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修学次第是在多伦多上课的时候,有莲友问到:「师父,我们学那么久了,不晓得入门应该怎么一个次第来学,会比较扎实一点。」所以自己思维一下,就把修学次第大概画了三个层次:初级班、中级班跟高级班。
在初级班里面,三皈五戒其实是很要紧。大家都发心受菩萨戒,当然善根很好,但是最初学佛,基础是从三皈五戒上来的。因为比较少去强调三皈五戒,因此有时就忽略了,大家都往高处爬,但是根基不扎实的时候,其实就是有漏洞的。
在初级班里面,第一个课程开的是《在家律学概说》,这是清公和尚在台中慈光图书馆开示的,感觉很好,这是戒学大纲的解说。在学习佛法当中,先有概念接着才去实行,所以《在家律学概说》排第一个。
再来第二《五戒表解讲要》,清公和尚是根据忏公上人的《五戒表解》来解释。《五戒表解》忏公上人糅合菩萨戒的一些道理在里面,所以可以先学。
学完清公和尚的《讲要》,再学习自己讲的《五戒述要》。「五戒述要」是根据《南山三大部》,是道宣律祖糅和诸部律、论,来解释四分律的著作,是律学的集大成。其中解释杀盗婬妄,适合在家居士所学习的,我们简要的摘录出来解释,因为当时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在盗戒当中没有开得很广。以后有因缘讲解广义的八关斋戒,杀盗婬妄再讲细一点。那《五戒述要》,「述要」就是略述大要。再来《八戒述要》也一样,都应该先学过,了解道理,才好受持八关斋戒。
接着《在家备览》的「别行篇」。这列在初级班当中来学,「别行篇」说明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学习佛法,亲近三宝所需要了解的威仪、戒法。这讲很事相的问题,一听就比较容易懂的,以便日常应用。初级班的时候,对高深的道理比较不容易懂,那就针对日常生活,比较事相的,先了解它。
然后再配合经论来学习,最初是《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自己在莲因寺讲过,在新加坡也有讲过,这「四种清净明诲」是在《楞严经》卷六,当时诸阿罗汉、菩萨们各个表述自己修证圆通的经过,完了,阿难尊者起身整衣服,顶礼、长跪、合掌禀白:「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如何远诸魔事?」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毘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就是不单没有杀盗婬妄的行为,而且心里也没有杀盗婬妄的念头才可以,这样修学定慧才不会产生问题。假如放纵杀盗婬妄,单学经论容易着魔。贪杀、吃肉落鬼神道;贪婬落魔道;不断偷盗落精灵;若大妄语,三昧不得清净,成爱见魔。所以这「四种清净明诲」,对修行人是很要紧的一种策励,纵有禅定现前,多是魔的境界,多是鬼神的境界,多是精灵的境界,是爱见魔。世尊慈悲的教导,严厉的教敕,没有持戒修任何法,都会偏了,因此很需要了解的。
其次《印祖文钞菁华录》,有忏公上人的圈点、标注,更容易学习。修净土法门,印祖的开示对我们近代的众生,非常的契机,每天看一、二页就可以,作修行的调和。
最后《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的分析表,是蕅益大师解经,自己宣讲的,经的内容就是信愿行三资粮。是佛陀所宣说、祖师的开示,这叫佛祖一脉相承。至于其他个人的想法,但作参考,要紧是学习佛陀所说,祖师大德的解释,不要标新立异。这是初级班,学习时间大约八个月到一年。
其次,中级班,第一个课程《在家备览•持犯篇》。前面《五戒述要》是扼要地学习,到中级班学「持犯篇」,「持犯篇」的内容就比较广,分成持犯总义跟持犯别相。持犯的总义是核心,戒条当中如何判定轻重,分业道罪跟制教罪两种的差别。总义的道理比较细,要用点心学习,听不懂要多听几徧。在三大部当中名称叫「持犯方轨」—方法、轨则,是比较细的道理;第二个部分「持犯别相」其中是讲八关斋戒的戒相。针对每一条戒的戒相作细项的说明,尤其是四根本戒,其中的道理很多,细一点的。我们要经常学,每一种能够听三遍、五遍,乃至于十遍,那就会很熟。而且,因为道宣律祖是糅合《法华经》跟《涅槃经》大乘的思想在里面,所以有经论的开示,那就是戒定慧融合在一起,不单单只是戒相。你看「宗体篇」就非常有分量,包含戒定慧。大家要好好学习《在家备览》,这是弘一大师、弘公老人家慈悲心,在三大部里面摘录在家居士可以学习的,来帮助居士们的修行,这是在家居士的高级班—《在家备览》。
还有《在家备览.忏悔篇》,今年结夏安居讲得比较细。所以多学几遍,三遍、五遍、十遍,那里面不但是戒,都有经论的道理,有智慧在里头。
其次,第三项《沙弥十戒威仪录要》,良师父讲的,有五十七集,也是讲得很细,光是盗戒就讲了十三堂课,很细很值得学习。
其次《在家菩萨戒十讲》,自己讲的,「十讲」先学,后面再学菩萨戒法。《在家菩萨戒》,它是五戒的增上戒法,摄属在五戒里头。蕅益大师解释,但受三皈的,也可以进受六重二十八轻。五戒受一条戒,也是进受六重二十八轻。满分受也可以进受六重二十八轻,它是这样,是五戒的增上戒法。也应该先学一学。
接着,第五项《瑜伽菩萨戒讲义》,续明老法师的著作,自己根据讲义来解释,糅合了慈舟大师的《略疏》,蕅益大师的《菩萨戒本经笺要》,是瑜伽菩萨戒的同本异译—不同的翻译本。另外还参考了上会下性老法师《菩萨戒本经》的解释,也就是参考四家的解释。
经典当中,学习《占察经》的「一实境界」,还有「曲为障缘」。这「一实境界」,所有佛法的回归处就是「一实境界」-本有的自性清净心,了解这种道理,能帮助我们对治烦恼。「曲为障缘」的内容,所说明的道理,讲三个要件。是说对于前面的「一实境界、两种观道」,想不透、修不来,那就好好地念圣号。第一是「称名字」,经文中地藏菩萨说,也不一定念我的圣号,也可以念你有缘的哪一尊佛、菩萨的圣号,同样要得一心不乱。接着第二「观法身」,还是要入理,观法身;接着修厌离。三个要件具足,同样能得一行三昧。这是属于中级班。
初级班的课程,没有学习过的,应该补上。初级班是基础,应该要比较扎实地学习才好,都能听过几遍,都能了解。基础好,往上学习就感觉很好,学起来比较扎实。
再来,高级班,第一项《在家备览.宗体篇》。「宗体篇」是整个戒律的理论核心,法、体、行、相。分成四门:戒法,戒体,戒行,戒相。最主要是在戒体门,戒体门里面,强调作戒体、无作戒体之间相互的关系,所产生返妄归真的道理,里面都是智慧,有真如、有唯识的观念在里头,所以不单单只在戒法,它是有慧解在里头,因此排在高级班来学。一般人听《宗体篇》都会懵懵的,听不懂。因此安排学习次第,从「别行篇」,「忏悔篇」,「持犯篇」,接着高级班才开「宗体篇」。
其次《大智度论》的「初品尸波罗蜜」。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初品当中「尸般若蜜」的文。论是解释经的,是在《大智度论》卷十三跟卷十四,解释五戒的戒相,八关斋戒的缘起,持戒的发心,菩萨的尸罗波罗蜜。祖师大德经常会引用《大智度论》的道理,可见它的重要性。三大部当中也是经常引用《大智度论》,这部分是配合,有因缘能够学习是最好,都能看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学习就很扎实。
再来,第三《瑜伽菩萨戒讲义》,自己解释的。明年的结夏安居讲《在家备览•持犯篇》,再过一年重新讲《瑜伽菩萨戒》。
其次,第四项《梵网菩萨戒本》,有和尚讲的,有自己讲的。2016、2017二年重讲《梵网菩萨戒》,解释比以前细一点,有七十四集。根据《汇解》本子,跟大家一起学习,学菩萨戒会调柔我们的心,「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大家经常学习,能调柔我们的心,烦恼势力会比较羸弱。
最后《梵网心地品卷上汇释》,是清公和尚讲说自己的著作。律学院的第二届,清公要重讲《心地品汇释》。上卷是说明三十心十地菩萨的阶位,修行证果的道理,比较深一点,所以排在高级班来学。
能够这样学习,戒律方面:五戒、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瑜伽菩萨戒、梵网菩萨戒,都学过了,也学了《大智度论》的「尸波罗蜜品」,这就非常好了。学完了,再配合一些经典来学习,帮助修行的力量非常殊胜。我们中国的祖师在解释戒法中,都有大乘经论的慧解在里头,学这个不单单只是声闻乘的犯与不犯之间而已,它是有理论的。
其次经典方面,高级班开《普贤行愿品》。有慈舟大师的《普贤行愿品亲闻记》,另外上会下性老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参考这两本应该就可以,再深一点就是学宗密大师的《别行疏钞》,那比较深,是用华严的思想解说,量比较多。就学前面二本作应该就可以,再慢慢去消化。
像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每天拜佛、念佛,供养香花。再来,四者忏悔业障,拜佛当中要有忏悔心。五者随喜功德,要欢喜别人修行,随喜赞叹,不要嫉妒障碍。《华严经》里面「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不单是随喜圣者的功德,还有凡夫所作的功德,乃至随喜他们的善根。再来第六请转法轮,请佛菩萨转法轮,请善知识、法师转法轮,自己每天学习法,法在内心转动,熏习我们的心,就是转法轮啊!
其次,七者请佛住世,「佛者觉也」,我们要请外在的佛住世,还要请内心里面的佛住世,要正知正见,要有正念,不要老是打妄想,虚妄分别,那觉性没了,佛就灭度了。所以要常得正念。八者常随佛学,每天拜佛念佛,根据祖师大德的开示,我们这么做,佛祖一脉相承,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恒顺众生是有道理,不是说人家一直勉强你做不对的事,你也恒顺众生。那不是恒顺众生,是造业。恒顺众生是恒顺众生的善法,随喜他的善根,而不是恶法。有时候听居士们的一些感言,其实是自己障碍的因缘没办法调过去,不叫恒顺众生。再来,十者普皆回向。前面九愿是自利,第十普皆回向是利他。十大愿王就是自利利他,就是菩提心,就是一个菩萨行者所修的,向普贤菩萨学习。
念佛法门里面都有。每天拜佛、念佛,就是礼拜、赞叹。再来拜佛前供养香、花,就是广修供养。再者拜佛就是忏悔业障。拜时至诚恳切,随喜佛菩萨的功德。其它的道理也都具足。用心在里面,不要只是一味地念佛,烦恼心都没有调,那修起来就差了,容易破坏自己的善法。
再来第二,《金刚经讲义》,江味农老居士的解释,这是大家公认的。江味农老居士依天台的观念写的,里面的道理解释得细,是一本解释《金刚经》很好的著作。
第三、《佛说无量寿经讲义》,这是性梵老法师的著作,老人家是上会下性老法师的徒弟,是自己读佛学院的老师。性公的《无量寿经讲义》,会公赞叹写得很好,自己在佛学院有上过课,老人家课上完了,修正成《讲义》,很值得看!
最后学《天台宗纲要》。《天台宗纲要》是清末民初,静权老法师所着的。静权老法师是谛闲大师的学生,除了静权法师,还有一位叫宝静法师,他们两位在当时是享有盛名。
为什么要学《天台宗纲要》呢?佛法传到我们中国,祖师建立了宗派,有所谓的八大宗。天台宗,最初是慧文禅师、慧思禅师,接着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就创立了天台宗,建立一心三观的道理。以《法华经》为它主要依据的经典。有法华三大部,《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还有《法华玄义》。
天台宗是在八大宗当中,它的架构组织比较严密,解经方面比较善巧。天台五时八教,智者大师的智慧将世尊一代的时教归纳成为五个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般若、法华涅槃时。八教分化法四教,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化仪四教,教化众生的仪式,有顿说、渐说、秘密说、不定说。有化法、化仪,组织比较严密。
学《天台宗纲要》有什么好处呢?比较逻辑,将自己所修的法,通通把它归纳到藏教、通教、别教、圆教里面;就知道每一个教门当中它所讲的道理,究竟义是什么?藏教有藏教的道理架构,通教当中有道理架构,乃至圆教也一样。了解体会道理之后,将日常生活当中所学的,都把它归纳放到这四教里头,就知道究竟不究竟。
就是说,虽然不究竟,但是最基本我空的智慧,再来法空的智慧,空空的智慧;依天台来讲,空观—一切智,假观—道种智,中道观—一切种智。学佛本来就是这样,要具足一切智,了解诸法的总相是空,空性的道理;道种智,就是假观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是具足总相、差别相的智慧,圆融无碍,中道实相的道理。不然,在理解教义,有时候是混杂在一起。这是比较有系统的归纳、了解了,以后再学什么法,就归纳到四教里头,心里面就非常清楚,不会混杂在一起含糊笼统。
《天台宗纲要》里面的道理非常好,所有学习都归纳到天台宗,含融在藏通别圆四教里。其它唯识的运用,唯识讲相,天台讲性,性跟相本来圆融。
《天台宗纲要》是静权老法师讲,里面有教义,但是比较白话,比较容易看。因为有些深的教义,所以放在高级班来学。印祖在《文钞》的开示,那讲话的语气就是天台宗的教理。我们最好都应该具足这样的智慧。初级班、中级班还不排,在高级班学习,有组织架构性、有逻辑的,那就非常殊胜。
在高级班当中就开这些课程,其他就依个人的善根再去学习相应的法。但总的来讲,都依佛祖一脉相承的法,这样来学习,那就非常好。我们中国佛教的特色,祖师建丛林,佛法传到我们的中国来,跟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有它的特色。我们对汉传佛法要有信心,大祖师都是菩萨来教化众生的。你看禅宗,哎呀!那高僧太多了!各式各样的宗派都有很多高僧大德,净土宗有十三祖,其实没有列出来也有很多,我们看《净土圣贤录》里面很多啊!大家好好学。
不要小看初级班,基础很要紧,多闻熏习。以前慧天老法师、慧和尚在佛学院的时候,对我们开示说:「积学为智海。」要经常地学习,今天也学,明天也学,今年也学,明年也学,才能够成就智海,智慧才能够如同大海。平常念「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要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你不能深入经藏,怎么智慧如海?这是很要紧的!多学,不厌其烦,只要是佛法都好,都是清净法,都是熏习我们的阿赖耶。
大家就好好学吧,基础学好了,以后学什么都会非常好,知见正,戒法会把我们的心念导得非常端正,因为里面都是因果道理,不重视因果,修法会很危险,要重视因果,心念端正,学什么都非常好!
文:天因律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