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追求:为来世做准备

一、生命,是一条相续不断的心识之流


外在的五欲不是自己,虚假的名声不是自己,四大假合、旋生旋灭的身体也不是自己。那么,什么是自己呢?排除了六尘、虚名和幻身,往里看,只见念念迁流的心。


实际上,心从没有断灭。从前世到今生到来世,以前心为因,而生后心,是一条相续不断的心识之流,所以说“心”从没有死。也就是,心的相续从没有断过。


从更深层上看,真心性体,从本以来,无生无灭,是万法根源,叫做佛性。


二、能见之性,本无生灭


《楞严经》中有一段对话,佛对波斯匿王说:“你现在感伤自己发白面皱,现在脸上的皮肤一定比童年时皱。你现在观这恒河,与童年时观恒河时的见,有老幼之别吗?”


王说:“无有差别。”


佛说:“大王,你的脸面虽变皱,但此能见之性并不曾皱。皱是变,不皱就不是变。变的会灭,而不变的原本就没有生灭。这原无生灭的见性怎么会在你身中,受你能变之身,一同生死呢?为何说此身死后完全灭尽呢?”


所以,能变的身会变坏,而佛性是常存的。佛性无生、无死,这是真正的自己。


三、死,是心识迁移他处


人只是见他舍下身体走了,就说他死了。


既然心有所往之处,怎么能不预先准备呢!


所以,西方的教法绝不能废。只有树立起它,才能让无数人得到安乐的归宿。

四、总结


1. 愚人的颠倒:不为来世做准备

愚人是怎么颠倒的呢?愚人的心往外奔驰,忘记了自己,看不到内在三世迁流的心的相续,因此就根本不为来世做准备。既然不为来世做准备,就一门心思追求现世名利,为一点小利,耗尽毕生精力。

愚人始终陷于这样的迷乱,从不回光返照,所以成了上面描述的那样,知道为自己的温饱做准备,而不会为自己的生死做准备;知道爱重财富,而不知爱重自心;知道爱惜虚名,而不知爱惜实际。这些是愚痴的状态,重外物而轻自身,重虚名而轻实际,重现前而轻长远。这些偏差,使人因小失大,丧失了这一生由修行而到达永久安乐之地的机会。


2. 智者的追求:为来世做准备

有智慧的人认清了真、假及大义、小义后,就会把人生的目标调整过来。财富、身体、名声是虚假的法,不是人生所应追求的重点。

内在的心是决定苦乐之本,所以要着重修心。而且,心不会断灭,短暂的此生过后,还有无限的未来,所以要为来世做准备。在来世的去处中,以弥陀宏深愿力、无量福慧所成就的万德庄严的极乐净土,超过诸方世界,而且它是凡夫能够往生的净土,因此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认定了这一点后,就要把人生的重点放在求生西方上。

选编自:《龙舒净土文.卷第三普劝修持一》讲记

  • Related Posts

    成就哪四种法?能得到《法华经》

    【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

    佛还在灵鹫山讲《法华经》,您听到了吗?

    以前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在浙江天台山,大家都知道天台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更多

    成就哪四种法?能得到《法华经》

    成就哪四种法?能得到《法华经》

    谨言慎行就是善待自己

    谨言慎行就是善待自己

    佛还在灵鹫山讲《法华经》,您听到了吗?

    佛还在灵鹫山讲《法华经》,您听到了吗?

    教师节 | 感恩顶礼三界导师佛陀和所有善知识

    教师节 | 感恩顶礼三界导师佛陀和所有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