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条腿双跏趺或者单跏趺,双跏趺又叫金刚坐。

2、眼睛不要太开,也不要太闭,目光注视鼻端。

3、身体不要向后仰,不要向前趋,也不要左倾右趋,要端身正坐。

4、两肩齐平,要求耳与肩齐。

5、头不低,不昂,不歪。

6、鼻子和肚脐成一直线,简单地说就是鼻与脐对。

7、嘴唇与牙齿都是合拢的,舌尖顶着上腭。

8、两只手仰放,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个大拇指指面相接,然后放在脐下,而且注意时时刻刻和肚子靠拢。

像这样做了以后,就会有所受用。有什么受用呢?有四条受用:一是四大轻安,二是精神爽利,三是正念分明,四是法味资神。这是古代祖师对坐禅仪的总结。

坐禅坐久了,精神就会疲劳,我们可以稍微往上提起一点。入座的时候,可以左右摇振,先把头部和上身向前低下去,然后再向左右摇晃,先大幅度地摇,然后慢慢地使动作幅度变小,最后停止。这是入座的时候。另外下座的时候,也要摇振,先小幅度地摇,慢慢地再大幅度地摇。

关于数息,先是吸,吸一口气,数一;然后是呼,呼就是出,出一口气,数二。每一吸一呼接着往下数,一直数到十。然后再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地数这十个数字。而且要正念分明,就比如说这个数字就是个正念,因为它很单纯。我们数的时候要历历分明,也就是数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数着数着会慢下来,因为呼吸往往从快到慢,从粗到细,从浅到深。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不要刻意用力去做,用力去做会带来不良后果。我们要顺其自然,因为调久了以后,整个的呼吸会慢慢地畅通。

一吸一呼数两个数,数一阶段慢慢平稳以后,过一星期就可以只数吸气,不数呼气,这样意念就会更加单纯。当然也可以只数呼气,不数吸气,只数一个就够了。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不数了,只把意念系在息上面,知息出入,所以叫做随息。

数息真正数好了,就能够精神爽利,四大轻安。诀窍是要正念分明。正念不分明就达不到这样的目的。

问:打坐时可以念佛吗?净土与禅能不能同时修?


答:不要把打坐看作是禅宗,打坐是佛教修行的最基本的形式。不管哪一宗,打坐是基础,参禅、持咒、持戒、学教、念佛都离不开打坐。打坐是形式,念佛与参禅是内容。


念佛与参禅的具体入门步骤应该是相同的,比如怎样选择修行的环境,怎样调身、调息、调心,两者没有什么差别。从修行的形式上讲,法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念佛与参禅在用功的心态上是不同的。现在修念佛法门的多以持名号为主,要求念念相续,一心不乱,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以见到佛的相好为修行的验证;参禅则以观察照顾我们的心态为主,只求我们心态的宁静安祥和智慧开发,至于临终到哪个地方去倒无所谓,只要时刻自觉自照,处处能把握自己,能现证涅槃,到地狱去也照样度众生。

佛教的各种法门不应互相冲突。众生的根性不同,适应的法门不同,解脱的目标是一致的。有一类众生感到个人的力量很小,单凭自力修行信心不足,只有依靠佛菩萨的加持力,修行才有保障;也有一类众生敢于直下承当,希望当下作主,凭自力来求得解脱。

根据众生根性的种种不同,佛说了种种法门,好像医生针对不同病人,开了不同药方,其目的都是治好病人的疾病。药到病除,药方也就成了多余的,不要在药方上计较,重点是要把我们的病治好。还要特别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他力解脱和自力解脱都不是绝对的。他力中有自力,自力中亦有他力。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得了念佛三昧,与修禅就没有什么差别。不能把禅、净截然分开。念佛本身也是修禅定,所谓念佛禅。但是在初入门时还是一门深入为好,以免杂用心。有禅、净双修一说,但在入门时不易做到。

问:我平时念佛不能成片,时断时续,这样念佛能开悟成佛吗?


答:你这是散心念佛。散心念佛只要时刻提起,把意念集中在佛号上,日久功深,自能纯熟。念佛与参禅的目的,从佛教的宗旨来说,都是要求开悟,要求明心见性。不论禅、净,修定是共同的,静坐下来默念,比如每天一至二小时,这种定心念佛比散心念佛成就快。


默念佛号要注意慢慢念,念快了伤气影响身体。要使意念与佛号同步,排除杂念,但也不必用心制伏杂念。有意制伏杂念这本身又是杂念了。当然根本上讲念佛本身也是一种杂念,这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到最后真正念到一心不乱,那就连这个念佛的心也没有了,全身心是一句佛号,那时就相应了,真正达到了心佛不二的要求。


忆佛念佛当来必定成佛。每个法门都能成佛,都是究竟的。佛说的法门都是教导众生如何修道成佛,都有一个完整的修行次第和思想体系。如果哪个法门不能成佛,那就不是究竟法门。念佛修慧,还要修福,要广行六度四摄,福慧双修,才能成佛。

问:修禅有没有最便捷的方法?


答:时时刻刻观察我们的心态,可以说是最便捷的方法。这比专参话头更容易入门、见效果。一天二十四小时,连睡觉在内,分分秒秒中,我们的意念没有瞬间休息,生生灭灭,每天都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修行的人,心态是不平衡的,总是在受外界的引诱,喜怒哀乐,随环境而转变。修禅的人,心态是安祥的,逢苦不忧,逢乐不喜,时时刻刻都在观心,使我们的心态在二六时中处于光明清净空朗的状态之下,做到念念自知、自觉,最后便可一念不生。这非常难,但最易获得效果。


观心,简言之,就是时时刻刻照顾当下的一念,生活在现在,生活在当下,不追忆过去,不设想未来。我们平时依照此法训练此心,修行的对象和环境就非常灵活。要做到这样并不那么容易,必须通过专修,如参加禅七或早、晚有专修的时间,这样在平时修行才容易上路。

问:我都六十岁了才有缘皈依佛门,学什么都太老太晚了,好多人劝我只管念佛就行了。是吗?


答:可以。老年人修念佛法门容易得到受用。人生难得,佛法难闻。知命之年比起青年人来说是老了一点,但与那些对佛法一无所知或怀有种种误解的人相比并不晚。老年学佛,不要觉得自己信佛太晚而产生畏难情绪,正因为我们是六十岁的人了,比青年人更应勇猛精进,要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勇气和信念。只要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紧迫感,也许会比青年人更快地得到受用,更快地与佛法相应。


在家庭中,六十岁的人所处的位置很重要,上上下下都有关系,有儿孙、有老伴、或上面还有老人,要做好协调工作。有的人学佛后便与家人对立起来,整天只顾烧香、叩头、念经,屋子里供了许多菩萨,象进了庙堂一样,生活上也是别别扭扭,这样学佛是不能与家人达成共识的。学佛以后,一定要比没有学佛时具有更宽广的胸怀,更高一层的思想境界。在协调好家庭生活关系的基础上,使家人逐步接受道德与智慧的教化,最终成为佛教的家庭。

文 | 净慧老和尚开示

图片 | 网络

~END~

更多详情请拨打:02139533389 
 转 121、122、123咨询   

  寺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徐潘路198号

作者 曹王禅寺

在 “打坐进步的诀窍”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