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曹王禅寺文化建设纪实

继竹编《文殊师利发愿经》荣获“世界最大竹编书法作品”的基尼斯记录之后,上海嘉定曹王禅寺文殊殿内的红木骨嵌和贝嵌作品,又荣获“基尼斯世界之最”的称号。仅仅一个殿堂,就有三件文化艺术珍品,此在沪上佛教寺院的殿堂中恐怕算得上是难得希有的吧?

然而,这只是曹王禅寺文化事业建设的一个缩影。自从2003年修复重建以来,住持曙红法师一直秉承佛教优良文化传统,既保持自身特有的文化元素和因子,也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还创造性的融合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呈现佛教历史和文化,努力服务社会大众。

当问到寺院文化建设理念的时候,曙红法师主要谈到三点,那就是:

(1)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曹王禅寺都注重传承,使佛教历史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2)注重融合,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工艺与佛教元素相结合,使寺院文化形式更丰富多样。

(3)注重创新,以新的形式传达、阐释佛教的根本精神,使佛教的文化更贴近现实、贴近时代与人们的审美情趣。

注重传承,殿堂佛像艺术丰富多样,佛教文化特色得以凸显。走入曹王禅寺,从牌楼到山门,到殿堂楼阁,建筑样式沿用了明清以来汉传佛教的风格。黄墙青瓦,飞檐斗梁,围廊雕栏,楼台庭院,渲染着浓郁的江南佛教文化氛围,古朴而典雅。瞻仰每一个殿堂,虽外表大同小异,内部佛像和装饰却各具特色,尤其木雕佛像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天王殿四大金刚像,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用金、银、琉璃、水晶四种原料粉饰加以区分,高大威猛。大雄宝殿里的五百罗汉像,据五代贯休和尚所画的罗汉图雕刻,分列大殿两侧,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既让人体验到佛菩萨的庄严肃穆,心中产生敬畏和崇仰,又感受到雕像艺术的美感,觉得亲切而活泼。

如果说佛像给人的是直观的感受,那么佛教文化对人内在的影响则体现在其精神上,特别是中国佛教大乘“菩萨道”的精神。为了更好将这种精神反映出来,感染信众,寺院不仅开辟了公共宣传栏和移动板报栏,定期介绍佛教教义及其历史文化知识;制作汇编“曹王心语”小册子,引导正信的佛教教义和理念。同时,还组织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撰写“慧炬文库”丛书,为有缘人提供佛学文字指引。从建筑艺术上的直观感受,到寺院从事的文化服务,都具有中国佛教的鲜明特色,使佛教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得到充分的继承与发扬。

注重融合,将传统的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和佛教文化结合起来,使之美轮美奂,相得益彰。在文殊殿的竹编书法获得基尼斯记录之前,寺院早就将民间工艺融合到寺院殿堂之中。财神殿利用徐行的竹编工艺制作门帘,别致而又实用;观音殿则将佛教经典《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嘉定竹刻的形式表现出来;地藏殿将民间文化中的十殿阎罗的故事,用木雕和彩绘制作出形象逼生动的《地狱变现图》;山门照壁墙的砖雕百狮图,将佛教典籍形态各异的狮子,以砖雕艺术再现出来。在殿堂中,不仅仅可以感受到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工艺,还能了解到佛教文化知识。而且,寺院整体上也既保持了佛教的基本格局,也将江南的园林建筑艺术充分地体现出来,让人如同置身一处园林,身心清净自然而生。

把传统工艺融汇到寺院的建筑文化中,使传统的优良基因得以重新组合,获得新的魅力,这是寺院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和优良传统,以适当的形式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不但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也在日常生活中。曹王禅寺借每年重阳节的机会,举办请老人吃长寿面等慈善活动,弘扬敬老的优良传统;在中秋佳节,则举办拜月、传灯、普茶等活动,品茗闻法,赏月听钟,利益身心;在学雷锋纪念日等公共节日里,又开展助老奉献等弘扬传统美德的活动,传播积极向上的理念。

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工程。在内部,寺院加强自身文化素质建设,积极组织各级部门的社会活动,如环保一日行,义务植树,党史知识竞赛;积极开展各种类型学习活动,如民宗委举办的宗教学习班,“重温光辉党史,体验中华文化”红色之旅,定期参学等。对外上,寺院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开办曹王禅寺网站和官方微博,及时向信众公布和传递寺院相关信息,传播有益大众的佛教知识。

除传统的文化建设项目,寺院利用自身优势,在节假日和周末双休日,开展农禅体验、佛学讲座、禅茶座谈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展示佛教文化和艺术,启迪社会大众,传播积极健康的理念,使禅的精神更好的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帮助。例如,“禅与生活”2012年创新百人会活动在寺院举办,曙红法师应邀参加为与会人员作主题为“禅与人生”的开示;寺院联合沪上高校社团举办青年学子论坛,开展哲学宗教文化对话和讨论;举办“静心”一日禅活动,为都市上班族舒缓身心提供有益途径。

同时,寺院也专注建设品牌文化工程。2012年,寺院启动手抄《大藏经》工程,准备历时十年完成。抄经工程联合嘉定区书协和社会书法文化爱好者,并且开展书法展、书法义卖、慈善捐助等一系列的活动,意在弘扬中国民族传统书法文化的同时,发扬佛教经典历史文化的精神,福泽社会大众。

实际上,传承、融合、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传承中有融合和创新,创新里包含传承和融合。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的佛教文化事业,就是在传承、融合、创新中,不断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结合自身的特色,保留和传递民族文化的精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当然,曹王禅寺的文化建设,在过去的十年里,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也得益于各种有利的内外因缘,从而获得广大信众和社会人士的认可和肯定。有理由相信,曹王禅寺沿着传承、融合、创新的文化建设理念,寺院文化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大众。

不管你是信众,还是游客,或是路人,也不论你是朝阳下,还是余晖中,或是细雨里,走在曹王禅寺,每一个角落都映衬出古今的融汇,久远积淀的佛教历史,和眼前异彩纷呈的艺术,交相辉映,透过那一件件作品,你可以感受得到佛教文化的厚重和深沉,也能够体味到佛教精神的博大和活力。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