为厌倦你的身体而放弃生命的话,你受到的痛苦是不会完结的。”戒贤听完了天神的这一番话之后,就诚心诚意的拜谢他们。
其中那个金色的人指着那个琉璃色的天神对戒贤说:“你认识他吗?这是观自在菩萨。”又指着银色的天神说:“这是慈氏菩萨。”戒贤就立即对慈氏菩萨行礼,问慈氏菩萨说:“我常常祈祷自己能够到您那里去,不知道我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慈氏菩萨说:“你广泛的传播佛教经法就可以实现愿望。”金色的菩萨自言自语的说:“我是曼殊室利菩萨,我们看见你准备舍弃自己的身体,所以无私的来劝你,你应该听我们的话,去传播佛法和瑜伽论等知识。你要把这些知识告诉所有没有听说过佛法的人们,然后你的身体就会慢慢的安稳起来,你也不要再担忧你的病无法好起来了。支那国有一位僧人通晓佛法,他打算跟着你一起学习,你可以把佛法传授给他。”说完之后这三位菩萨就不见了,从此之后,戒贤法师的病就完全康复了,那些听见了这个故事的僧人,无不称赞叹服,觉得这样的事情是很少的。这是玄奘记录下来的故事。
地藏冥王
蕳州金水县有一位侍郎姓刘,有一天他有事要去邻居家里,在他去邻居家里的路上捡到了一支拐杖。他看到这支拐杖的顶端刻着一个人的头像,但是他不知道这是谁的头像,因此就把这支拐杖带回了家,放在墙壁的空隙里面插着,很多年里他都不记得这件事了。后来他病死了,胸口稍微有些暖,因此家人没有埋葬他,过了一天两夜之后,他流着泪复活了,觉得非常自责和后悔,将身子躺在地上。
家人问:“主人您为什么要这样呢?”他回答说:“我刚刚死的时候,有两个鬼官员骑着马来了,他们一前一后带着我走,把我赶到阎罗王的厅堂之上,并且瞪着眼睛训斥我。”这时候有一位长相丑陋的沙门来到了这个大厅,阎罗王见了这位僧人之后很是敬畏,从自己的座位上面走下来了,阎罗王跪下来对这位僧人说:‘您为什么到我这儿来了呢?’沙门说:‘你所招来的侍郎是我这许多年来的施主啊,现在我想要挽救他。’阎罗王说: ‘人的命运是已经定好了的,你此话怎讲?’沙门说:‘从前我生在忉利天上面,接受了释迦如来的叮嘱,可以挽救已经被规定了命运的人们,难道我可以舍弃侍郎而不救他吗?’阎罗王说:‘您的意志坚定如山川,好像是金刚山一样,我这就把他放还人间去。’沙门觉得很高兴,牵着我的手带着我来到了还生路上,辞别了我。我对沙门说:‘不知道您是哪一位呢?’沙门说:‘我是地藏菩萨啊。你活着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了我的头像,就带着它回家放在了墙壁的空隙中间,能够常常想着我。’沙门说完这句话之后就消失了。现在我重新获得了生命,回忆起过去我对地藏王的忽略,我就觉得非常自责。”
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感叹这件事的奇异。刘侍郎看看拐杖上面的头像,就将这个头像添上了色彩。这个像五寸来长,闪闪发光,他把这个神像放在家里面,把他的家做成了佛教寺庙,称之为地藏院。
五大金刚
天竺法师有这样一个传说,佛教灭亡之后的一千三百年,弥提国的几百个鬼怪趁乱进入了这个地方,于是这里疾病和瘟疫大肆传播,人们得了病非常痛苦,很多人都死了。国王、大臣和大众商议说:“以前有一位无上法王,派遣了五位大力菩萨守护着我们的国土。然而我们的宿命非常不幸,在上废除了法王的教诲,在下使得国土宝地遭遇混乱,进则耻于面对先王,退则会被将来的国王看不起。如何斩除妖怪,免除灾祸呢?”
当时有一个很聪明的大臣对国王说: “需要画五位大力菩萨的像。设立仁齐王的宴会,延续国土宝地的生命,免除人们的灾祸。”就在这一年年初的八号,国王让人民画五位菩萨的像。大臣也很认真的画这些菩萨像,到了晚上一更时分,终于给菩萨像上满了色彩。金刚波罗蜜菩萨放出了五光十色的光彩,金刚宝菩萨放出了白色的亮光,金刚手菩萨放出了绿色的亮光,金刚药钗菩萨放出了琉璃色的亮光,金刚利菩萨放出了金色的亮光,很自然的照耀着这个国家的领土,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一样光明。国王和大臣都觉得很高兴,凡是看见了这些光亮的人,身心都得到了安乐。那些恶鬼和妖怪,见了这些光亮之后,都离开了这个国家。凡是已经死去了的人,都复活了。至于那些生病了的人,这些疾病也消除了,身体很健康。这时候国内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安稳的生活,他们的身心都很快乐,好像进入了禅定的境界一样。
到了晚上三更的时候,佛像才收敛起了光芒,从此以后,这个国家免除了所有的病痛和灾难。大家每年都会拜佛,每年年初八号的时候,设立仁王斋会,供养五大力菩萨,一直维持了三百年,后来也一直延续了下去。
未卜先知
西晋末年,西域有一位僧人叫佛图澄,他看上去像年满百岁的长者。他的左边腋下有一圈长约四五寸的小孔,他用棉花把这些小孔堵起来。斋戒的日子他就来到河水旁边,从小孔里面抽出自己的肠胃在河里清洗干净,洗干净了之后又把肠胃通过小孔放到自己的身体里面去。晚上的时候他又把棉花拔出来,这些小孔中就会发出光亮,照耀着整个房间,他就依靠这样的亮光来读书。
佛图澄虽然没有读完所有典籍,但是他和一些学士辩论时,总是能言善辩,那些学士们没有不佩服他的。永嘉中期他到洛阳去游玩,那时候石勒刚好在北方驻扎了军队,这支军队到处烧杀抢掠,以此来展示他们的威风,有很多僧人和老百姓都被他们杀害了。
佛图澄去军队里面拜访石勒,来为石勒预兆行军打仗的吉凶,石勒每次见到他时都会向他行礼。佛图澄说了一些感化石勒的话,让他供奉佛祖,减少杀戮,自我反省,因此他在刑罚中免除了大多数人的死罪。石勒和刘曜互相对抗,产生了矛盾,石勒向佛图澄询问此事,佛图澄说:“你可以活捉刘曜,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佛图澄把麻油涂抹在自己的手掌上,让石勒看他的手掌,石勒看见他的手掌中显示出刘曜被活捉了,并且用红色的绳子绑住了双肘。后来石勒果然抓获了刘曜,就像上次在手掌中看见的一样。
建平四年(403)四月八日,石勒到寺庙里面去拜佛,微风吹得铃儿发出了声响,石勒回过头来对大家说:“你们听得懂这铃声吗?铃声说我们国家今年之内会有很大的丧事。”这一年七月的时候石勒去世了,石虎继承了王位,他也供奉佛祖。有一次石虎乘着很多马匹拉着的车经过石勒的宫殿,这时候石虎有了很多吉祥的感应。到了石虎晚年的时候,佛图澄告诉他的弟子说:“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如果时间到了但是大祸却还没有到来的话,那么我就会死去。”到了戊申年的时候,太子杀了他的母亲和弟弟,石虎很生气,把太子和他的妻子孩子都杀了,因此就有了冉闵之乱。
佛图澄埋葬在邺西,有人说佛图澄死亡的当天,有一位商人在流沙见到过他,石虎听说以后,就打开了佛图澄的棺材,发现里面只剩下了他的衣钵而已。佛图澄在中原的时候,遭遇过凶杀和战乱,但是他却通晓道德,坚持仁爱,具有最高尚的德行。如果没有像他这样至圣的僧人,哪里能够挽救这些即将遭遇死亡的生灵呢?后来佛图澄建造了九百八十多所寺庙,来接济僧人和老百姓,佛图澄的美名天下皆知。
念经有功
有一个故事说,隋朝(581—618)时有一个秦州人叫做王陀,他担任鹰扬的职务,在官府中带兵,后来因为疾病而辞了官。王陀回到家里寻找大乘金刚般若经,大业年中,国内的混乱稍微平息了一些,但是王陀到处寻找金刚经都没有找到。后来有一位僧人,拿着一卷金刚经。王陀每天都把这本金刚经读五遍,读了三年之后,就诵读得十分流利了。后来王陀生了病,远远的看见二十二个鬼一起来找他,王陀立即开始念诵金刚经。
那些鬼就在离他一百步远的地方停下了,不敢再往前走。鬼对王陀说:“你不要再念经了,你是跑不掉的了。”王陀就静下心来,停止了念经,鬼就来到他身边,其中有两个鬼长得非常可怕。这两个鬼告诉他说:“我们是主帅,先派我们两个成为一队先来,让剩下的二十个鬼成为十个队。过了一会儿之后,他们就会带着其他人过来。”王陀暗自思考,今天看来我是非死不可了。其它的鬼这时候也带了其它人过来,每两个鬼带着一个人往阎罗王的宫殿走去。后来有一个鬼骑着马跑过来报告说,那一个天天念经的人,阎罗王说要把他放还人间去六天。王陀当时是昏迷着的,呼吸即将要停止的时候,听见鬼说要放了自己,心里面就醒悟了,呼吸也缓过来了,恢复了健康。
从此之后王陀更加诚挚的信仰佛教,日夜不停的念诵金刚般若经,积下了很多功德。六天过了之后,依靠他念诵经文的功德,居然没有被鬼追着索命。晚上的时候,在半空中有一个人呼唤王陀的名字,王陀就远远地答应着他。那个人说:“现在你念诵金刚般若经,拥有了很大的功德,阎罗王今天放了你,你可以活到九十岁。你要努力的勤修功德,诵读这个经文。”从此之后王陀更加忠诚的信仰佛教,从来不敢懈怠。
后来王陀的哥哥生病了,病得很厉害,就去世了。过了一天之后,他的哥哥又醒过来了,哥哥对王陀说:“请你努力为我诵读金刚般若经,挽救我即将进入地狱的痛苦。”他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人把他的哥哥推到了地狱里面去了。王陀觉得很害怕,就跑着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有六只羊挡住了他回家的路,不让王陀过去。王陀对着这六只羊念诵金刚般若经,那些羊就渐渐的变小了,等到他念诵完毕之后,那些羊就都钻到地底下去了,于是他顺利的走过了这段路。他回到家以后立即为哥哥念诵了五千遍金刚经,来挽救哥哥在地狱中所受的苦。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念经,又劝化所有人信仰佛教,念诵佛经。他自己也一直念诵佛经,还因此延长了自己的寿命。
云散雨停
长安三年(703)的时候,僧人清虚在悟真寺里面去消暑度夏,一直到这一年的七月二十日才离开悟真寺到城里面去。他在资圣寺停留了几天,到了八月一日,下了很大的雨,一连下了五天都没有停止。粮食和小麦都涨价了,车辆货物也无法畅通前进,老百姓们都觉得急迫惶恐,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在连续下雨的第五个晚上,清虚忘记了吃饭睡觉,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很严肃的拿着香炉走进了佛堂。他念诵般若经,想要祈请佛祖保佑,让雨停下来。
这时候有几位僧人到佛堂里见他,那几位僧人对清虚说:“天要下雨哪里是你阻止得了的呢?雨还是会继续下的。”清虚回答说:“这确实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我以二比一的赌注,来跟你们打赌吧!我还会把每一个步骤限定时间,不到晚上雨就会停了。”那些僧人说:“我们就容许你把时间算到晚上吧。我希望能够输给你一贯钱。”清虚汇报说:“我读经满了十遍的时候,雨就会停止了,我读满十五遍的时候,云朵就会出来了,等我读到二十遍的时候,太阳就会出来了,读到二十五遍的时候,四周的云朵就会散开,读到三十遍的时候,云朵就会全部散尽。”
那些僧人听他说了这番话之后,说:“你竟然说这样的假话。如果你辜负了我们,那么一切事物都会谴责你的。你说了这样的话,自己却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清虚走进了道场,念诵金刚般若经,刚好读到第十遍的时候,雨就停止了。读到第十五遍的时候,云朵就升起来了,读到第二十遍的时候,太阳就出来了。那些僧人见此情景,稍稍觉得有些惊异,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当他读到第二十五遍的时候,四面的云朵全部都散尽了。众位僧人惊讶得失声尖叫了起来。等他读到第三十遍的时候,所有的云朵都消失殆尽了。
那些僧人这时候一起过来,准备把清虚绑起来,有人说:“你肯定是龙王,天晴也由你说了算,下雨也由你说了算。”其中有一个晓事的人,他大声训斥那些僧人,他说:“天呀!般若经的威力真是太神奇了,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了,其他的僧人听见这个故事之后,肯定会开怀大笑的。”清虚离开长安第三年的十月份,皇上来到了这里,到了十一月底,清虚到众香寺庙里面停留了下来。从十月到十一月都没有下雪,众香寺庙里面的僧人们请清虚祈祷下雪。清虚进入了道场,一心一意念诵金刚般若经,限定在三天之内就会降下足够的雪。等到清虚念诵经文满了三天的时候,天上下了一天一夜的雪,四周围的雪都下得够多了,这也是般若经的灵验呀!
母子连心
永泰初年(765)丰州有一个叫做烽子的人,他晚上出门的时候被党项抓住绑起来了,党项把他带到少数民族的地方去管理马匹。少数民族的大将命令别人把他的肩骨锁起来,用皮绳贯穿了他的肩骨,以防他逃走。又给了他几百匹马让他管理,过了半年之后,马匹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因此把他转到近牙帐的赞普那里去做事。赞普的儿子很欣赏他的能力,于是就命令仆人把一些剩肉剩饭给他吃。烽子在这里住了半年,后来别人再给他肉的时候,他就很伤心的哭泣着,也不吃那些肉。
赞普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这几天晚上我总是梦见她称赞您非常仁慈。”赞普听了之后觉得若有所失。晚上赞普把烽子招到他住的地方去,对烽子说:“少数民族这里的法律很严格,从来没有把战俘放回去过。但是我会给你两匹脚力强健的快马,你从小路逃回家去,千万不要说出是我放你走的。”
烽子得到了快马之后拼命赶路,一路驰骋,他自己和马都快要累死了,又害怕被敌人发现,因此只好白天休息,晚上赶路。这样赶了几天路之后,烽子的脚被刺伤了,倒在了草原之中。忽然有一阵风吹着一些东西,窸窸窣窣的经过他面前,烽子把这些东西拿过来,把它们裹在自己受伤的脚上,过了一会儿之后居然不再觉得痛了。
他尝试着站起来走路,发现现在已经可以像平常一样行走了。他骑着马继续赶路,经过了宿方,到达了丰州界内,他回到家的时候他母亲还活着。他的母亲说:“自从你离开了我之后,我只顾着念诵金刚经,就连吃饭睡觉时也不忘记念经,我以此来祈祷,希望可以再次见到你,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他的母亲取来了经文,对经文进行礼拜,但是却不知为何少了几幅经文。烽子对他母亲讲了他在回家路上脚受伤了的事,他的母亲命令他把脚上的东西解开看看,发现他用来裹脚疗伤的东西居然是这几幅丢失的经文,他的伤这时候也痊愈了。
心想事成
建德的县令李淮燕年少时就开始诵读金刚经,唐代天宝末年(756),李淮燕做了余姚郡的参军,他任职期满了之后就往北走着回家。他经过了五丈店,这里隶属于上虞。这时候江埭塘里面没有水,整个塘干涸了。到了半夜时分,周围一片漆黑。一个人也没有。以前这个地方有很多抢劫的盗贼出没。李淮燕的船上面载着吴地的丝绸,这些丝绸有好几百匹。他担心这些丝绸被盗贼劫走,因此拿了一把剑,到船前面念经。
三更以后,他看见河堤上有一些人拿着两束火把,由远而近的来到他的船附近。李淮燕怀疑是村里面的人来抢劫了,拿着火把的人们在距离他的船一百步远的时候,又转回去了。李淮燕觉得很奇怪,就更加大声的朗诵经文。他想,刚才那些人之所以没有过来抢劫,难道不是因为金刚经的神力吗?
这时候池塘里的水已经枯竭了,但是池塘周围却有很多水,李淮燕就在心里默念,如果池塘破裂开来的话就会有水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忽然听见船头有流水的声音,他惊讶的起来察看,发现现在这个池塘蓄了一些水,已经有几丈宽了,也不知道池塘为什么破裂的。过了一会儿之后他觉得船稍微浮起来了一点,天亮了的时候,池塘里面已经积满了水,正对着船的地方有一个几尺来宽的洞,他这才知道是念诵金刚经之后所获得的帮助。
李淮燕的弟弟李淮玉任职虔州别驾,看见他哥哥念诵金刚经很有功劳,就效仿他哥哥。后来李淮玉乘着船经过峡谷,因为流水太急折断了桨。李淮玉就一心一意的念金刚经。忽然看见一支船桨随着流水飘下来了,得到了一支桨,全船的人都得救了,对他同船的族人也有很大帮助。李淮玉因此也常常念诵金刚经,这时候恰逢安禄山之乱,他趴在荒草之中,乱兵马上就要来了。他想着如果能够得到一双好鞋子,那么就可以顺利逃跑了。没过一会儿就有一个东西掉到了他背上,他受了惊吓仔细一看,居然是一双新鞋子。
鬼妇预言
唐代坊州宋参军年少时就念诵金刚经,他长大后当官掌权了,就住在司士的房子里面。他很早就知道这是一个凶宅,每天晚上他都会念诵经文。忽然他看见一位妇女站在他门口,她在那里站了很长时间。宋参军问她:“你难道是鬼吗?”妇人回答说:“我是的。”宋参军又问:“人鬼殊途,鬼和人不同,是不应该见面的。难道你有什么冤枉委屈的事么?”妇人就悲伤的哭泣着说:“其实我本来是前任司士的妻子,司士奉命外出办事。他的弟弟却趁机逼迫我跟从他。我坚决的拒绝了他的弟弟,不愿意跟从他,因此被杀害了。他用毡子裹着我的尸体,扔到了这间房子西北角肮脏的厕所里面,厕所里面的脏东西堆在我身上,我觉得难受极了。每次有人来的时候我都想对他们陈述这件事。那些普通人非常胆小,他们看见我之后一定会觉得害怕,所以只有我一个人孤独的悲愤伤心,不能够惩罚坏人。我突然听说你来了,您以念诵经文作为自己的功德。我想您应该会同情我的遭遇,为我伸冤吧!难道您不会怜悯我吗?”
宋参军说:“我刚刚来到这里,官职还非常卑微,我没有能力独自救你。明天我一定会把你的事向上报告给府君。”这时候鬼就离开了。第二天早上,宋参军把这件事告诉了府君。他们一起挖掘土地,一直挖掘到厕所那里,但是却没有挖掘到她的尸体。宋参军又念诵经文,那位妇人又来了。宋参军问:“我们为什么没有挖掘到你的尸体呢?”
妇人回答说:“我的尸体在距离西北角一尺的地方,你们明天再去挖吧,明天你们一定可以挖到的。”宋参军依照妇人的指示,真的挖到了她的尸体,毡子里面只剩下了她的骨骼。他们把她的遗骨清洗干净,转移到其它地方去了。
这一天晚上这位妇人又来拜谢宋参军,她很高兴的说:“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你们的。虽然我身在阴间,但是我仍旧有所感通。您有两个孩子,大孩子很难抚养,小孩子却很有能力,小孩子将来会获得尊贵的官位。”她还说宋参军以后会多次改换官职。她又说:“我非常惭愧,不知道如何报答府君的恩德。”宋参军面见了府君,把妇人跟他说的话跟府君说了一遍。
府君命令宋参军向妇人询问自己以后会做什么官。到了晚上那位妇人又来了,宋参军把府君的话转告给了妇人,妇人说:“他一个月之后将会改换官职,但是这个官职却并不会使他满意。后来他就做了桂州别驾。”宋参军把她说的话全部告诉了府君,每一件事情都应验了。开始的时候宋参军问那位妇人说:“你既然被别人杀害了,那么你为什么不替自己报仇呢?”妇人回答说:“他的弟弟现在还在做官,他的命运规定他现在还没有到该死的时候,所以我就还没有复仇。”
有一位云中当地人叫做寗勉,他少年的时候就非常勇敢,非常擅长骑马射箭,能够不使用兵器,仅仅只用自己的力量和凶猛的野兽搏斗。北都守认为他非常勇猛,因此让他当了衙们里的将领。后来他带了四千名士兵,在飞狐城中驻扎下来。当时的蓟门主帅非常蛮横无礼,背弃了天子颁布的法律,蓟门主帅想要造反的事天下皆知。
唐文宗皇帝下发了一封诏书,命令北都守攻打蓟门的南面。这封诏书还没有下达到北都守那里时,蓟门的士兵就连夜攻打了飞狐城,战鼓擂擂,喊声震天,飞狐城的老百姓都不得安宁。北都守对寗勉说:“蓟门的士兵骁勇善战,我们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马上就要来了,希望你腾空这座城带着百姓赶紧逃走,否则明天一大早他们将会把这座城洗劫一空,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我的父母兄弟都丧生在贼人的屠刀之下,那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虽然皇帝英明神武,难道皇帝会替我们洗刷冤情吗?希望你好好考虑下这件事。”
寗勉想着自己的士兵非常少,不可能打败蓟门军队的前锋。就准备听从北都守的话,但是这样做又害怕会得罪皇帝。他想要坚定的守卫城池,又担心整个飞狐城的老百姓都会被贼人所杀害。他非常担忧,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怎么做。忽然有士兵来报告说:“贼人现在已经全部被击溃了。有一些丢盔弃甲的士兵还在城下,请您让我们去把他们捉回来。”寗勉就登到城墙上面去向外张望,当时的月色清明,他看见敌兵正在飞快的逃跑,逃跑的人多得数都数不清,好像后面有很多士兵在追赶着他们,马上就要追上来了一样。寗勉喜出望外的打开了城门,派遣了很多士兵去追赶敌人,活捉了十几个敌军,还得到了很多敌军丢弃的兵甲。
以前寗勉喜欢佛教,常常把佛教的金刚经拿着阅读。现在他打败了蓟门的军队,就捉了几个战俘来问讯,那些战俘说:“那天晚上我们看见城池上面有四位巨人,身高两丈有余,雄伟严肃,让人看了非常害怕。这四位巨人很生气的瞪着我们,他们解开衣服,把他们的剑给我们看。我们看见之后觉得非常害怕,全身冒冷汗,于是就逃跑着,避开这四位巨人。又哪里还会有心思继续打仗呢?”寗勉这时候就知道了这四位巨人就是四大金刚,他越发感到奇怪了。后来寗勉做官做到了御史中丞,再后来他又成了清塞副使。
宋淳凞元年(1173),杨州府承局有一个人叫做周兴。他从小就每天念诵一卷金刚经,不论何时都没有改变他对佛教的忠心。甞承太守莫队派遣周兴去买弊帛香烛等等寿礼,这些东西大约价值一千余贯钱。他带着这些礼物去送给朝廷里面的权贵。他们走到瓜洲渡口,就找了一家客店投宿,这个客店是郁三家开的。郁三夫妇看见周兴的货物十分沉重,就叫来郁三的哥哥郁二一起出谋划策,想抢劫周兴的财物。半夜三更的时候,他们进入了周兴的房间,偷偷杀死了周兴。他们把周兴的尸体抬到距离他们客店五里的地方,把他埋在路边。店主人把周兴所有的财物都洗劫一空,全部归自己所有。
周兴早已超过了预定的期限,却还没有回来,派人去找也毫无音讯。周兴的妻子被官府拷问,把她监禁起来了。一转眼一年过去了,确实已经很难再把周兴找回来了。
后来太守要去远方,太守一行人出发了,还没有到达瓜洲渡,距离瓜洲渡大约还有五里路程。忽然看见有一朵莲花,拦在路上,太守命令下属把这朵莲花捡起来,但即使用刀砍它,这朵莲花也没有被砍断。大家就顺着莲花向下面挖掘,挖到四五尺的地方时,看见了一个死人,那朵莲花就是从他的嘴巴里面长出来的。大家一起把这朵莲花取了出来,仔细一看,那个人的眼睛还在自顾自的转动着。再仔细一看,发现这个人居然是承局的周兴。
他们把周兴带到附近的村民家,把稀粥喂给他吃,慢慢调理身体,到了第二天他才能够开口说话。周兴说:“我被客店的郁二等人抢劫并杀害,被埋在地下已经十六个月了。”太守非常惊讶的问:“你是如何活下来的呢 ?你难道不觉得饥饿吗?”周兴回答说:“我得到了以前念诵金刚经的神力帮助,被埋在地下就好像在做梦一样。我在梦里看见有一位金刚神,那位金刚神把一朵莲花插在我嘴巴里面,直到现在我都不觉得饥饿和口渴。”
太守双手合十赞叹说:“我曾经听说过这部经文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太守对于自己把周兴的妻子监禁在牢房里面监禁了好几年这件事非常愧疚,觉得非常后悔。再想想自己平时处理判决的那些案件,料想其中也有不少冤情。太守立刻写了一封公文给扬州府官,请他立即释放周兴的妻子儿女。太守又派遣人员去捉拿郁二郁三和他们的妻子,追问个明白。郁二等人各自招认了他们的罪行。他们承认打死了周兴,抢劫了他的十锭锦段、一块沉香、十根寿烛,还有其它的一些贺寿礼物。
太守把他们认罪的话都记录了下来,然后又请示了上级,大家商议后一致认为:周兴获得了佛经的神力,天神守护着他,现在他已经复活了。郁二郁三计划抢劫,他们的罪行很重,如果饶恕了他们,担心他们以后会继续用阴谋害人。于是把他们两个用重棒打死了。他们的妻子也打了二十决脊。然后把她们送到海外军州去,永远不让她们回来。善恶有报,人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