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篇内容《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共十四卷,类传体。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分为十门: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每门都加以评论。此体裁大体为后世僧传所因袭。其资料广泛,不仅可补史阙,且资校勘之用。

(一)译经

晋长安竺昙摩罗刹

【译文】


竺法护,梵名达摩罗刹,先祖为月支国人,所以他以支为姓,到了他的父祖辈,迁居到了敦煌。法护出身于信佛世家,他八岁时跟随竺高座剃度出家,以后从师改姓竺。法护少年时记忆力惊人,过目成诵,一日诵经上万言,精勤刻苦,到处求师问学。


三世纪末期的敦煌地区,佛教信仰十分兴盛,佛寺林立,佛像众多,但经典都要从西域输入,由于人力、交通、语言等条件的限制,很不完备。法护下决心跟随老师竺高座到西域各国游历学习。在此期间,他学习了西域各国的语言文字,搜集了大量的佛经原本回到晋土,他带回的佛经,包括光赞、贤劫、法华经类。


竺法护生活的时代,兵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他在颠沛流离中致力于佛经翻译和传法数十年,翻译了大量佛经。法护译经的数量,《出三藏记集》和《开元释教录》等史籍说法不一,《出三藏记集》记为一百五十四部三百零九卷,《开元释教录》则记为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根据吕澄先生的研究,法护译本存在的凡九十一部、二百零八卷(现经重新对勘,实系法护翻译的只七十四部、一百七十七卷),其中有很多重要经典。另有十种法护译本已认为散失了的,现经判明仍然存在,但误题为别人所译。这十种是:《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般若三昧经》一卷(上两种旧题支娄迦谶译)、《舍利弗悔过经》一卷、《温室浴洗众僧经》一卷、《迦叶结经》一卷、《楏女耆域因缘经》一卷、《大六向拜经》一卷(上五种旧题为安世高译)、《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游四衢经》一卷(旧题康孟祥译)、《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一卷(上两种旧题支谦译)。法护的译本覆盖面广泛,有《般若》经类,有《华严》经类,有《宝积》经类。有《大集》经类,有《涅槃》《法华》经类,有大乘经集类,有大乘律类,有本生经类,又有西方撰述类等,种类繁多,几乎具备了当时西域流行的佛教要籍,这就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弘传打开了广阔的局面。时人赞叹道:“护公,菩萨人也。寻其余音遗迹,使人仰之弥远。夫诸方等、无生、诸三昧经类,多此公(法护)所出,真众生之冥梯”。僧祐也对法护的翻译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法)护之力也”。竺法护的佛经翻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了前人。他在长安青门外建立的敦煌寺,被当代学者誉为中国早、最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场所。


晋惠帝末年,关中战乱,护公率领弟子东迁,到达渑池时法护病逝,终年七十八岁。


法护的弟子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居士聂道真和聂承远父子,他们除承旨笔受,还常常参正文句,聂道真熟悉梵语,在法护死后,他独立翻译了一些小部经典,并将法护的翻译籍编成目录。此外如竺法乘、竺法行、竺法首等都留名后世。


法护的神异事迹很多,高僧传上记载他在深山隐居时,住处不远有一眼泉水,甘冽清澈,法护在这里取水饮用和洗涤。不久泉水遭到樵夫的破坏,泉眼干涸。法护感叹道:“人没有德行,才使泉水断流。既然不能使用了,那就应该搬走了。话音刚落,瞬间泉水便涌出。南方高僧支遁听说了这件事,赞叹道:“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穷谷,枯泉漱水。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领拔玄致”。(《高僧传》)因为他长期居住在敦煌,人们又称他为“敦煌菩萨”。

【原典】

竺昙摩罗刹。此云法护。其先月支人。本姓支氏。世居炖煌郡。年八岁出家。事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诵经日万言。过目则能。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师。是以博览六经游心七籍。虽世务毁誉。未尝介抱。

是时晋武之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而方等深经蕴在葱外。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遂随师至西域。游历诸国。外国异言三十六种。书亦如之。护皆遍学。贯综诂训。音义字体。无不备识。遂大赍梵经。还归中夏。自炖煌至长安。沿路传译写为晋文。所获览即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身写译劳不告倦。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

护以晋武之末。隐居深山。山有清涧。恒取澡漱。后有采薪者。秽其水侧俄顷而燥。护乃徘徊叹曰。人之无德。遂使清泉辍流。水若永竭。真无以自给。正当移去耳。言讫而泉涌满涧。其幽诚所感如此。故支遁为之像赞云。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穷谷。枯泉漱水。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领拔玄致。后立寺于长安青门外。精勤行道。于是德化遐布。声盖四远。僧徒数千咸所宗事。

及晋惠西奔关中扰乱百姓流移。护与门徒避地。东下至渑池。遘疾而卒。春秋七十有八。

后孙绰制道贤论。以天竺七僧。方竹林七贤。以护匹山巨源。论云。护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风德高远足为流辈矣。其见美后代如此。时有清信士聂承远。明解有才笃志务法。护公出经多参正文句。超日明经初译。颇多烦重。承远删正得今行二卷。其所详定类皆如此。

承远有子道真。亦善梵学。此君父子比辞雅便。无累于古。又有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雅等。皆共承护旨执笔详校。安公云。护公所出。若审得此公手目。纲领必正。凡所译经虽不辩妙婉显。而宏达欣畅。特善无生。依慧不文。朴则近本。其见称若此。护世居炖煌。而化道周给。时人咸谓炖煌菩萨也。

文:整理于网络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