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菩萨,也作“曼殊师利”,意译“妙德”、“妙吉祥”等。文殊菩萨像位于殿堂中央,顶结五髻,左手持书卷,右手持宝剑,坐骑在狮子上,是智慧、辩才、威猛的象征。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所以尊称为“大智文殊”。
菩萨像后面墙壁之上,悬挂一帧竹编的《文殊师利发愿经》。竹编长5.55米,宽1.43米,为我国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竹编历时近一年,取四川地区特有慈竹,纯用手工精心编织,细密无间。殿堂左右两边,配置了两座厚重的红木屏风,其中间平面部分系用整块的红木一分为二制成,难得希有。以整块红木为基底,以牛骨和贝壳为原料,嵌入雕刻成。屏风上面雕刻文殊菩萨有代表性的三则故事:一则为取材于《维摩诘经》中的《问疾品》,系文殊与维摩诘相对说“不二法门”的故事;第二则是《楞严经》的记载,说文殊受佛陀派遣,前往拯救被摩登伽女用幻术迷惑的阿难比丘之事;第三则讲述的是,远古时期文殊如何运用神力,将五峰山变为清凉的五台山的传说。







一为《维摩诘经》中的《问疾品》所述,文殊与维摩诘相对说“不二法门”;
二是根据《楞严经》的记载,文殊受佛陀派遣,前往拯救被摩登伽女用幻术迷惑的阿难比丘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