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篇内容《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共十四卷,类传体。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分为十门: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每门都加以评论。此体裁大体为后世僧传所因袭。其资料广泛,不仅可补史阙,且资校勘之用。

(一)译经

魏吴武昌维祇难

【译文】

维衹难,天竺人,世代奉持外道,以火供祠为正宗。


当时有一个天竺沙门,习修小乘,多行道术。经过远行,将近天黑,打算在维衹难家借宿,维衹难家既然事奉外道,就猜忌沙门,于是安排这个借宿的沙门在门外的露天地过夜。沙门夜里默默念咒,使维衹难家所奉祠的神火,正烧得很旺时,突然熄灭。于是,维衹难全家人一起走出门外,礼拜并请沙门入室内供养。沙门还用咒术使已经熄灭的神火重又燃烧起来。维衹难见沙门神通超过自己,即对佛法大生信乐。于是舍弃所祠火神,出家依佛法修行,拜沙门为师。从沙门学习三藏,尤其对《四阿含经》善长。游化天竺诸国,所到之处,沒有不奉行其教化的。维衹难在三国时候的东吴黄武三年,与同伴竺律炎来到武昌,持来昙钵经梵本《昙钵经》即是《法句经》,当时东吴信佛人共同请维衹难译出所带来的梵本《昙钵经》。维衹难不太善长汉语言文字,于是和竺律炎共同译梵本为汉文,竺律炎也对汉文掌握不好,所译汉文多有不尽人意之处。


存有译本言辞质朴。到了西晋惠的末年,有沙门法立,重将《昙钵经》又译为五卷。沙门法巨执笔,其译文略有文采。法立又译出小本经典大概有四篇吧,因为正赶上永嘉末年的战乱,法立所译数本经,多数不复存在了。

【原典】

维祇难。本天竺人。世奉异道以火祠为正。时有天竺沙门。习学小乘多行道术。经远行逼暮。欲寄难家宿。难家既事异道。猜忌释子。乃处之门外露地而宿。沙门夜密加咒术。令难家所事之火欻然变灭。于是举家共出。稽请沙门入室供养。沙门还以咒术变火令生。难既睹沙门神力胜己。即于佛法大生信乐。乃舍本所事出家为道。依此沙门以为和上。受学三藏妙善四含。游化诸国莫不皆奉。以吴黄武三年。与同伴竺律炎。来至武昌。赍昙钵经梵本。昙钵者。即法句经也。时吴士共请出经。难既未善国语。乃共其伴律炎。译为汉文。炎亦未善汉言。颇有不尽。志存义本。辞近朴质。至晋惠之末。有沙门法立。更译为五卷。沙门法巨著笔。其辞小华也。立又别出小经近四许首。值永嘉末乱。多不复存。

文:整理于网络

作者 曹王禅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