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曹王禅寺於今日至2月2日举行《莲池海会》法会。法会第一天,众居士和善信们在常住法师的带领下,在大雄宝殿礼《慈悲三昧水忏》。
《慈悲三昧水忏》,简称《水忏》。其唱腔富有古韵,节奏沉稳笃定,令礼忏者虔心拜忏,依止三宝,礼敬诸佛菩萨。
此忏法是唐朝的知玄悟达法师,根据唐朝宗密所撰的《圆觉经修证仪》,著录而成的礼忏文本,共上中下三卷。
今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册,卷前有《御制水忏序》和《慈悲道场水忏序》。
《慈悲三昧水忏》题中的“慈”意为“予乐”;“悲”意为“拔苦”;“三昧”原是“定”的意思,“三昧水”系指“般若智慧甘露水”,可以涤清众生的业障;“忏”代表“忏悔”,指“忏悔过去的业”。
“慈悲三昧水忏”即指在慈悲清净的定境中,以佛法的甘露水洗涤业障和内心的烦恼,以现出拜忏者本来人性的智慧和福德。
其正文的形式亦如其他忏法书,首先说明了建立水忏道场的意义及其功用,对佛、菩萨归命;其次举忏悔文,令修忏者兴起惭愧心、恐怖心、厌离心、菩提心、怨亲平等心、念报佛恩心、观罪性空心等七种心,对一切烦恼障、业障、四生六道之一切报障等忏悔;最后发愿回向给一切众生。
《水忏》在忏悔些什么?
《别译杂阿含经》中,佛陀将善法譬喻为法水,表示身心具足受戒、忏悔之法,《水忏》取水的净除之意,契接忏悔之法的修行精神,以法水洗净身、口、意三业的染污。
《水忏》的作者知玄法师,年少参访丛林时曾在长安京都某寺中挂单,在此中遇到了一位身有恶疾的西域僧人,知玄法师常去照顾他,为他擦洗敷药。
病僧痊愈后,为感谢知玄,承诺将报恩于他,如若知玄有难,可至四川彭州九龙山,两棵松树并立之处寻他。
唐懿宗在位时,知玄法师受到尊崇,懿宗亲自向其请教佛法,尊其为国师,这使其心生一念骄慢心,后又生出人面疮,众医师皆束手无策。
于是,知玄法师前往西蜀的九龙山去寻找那位僧人,僧人手指清泉,让知玄“以水洗疮”。在清洗人面疮之时,知玄得知了一段始于西汉的轮回故事。
西汉史书中,曾有一篇“袁盎与晁错传”,其中有书,袁盎和晁错两人素来不合,不同坐也不共语。汉景帝时晁错为御史大夫,个性刚直忠心,他提议要削去诸侯的封地,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封地被削去后,吴、楚等七国联合起来造反。袁盎趁这个机会向景帝进言,杀晁错以谢七国。景帝听信袁盎的进言,将晁错斩杀,晁错因此含冤而死。
相传人面疮是被杀的晁错,而知玄悟达法师就是当时的袁盎。此冤仇已有十世,因法师心生希名欲利之念,有失道行,才会经受人面疮之苦。
而迦诺迦尊者赐下的三昧法水可令晁错从轮回解脱。知玄法师听后用溪水洗涤,冤仇解除。
法师由此感悟,在世为人,不可与人结怨,结怨对己不利,迟早要受苦报,所以最好不要结怨,结怨就要解怨。
佛法没有赦罪之说,除罪最好的方式,就是依法忏悔。
法师深感于圣僧的解怨释结,在此处建起茅蓬,依经制为忏法,朝夕虔诚礼诵,忘却名利,专研忏悔,著录下水忏以施仁慈于众生。
真正的“忏悔”是什么?
忏悔,其梵语音译为“忏摩”。
《佛名经》云:“若不忏悔者,大命将尽,地狱恶相皆现在前,悔惧交至,不预修善,悔何及乎?当尔之时,欲求一礼一忏,岂可更得?众等莫自恃盛年财宝势力,放逸自恣。”忏悔业障是佛法修学的重要功课。
“忏悔”可被分为“事忏”与“理忏”两种。
事忏会通过礼敬诸佛、供养三宝来忏悔业障罪根,清净身心,主要依止于对三宝的信心。
理忏是有理性地观察到业的真实相,从根本上扭转罪业。
汉传佛教的《梁皇宝忏》《大悲忏》《慈悲三昧水忏》等各种忏悔法,皆为事忏与理忏合一。
无论是事忏还是理忏,都必须具备逆顺十种心。
顺生死的十种心,会导致轮回不止。《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中所说:“先识十种顺生死之心,以为对治。”
后升起逆生死的十种心,反省昔日所做罪恶,知过而思悔改,专心一意,于三宝前忏悔,痛改前非,誓不再造,可获三宝加被,消除罪业,乃至“无罪不灭”。
所谓“有罪则忏悔,忏悔则安乐”,指通过忏悔来消除贪、嗔、痴、慢、疑这五种习性,将忏悔之力融入日常生活中,持清净之心,依止三宝,一心向善,慈悲济世,最终成就菩提。
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更多详情请拨打:02139533389
转 121、122、123咨询
寺院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徐潘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