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出世行大智
乃能厌离此五欲
众生多有烦恼患
佛陀为作大医王
为度众苦,发心出家
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出家前,在宫廷享受锦衣玉食,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不同的世间百态:他看到人们因衰老而形容枯槁,步履蹒跚;因患病而备受折磨,奄奄一息;因亲人死亡而阴阳两隔,悲痛欲绝;他看到有情为生存互相残杀,弱肉强食……太子从现实的人生中目睹了生命的真相,感受到生命面对死亡时是如此的脆弱和无力,这一切,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
正当悉达多太子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遇到了一位出家沙门,从他的身上太子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所在,看到了熄灭痛苦,超越生死的希望——那就是修行。
《方广大庄严经》中记载:太子出北门,遇到天人所化的比丘,便下车作礼问出家利益。比丘答言:“我见在家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故舍亲族处于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习无漏圣道,行于正法调伏诸根,起大慈悲能施无畏,心行平等护念众生,不染世间永得解脱,是故名为出家之法。”
太子闻后欣喜,赞言:“善哉!天、人之中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道。”
辞亲割爱,毅遁空门
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下,悉达多太子选择了出家。
于是在深夜,别离了睡梦中恩爱的妻子,别离了父母,不忍说再见,却饱含对生命解脱,对生命缘起真理探寻的决绝,离开了迦毗罗卫国。
太子从头上把宝冠拿下来交给侍者,声泪俱下:“请你呈奉给我的父王,并且代我转达给他:为了要救拔一切苦恼的众生,我不是为求生天的快乐,我也不敢忘怀父王的大恩,我是为了断除忧悲苦恼而出家,希望父王千万不要因与我别离而悲伤!无常没有定期,死亡在我们出生的一刹那,就已跟随而来。所以趁这短暂而强壮的时候,我决定来探求真理,出家修行。”这是悉达多对以往生活的彻底告别,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世人梦寐希求的一切奢华享受,将随身衣物让车夫带回,剃除须发,托钵游行,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妙法莲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
历经苦行,得成正觉
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游历各处,遍访诸修行者,又苦行六年,接受牧女乳糜,后于菩提树下,结跏趺坐,克服身心内外一切魔障,终于在腊月初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得成正觉。叹曰: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从这一天起,释尊随顺机宜,度脱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偏圆顿渐,大小权实,观机逗教,令得其益。在佛本心,无非欲直授己所证之觉道,以机多不契,故不得不曲垂方便以摄受。致于出世本怀,未能顿畅。
释尊由是于常途教理外,开一特别法门,所谓念佛求生净土,使若圣若凡,若愚若智,同于现生,出离生死。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诚可谓至圆至顿之“教内真传”。
佛法僧三宝的形成
悉达多太子在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入定,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在第49天的凌晨,目睹明星而大彻大悟,悟得解脱生死之道,证悟成佛,这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佛陀第一传法的地方,就是波罗捺斯城外的鹿野苑,这里有曾经与他一同苦修的五位修行者(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男拘利),释迦牟尼佛找到了他们,并立刻向他们讲授了“苦、集、灭、道”四谛法。这五人听到教说后,心悦诚服,便都皈依了释迦牟尼佛,成为佛陀最初的弟子,被称为“五比丘”。于是,世间就有了最初的佛法僧三宝:释迦牟尼佛就是佛宝;佛讲的四谛法门就是法宝;这五位比丘就是僧宝。
于是,世间就有了最初的佛法僧三宝:释迦牟尼佛就是佛宝;佛讲的四谛法门就是法宝;这五位阿罗汉就是僧宝。这五人便是世间最早的比丘。(比丘的意思就是出家的男众)
什么是出家?
出家是一个词,两个字各代表不同的意义。
“出”即是“离开”的意思,出家的“家”并不是俗世的那个家。那“家”是什么意思呢?
在《涅槃经》中说道:“居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这里说的出家是说舍离俗家,出烦恼家,远离烦恼之时,身心宽广,善法增长。其实所谓的出家,是说出烦恼家、出五蕴家、出三界家,才是真正出家,并不只是红尘里的那个家。
有一幅楹联这样说道:“出离烦恼家,证入菩提门”,虽然何言不记得出处,但是这句话却道出了出家的真正含义。出家重要的是出生死家,出邪见家入真知家,知善断恶,以正见,正行,完善人格,觉悟人生,利益大众。
出家不是为了逃离红尘也不是为了享受清静,敲敲木鱼,念念经书,闲时打坐,忙时种菜。出家是修行自己,然后再去用大智慧让众生受益,共同获得解脱之道。
出家的功德利益
《出家功德经》: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
《大宝积经》: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阿难出家空经》:“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界众生,于数劫中布施妻子儿女之福德。”
《贤愚经》:“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
《地藏十轮经》:“凡披出家僧衣者,诸邪魔外道,魔王夜叉等,皆不能损 害彼者。”
出家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赞叹的事情。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也,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出家并不是要逃避责任,或者受到什么挫折,而是要做佛法的传承者,是人天的导师。佛法能够在世间流传下来,就是靠一代一代的出家人,千辛万苦的努力。
出家的功德他人无法摧毁,直至究竟菩提都不会灭尽,故说出家功德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帝王将相赞出家
宋仁宗皇帝御题赞僧赋:“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白鹿衔花,青猿献果……
顺治皇帝赞僧诗:“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身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夙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等衣。”
裴休丞相送子出家警策箴:“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
慈悲伟大的佛陀
愿在您慈光的普照下
天下和顺,国运昌隆
愿在您慈光的普照下
风调雨顺,远离灾厄
愿在您慈光的普照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希望在您慈光的庇佑下
往生净土,离苦得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END~
更多详情请拨打:02139533389
转 121、122、123咨询
寺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徐潘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