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开示《楞严经》意旨

虚云老和尚1943年1月17日在重庆慈云寺开示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

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嗔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孽,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到了最后镬汤炉炭,自堕三途。

所以大家要细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长素,否则暂先吃花素,尤不可为自己杀生。杀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试观杀鸡,捉杀之时,彼必飞逃喔叫,只因我强彼弱,无力抵抗,含冤忍受,积怨于心,报复于后。以较现在武力强大之国,用其凶器,毁灭弱小民族,其理正同。

诸位既属佛子,凡悖理之事,不可妄作。佛法本来没甚稀奇,但能循心顺理,思过半矣!

许多人见我年纪虚长几旬,见面时每有探讨神通之情绪,以为世外人能知过去未来,每问战事何日结束,世界何日太平。其实神通一层,不但天魔外道有之,即在鬼畜俱有五通,此是性中本具,不必注意。我们学佛人,当明心见性,解脱生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浅言之,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不可损人利己,更宜损己利人,果能切实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见,自不枉今日归依也!

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

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佛首明诸法所生,惟心所现。因阿难尊者见佛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爱乐,佛问其将何所见?阿难尊者白佛言:“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佛问:“心目何在?”阿难尊者白佛言:“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见(现)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心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若一切无着,亦无是处。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应知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是为十二处;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为十八界;另,地水火风为四大,再加空大、见大、识大,为七大,合为二十五数,由二十五位贤圣分别自陈宿因,入道途径。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美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

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

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不过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

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侨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

二十五位圣贤因地虽有不同,修悟并无优劣,不过现在时机,发心初学,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势至菩萨,及第二十五之观世音菩萨,二种用功方法,或更相宜。观世音菩萨于阿弥陀佛退位时,补佛位;而大势至菩萨,则候观世音菩萨退位时,补佛位。

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圆通,吾人学习,应念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至于观世音菩萨,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若遇男子乐持五戒,则于彼前现男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则于彼前现女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现天人,或现声闻、缘觉以至佛身,所谓三十二应,以及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经无量劫,度无量众生,众生无尽,悲愿无尽。诸位善体斯意可也。

(侍者惟因笔录)  

──摘自《虚云和尚全集》

  • Related Posts

    一文读懂盂兰盆节:它的由来和我们应该做的事

    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报父母恩日,是佛教重要传统…

    《楞严经》、《法华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三部大经的比较

    《楞严经》、《法华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所谓:“成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更多

    一文读懂盂兰盆节:它的由来和我们应该做的事

    一文读懂盂兰盆节:它的由来和我们应该做的事

    《楞严经》、《法华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三部大经的比较

    《楞严经》、《法华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三部大经的比较

    临命终时直生西方的诀窍

    临命终时直生西方的诀窍

    学佛是解决所有烦恼最重要的一把金钥匙

    学佛是解决所有烦恼最重要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