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於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於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大方广佛华严经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  唐 般若译

如果修行人犯了戒,了知“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想要忏悔先前所造恶业,首先当生深重惭愧之心,于三宝前发露无遗,至诚忏悔,并断相续之心。

然后收摄身心,端身静坐,常常反观罪性,微密追究,则知罪业无性,其体本空。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的理忏。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持念十方佛名的方式,或持念诸佛万德洪名,或单念阿弥陀佛圣号,只要念兹在兹,皆可忏罪。以此类推,乃至以至诚心礼拜、持咒、读诵《梵网经》《法华经》《楞严经》等一切大乘经典,来认真忏悔障道重罪,通过事相上的精进修持来加以忏悔,名为事忏。

果能如是如法忏悔,或事忏,或理忏,或事理二种同时运用,都能灭除种种罪业,那要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所造重罪消除了还是没有呢?

行忏悔的人至心忏悔时,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状况,就代表会妨碍修行的罪业已灭,忏罪已经清净:

自觉身心轻利,得好瑞梦——觉察到身心非常轻安,也就是自在安然。而且晚上睡觉时能够梦到好的、祥瑞的梦,譬如梦到佛之相好。

或复睹诸灵瑞异相——或者就在行忏悔的时候亲自看到种种麟瑞现象的产生。这与作梦不同,因为这是自己在行忏悔时见到。

或觉善心开发——所谓善心开发,就是在身心安然外,还会呈现出与慈悲、欢喜相应的状态。如《楞严经》中所说:“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些都是属于善根、善心开发的情形。

或自于坐中觉身如云如影,因是渐证得诸禅境界——当行者自己在打坐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再粗重,而是如云如影,如此继续用功,便能进入诸禅的禅定境界。

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法相,随所闻经即知义趣——解慧自然生起,妙悟由心而生,于是自己身心就具足了一种智慧,能够善识法相,甚至能够知道一切诸法的究竟相。当这种境界出现后,对经教中一些本来不甚了解的地方也能豁然开朗,甚至随所见所闻的经典能立即知道其真正奥义、旨趣。内心原先对修行层次或方法的疑惑,在这种情形下也能渐渐清楚、明白。如此一来,内心自然就能感到法喜,当法喜一充满,心自然也不会感到忧悔。

若能像修学禅定、持念佛号一样念念相续地行忏悔法,当我们用功到将整个身心都集中镕铸在忏悔法上时,就会从自己内心里显现出诸佛瑞相,或见到上述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障道重罪除灭之相。

因此,一方面罪业深重过于须弥,因果昭彰丝毫不爽,当以大怖畏心、大惭愧心精勤道业,速求出离;另一方面,也不应被已经造作的罪业吓倒,当知罪性本空,修行也没那么困难复杂,重点在于我们能否进入一心。只要我们在忏悔时能真正进入一心,有了真实而亲切的身心体验、受用,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佛法,都会产生深刻的信心与力量。

文:网络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